星标 Take It Eeeeeasy
图 | 网络
晚上好,我是小编长白。
“评判”无处不在。人们经常在无意间掉入“评判陷阱”,这种情况不仅针对别人,也针对自己。
无论是对他人行为举止的评价,还是对自己某些小想法的审判,“评判”都在悄悄影响我们的生活。
“Don't judge” 这一理念最早源自《圣经》马太福音:Judge not, that ye be not judged. 翻译成中文为你们不要评判他人,免得你们被评判。
Don't judge是指人没有任何随便指责评价他人对错的权利。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尽管我们知晓 “Don't judge” 这一理念,却仍时常无意识里失足坠入 “评判陷阱”。
我们会在自我世界中严苛省思,不断地进行自我评判;亦会对他人的行为举止、选择决策评头论足......
生活中有哪些
常见的Judge行为?
买了漂亮时髦一点的衣服,不敢随意穿出去,总担心自己用力过猛?
精心打扮一番准备出门,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有必要这么精致隆重吗?
如果你也这么想,小编想说:你又在评判自己了,快停下!
明明成绩还不错,可是和学霸一对比,心就有点拔凉。
羡慕别人的好皮肤,感叹“下辈子我也要长这样”。
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那些发着光的人总让我们羡慕无比。一边羡慕,一边反复对比,为什么我不能像TA一样呢。
说完对自己的Judge,就不得不聊对别人的了。
同学在抄笔记,有人说:你这样很没效率,用电脑才快。
XX忘记倒垃圾,有人忍不住开麦:你怎么总是这么懒啊!
虽然生活的乐趣之一来源于相互吐槽,但吐槽和Judge别人可不一样!这里的Judge,指的是不了解情况、没经过求证就随意评判对错、给别人贴标签的行为。
为什么总忍不住
Judge别人or自己?
过激地评判他人,实质上暴露了认知的局限。
典型的例子是通过评判(比如贬低和打压)别人的做法,以凸显自己的正确。在评判别人时,人的内心已经暗藏了一套固化的评价标准,
就像一把移动的尺子,到处测量别人的“长宽高”。无法接受新的观点和不一样的看法,只想用“我”的标准去规定所有人。
图 | 网络
喜欢评判他人,也是一种边界感模糊的表现。就像过年时,没有边界感的亲戚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各种“指导”轮番上阵。
每个人都有选择过什么生活的权利。当你对别人的做法感到不认可,“管住嘴”、不越过边界线是一种礼貌;相反,当你面对不怀好意的Judge时,“关你什么事”也是一次有力的反击。
“我这样的性格,难怪没朋友。”
“我为什么总是成绩这么差。”
经常Judge自己,心理学上定义为“自我攻击”(Self-Attack),指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挑战和失败时,不断对自己施加负面评价和批评。
常见的行为包括给自己制定过高的、超出正常值的期望,只关注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难以接受失误和犯错等等。
图 | 网络
不断评判自我、给自己下错误的定义,不仅会造成认知偏差,还会产生巨大的落差,逐渐变得不自信。
一些减少Judge的好办法~
大部分人理解的不judge,就是不吐槽、不干涉、不议论,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隐秘的judge:
举个例子,孩子学习连连退步,这时父母可能会说:
“你最近是不是根本没用心学?一点进取心都没有,以后怎么考好大学”
孩子听到父母的话,可能又会反驳:
“我平时还不够努力吗?你们一点都不关心我,根本不爱我”
在这里,父母将学习退步归因为“不用心”,孩子将父母的评价总结为“不爱我”,互相给对方下了定义。
然而真实情况可能是孩子努力学了,只是方法、心态上遭遇困境;父母平时无微不至,这一次表现出了过度的担忧。
图 | 网络
心理学家Marshall Rosenberg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到一个方法:陈述事实,正确表达诉求和感受,而不是直接“盖棺定论”。
“这几次考试退步得很明显,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评价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简而言之,在谈话中,注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陈述事实,而不是输出负面情绪,试图达到批判对方、让对方意识到问题的目的。
面对别人的八卦,学会说“关你什么事”可以避免很多争吵;相反,忍不住judge别人前,在心里默念“关我什么事”,同样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图 | 网络
习惯性地评判别人,也许是“太把别人当回事”,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核心地位。尝试着重建生活的秩序,把注意力转移回“我”身上,通过每一件小事挖掘自己的价值。
在judge别人的时候,你judge的可能是自己。
心理学的投射效应(Projection Effect)告诉我们,人们在评价他人时,习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映射到他人身上,认为他人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如一个善良的人会认为周围人也都是善良的。
图 | 网络
同理,用自己的标准随意评判别人时,也许真正评判的是自己。由于无法直面内心的欲望和冲突,选择将它们投射到别人身上,以此获得内心的坦然和轻松。
“他人眼中的你,并非真正的你;你眼中的他人,才是自己。”和世界尽情交手,慢慢挖掘真正的自我。
写在最后
“不要随便评价别人,因为我们眼睛看到的是不完整的世界。”
Don’t judge,尝试接纳万物的存在与发生,去理解,而非评价。
· Take It Eeeeeasy ·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
心理疏导公众号
你来吐吐苦水 我来加糖去冰
你可能错过的:
点击看看:我为什么劝你多一些奋不顾身的喜欢?
点击看看:面对朋友的疯狂吐槽,如何高情商回怼?
点击看看:只要你勇敢地做自己,就总会有人爱你
点击看看:看完脱口秀,我治愈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