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之味】天上月色,能移世界

文摘   2024-01-22 20:37   浙江  




让   生   活   有   兰   有   景

如    诗   如   画

樸素草庐 | 西安


《兰之味》

【明】张大复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故称瑞耳。
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
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陶冶修养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中国人把这种审美趣味唤做“移世界”;改变客观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也唤做“移我情”。

“移世界”一词正是出自张大复的:“天上月色,能移世界。”



从屈原开始,历代诗人不断从诸如“松菊、竹梅、兰桂、月石”等,芬芳、高洁、坚贞的自然物象里,发现人的可贵品性。咏物类创作因此特别发达。以流水喻指时间生命流逝,产生了诸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将进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旷世杰作。书画家也不甘落后,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皆是画家百画不厌的素材。是“不道破一句”,用意象呈示,让读者从中品味象征意蕴。


作为一种艺术手法,目的是为了传达悠远的意味,所谓“取譬引类”,“托事于物”,即用最基本的形象素材去表现最复杂的感情世界。《诗经》比兴手法体现出的意味与形式、感情与形象的统一,就是象征。

南宋 马远 岁寒三友图




中国文人喜爱托物言志

寄寓抒情的表现方式



从“比德论”影响下的自然人化的角度看,这类作品无不具有象征的性质。兰、月也是我们[兰景]最常谈论的主题。


马远《对月图》南宋象征主义代表作品水墨山水画,《对月图》描绘的是一位高人在崇山峻岭间邀月共饮的场景。马远构图布局尤喜作半边一角之景,遂有“马一角”绰号。

《对月图》,宋代,马远,绢本水墨,纵149.7厘米,画心横78.2厘米,全幅横11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绘画大师,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此画笔线粗重而带颤动,树石皴法采用侧笔直刷浓淡一笔而成的画法,树干瘦硬如屈铁,树枝斜拖而长,水作勾勒回纹。

用特重烘染的手法来制造出月夜朦胧的景色,给人境界高简、意象幽邃的趣味,发人深思。此图充分发挥了他的特点,是南宋象征主义作品的代表。






“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为我也”。在这里,月光成了文者忘记现实困苦、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得以忘忧的最好“介质”。赏兰如月,相望两幽幽。


上海|东门

朦胧的月光下,原本平常的景物会变得清丽脱俗。在传统美学中,有人称之为“移世界”。“移世界”并不是真的改变世界,而是让我们获得不同的美感。:“天上月色,能移世界。”


幽兰|吉林



月下思亲、忆乡,伤己、怀人,也有了月下徘徊、月下独酌、赏兰行吟




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 微信 :zwd-87399611
口令:一兰一景 加群


回顾
观兰品绿 | 竹青月白、天水碧、美极的中国传统颜色雅称
【兰×国潮】兰庭雅集,让传承成为潮流
友人说养了兰  猫也终会有的


美编:坐忘听云     文字策划: 陈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在看”,告诉我你也喜欢




一兰一景
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承 “以兰言志”向时代发问,探索中国文化根基延续。构建新视角“人文+美育”的理论体系。一生万物,从本源出发,以人为本,探索文化落地的更多可能。 品牌成立以来,坚持组织公益讲座,2023年获评省十佳传统文化对外宣传项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