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辛苦了!

文摘   2024-06-16 22:46   浙江  





让   生   活   有   兰   有   景

如    诗   如   画




《说文解字》“父”字“矩也,家长率教者”。

严厉,成为“权威”,这是父亲;

畏葸,不够“坦诚”,这也是父亲。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啊。






在祝福诸位父亲节快乐的同时,

让我们一起看看名人笔下与父亲的故事吧。


《父亲的严厉》——莫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四十多岁,正是脾气最大、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在我们兄弟们的记忆中,他似乎永远板着脸。不管我们是处在怎样狂妄喜悦的状态,只要被父亲的目光一扫,顿时就浑身发抖,手足无措,大气也不敢再出一声了。

父亲的严厉,在我们高密东北乡都是有名的。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撒野忘形,每当此时, 只要有人在我身后低沉地说一声:你爹来了!我就会打一个寒战,脖子紧缩,目光盯着自己的脚尖,半天才能回过神来。


父爱如山(莫言 书)

小时候父亲生气时严肃的脸,总让人心里发毛,不敢靠近,当然也只能乖乖听话。也正是严厉的父亲造就了优秀的孩子,没有父亲的严厉管教,或许就没有孩子的未来。



《回忆我的父亲》——杨绛

“我父亲凝重有威,我们孩子都怕他,尽管他从不打骂。如果我们不乖,父亲只会叫急,喊母亲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钟书初见我父亲也有点怕,后来他对我说:“爸爸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我们怕虽怕,却和父亲很亲近,他喜欢饭后孩子围绕着一起吃点甜食,常要母亲买点好吃的东西“放放焰口”。
看似严肃的父亲,其实也有像孩子的一面,父亲也是父亲的孩子,父亲的严厉只不过是希望子女能早日有出息。父爱的背后,其实充满了温柔。







《父亲的野孩子》——冰心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


冰心和父亲谢保璋


父爱是克制的,其实他只是爱得深沉。在家庭中,父亲总是悄悄地关心、保护,默默地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父亲的画面》——刘墉

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制的内衣。当父亲看看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片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

保护和关爱孩子的心意,融进了父亲的血液,成为了习惯。不经意,就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父亲和我》——杨振宁

我还记得1945年8月28日那天我离家即将飞往印度转去美国留学的细节:

......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很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

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迸发,不能自己。

1929年,杨振宁与父母在厦门

长大后,父爱的表达越发沉默,但只要你回头看,就会发现父亲一直都在。



《酒》——贾平凹

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
......
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彤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
父亲总是用他笨拙却真诚的方式表达爱,他关注着你的进步与挫折,或许他也想为你遮风挡雨,但能做的只有把他的所学与经验传授于你。

吴建苗|宁波




附录:

中国散文学会

2024年 排行榜作品展示 



余博超——父亲的兰花


父亲近来痴迷上了兰花。

这大约是受到了刘大伯的影响吧,他是个爱花的人,屋前的庭院内被他栽满了各色各样的花卉。万千绮丽的花,他独独中意兰花。父亲与他交谊甚笃,每有空闲两人便在院落中品茗谈天。父亲也是爱花的人,不过兰花这玩意儿,在我家的阳台中是稀客。它是个雅士,对于环境挑剔得很。父亲工作又忙,哪有时间来伺候这位金贵的客人呢?


舟山|青衫


刘大伯又是位慷慨的人,他很愿意与朋友分享他亲手培育的宝贝儿。于是他将茁壮的兰花在合适的时令分盆,前前后后赠予了父亲十余盆兰花。面对这样情意浓厚、生机勃勃的兰花,父亲不敢以老师傅自居,生怕照顾不周致使这鲜活的生命呜呼哀哉。他便成了刘大伯的徒弟,二人只要得出空闲聊天,话题必定离不开兰花。刘大伯养的兰花在圈子里是颇有名气的,他从不藏私,逢人请教他就倾囊相授。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并不是有了刘大伯这样的好老师,兰花就一定能养得好。


宁波|赏兰怡心


父亲深知这种道理,每每与刘大伯讨论完后,又在家中琢磨,有时冒出了些奇思妙想,但夜又深了,怕打扰到刘大伯休息,故而掏出手机在网络上搜查起来。父亲向来尊崇阳明先生,所以他的人生信条便是知行合一。他觉着可以在兰花的培养基内加入些碎瓦片增强流水性,以此保证兰花不至于烂根。城区中已没有瓦片的容身之所,故此他驱车返回老家,专门弄来些碎瓦做起了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效果十分不错,于是他十分高兴地向刘大伯分享了这个方法。刘大伯在培育兰花方面泓涵演绎,心得经验自然是令人阿平绝倒的,他信手拈来地告诉父亲,松树皮是最有益于兰花生长的,尤其是经过曝晒之后的,接受过太阳光的洗礼才能除却虫害。父亲开始联系几位经营园林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谋一些松树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父亲得到了一大袋松树皮,他并没有着急投入使用,而是在自己手中又曝晒了一段时间才放心地用于兰花的培育工作上。我总以为父亲是多此一举,凭借他的社会经验自然是能够置办到合格的松树皮,何必还要在自己手中倒腾一道。他笑呵呵地告诉我,每一件经手的事物都要让自己最了解它之后才能“推出去”,用一句谚语概括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性急喝不了热稀饭。”直白来说,便是做工做事都需要等待,许是我功力不足,难以抵达他们那种境地。


兰景1群|依 然


所以我是不常关注这兰花的,况且它的样子像一棵平平无奇的野草,根本欣赏不出它这样的美。但是父亲有意磨炼我的耐性,遇到兰花要浇水的时候便委派我做一回“屏翳”。兰花的浇灌不同于其他花,它不是用一两杯水就可以打发的,它需要大量的水涤净它周身的污浊,仔细看确实是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污秽从瓦盆的气孔中流出,而要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往往要半个钟头以上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由此可以看出兰花的金贵了呀!不过我经常做不到位,需要父亲的再加工,我渐渐地开始佩服起他们这些喜爱兰花的人了,能在一项热爱的事物上脚踏实地地坚持着,这份毅力在快节奏时代中是罕见的。现在的人都热衷收到花束,可那些没有根茎的被包装起来的花,不正像这流落他乡金玉其表的芸芸众生吗?


青岛|坐忘听云



目前很多人都忘却了植物本身的涵义,他们只顾拥有它们最廉价的外表,它们最宝贵的精神内核就在于你与这株植物朝夕相处之间的一种心灵获得感,多数人买椟还珠了。不过谁会不喜欢花呢?那肆意绽放出来的生命力,那昂扬向上的优美姿态,那鲜艳靓丽的别样色彩,无不吸引着我们。但我只爱那完整的没有任何杂质添加的花朵,幸庆父亲的兰花正好能开出这样的花朵,我的眼睛大抵是挪不开了。
看着这盛开的兰花,我突然想到一个词语——“兰交”,它出自《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正如我前文提到那般,兰花未开时形同杂草,但若是倾心培育,将能收获世间至臻的芬芳。君子交,当如是。
不知我是否有机会寻觅到父亲与刘大伯这样交情的朋友,高山流水,顺其自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也来种上一盆兰花,到时候也做个分享。
如此思想,约莫我也痴迷上了兰花?


宁波|赏兰怡心



作者简介
2001年生,江西九江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集,父亲和女儿坐在小卖店门口谈心。
不善表达的父亲,和女儿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虽然知道应该如何,但有时候总还是会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希望得到女儿的谅解。是啊!我们总以为爸爸理所应当应该如何,却忽略他也并非生来就是父亲。只不过父亲的沉默,有时候会使得亲子之间的误解变成了不可解。一场温柔的对话,或就能击碎原本的隔阂,隔阂之下,往往总是两颗深爱着彼此的、柔软的心。


图 | 《请回答1988》

别忘了向那位不善于表达,但疼你的父亲说一句:
爸爸,辛苦了!
人生路,我们一起慢慢走。



在你心目中,父亲是什么样子?
你和父亲有怎样的故事?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 微信 :zwd-87399611
口令:一兰一景 加群
观兰品绿 | 竹青月白、天水碧、美极的中国传统颜色雅称
【兰×国潮】兰庭雅集,让传承成为潮流
友人说养了兰  猫也终会有的

策划:陈默   编辑:浙江树人学院 兰馨艺疗社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在看”,告诉我你也喜欢




一兰一景
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承 “以兰言志”向时代发问,探索中国文化根基延续。构建新视角“人文+美育”的理论体系。一生万物,从本源出发,以人为本,探索文化落地的更多可能。 品牌成立以来,坚持组织公益讲座,2023年获评省十佳传统文化对外宣传项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