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会 | 想见的人,一直在心里

文摘   2024-08-19 18:40   浙江  

↑↑↑点击蓝字,感谢关注支持


“盂兰盆”是梵语解救苦难,
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器,
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
解众生倒悬之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昨日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也叫“盂兰盆”节,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每年这天,思故人追忆往昔,点一盏心灯,为逝去的亲人祈福。




  中元节的由来  
  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民间的“秋尝”

中元节的诞生,可以追溯到遥远古代,“秋尝”时节,人们庆贺丰收、祭拜大地,酬谢神灵的庇护,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起初,“秋尝”的日子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也就是七月半。

成都|刘同学

相传,这一天地官会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大家的日常表现,赦罪免刑,阴曹地府也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团圆。

 因缘-目连救母

佛教盂兰盆

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由于盂兰盆节蕴含着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因此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报恩节”。



传说“目连”依佛陀所教方法,于农历“七月十五”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虔诚恭敬奉佛,救度母亲。佛陀也由这个因缘,讲了《盂兰盆经》。从此,每年七月十五日,就成为盂兰盆节了。




《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法师译出,因报答双亲养育之恩的思想,与中国崇尚的孝道精神十分契合,遂被历代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佛祖统纪》大同四年(538),梁武帝在同泰寺设盂兰盆会供养众僧。这应该是现存记载中首次由官方举办的盂兰盆会。



隋唐之时社会安定,盂兰盆会也成为了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唐代每逢七月十五日,威严浩大的皇家仪仗队穿城而过,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争相献盆,整个都城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宋代以后,除了在各寺院供佛斋僧,节日期间人们还会祭祀祖先、超度宗亲亡灵,上演以目连救母内容为主的各种杂剧。



于世人来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与儿女的爱指向离别,及时行孝,莫悔当初。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祭先祖  
 百善孝为先  

中元节,七月半,此时盛夏过,秋凉刚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于是摆牌位,放祭品,上香。十五当晚,烧纸钱衣物,向叩拜磕头,默默祷告,祈祷先祖保佑一家平安幸福。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岗。



《诗经·唐风·葛生》
佚名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群盆| 成都 刘同学

我们愿意相信,逝去的人并非真正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世界,开始他新的旅程。而离别,不过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怀着逝者的思念,承着故人的祝福,活成最好的模样,不负时光。
中元节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写在最后: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特别鸣谢 

浙江树人学院 兰馨艺疗社

公众号后台回复兰名可查询

兰花故事

           心中净土

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
加微信搜  : zwd-87399611
口令:一兰一景 加群

 

  美编:坐忘听云  责编:陈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在看”,告诉我你也喜欢

一兰一景
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承 “以兰言志”向时代发问,探索中国文化根基延续。构建新视角“人文+美育”的理论体系。一生万物,从本源出发,以人为本,探索文化落地的更多可能。 品牌成立以来,坚持组织公益讲座,2023年获评省十佳传统文化对外宣传项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