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保障房的‘精致’和‘定价’结合成一个好作品,贴近‘保障’的定位,深受观众喜爱,就极度考验‘编剧’们的手艺了。”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高达93万亿、1.3亿㎡的商品房库存,是一把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为了收缩巨量供给,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今年在央行3000亿再贷款资金支持下,国家队轰轰烈烈地开启了“收储”。尤其三季度以来,“收储”加速,超过50座城市明确表态支持。所以,2025年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去库存的起点,否则将陷入“房价再跌20%”的困境之中。“收储”即为国企收购建成的商品房,将其变为保障性住房,用于出租的,就是“保租房”——近两年来,这个新事物从无到有,成为财经媒体的座上宾,也给了打工人在大城市中的安身一隅。上海黄浦区首个社区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然而保租房并非完美,甚至还不断暴露短板,也暗藏着危机。今天我们就结合普通人的微观视角,来谈谈保租房的问题。出租率下滑?
公租房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人群的住房问题,由政府修建,一般在郊区,租金低。而保租房,目标受众是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地段不固定,租金未必便宜,可理解为租一个“压缩版”的新商品房。保租房从政策到落地,反映了一个略令人悲伤的事实:以前只是困难群体住不起房,如今连一个正常打工人甚至普通白领都买不起房了。好在保租房只要区域内没房便可以租,没有户籍社保要求,房东是政府,所以租期稳定,不必担心被普通房东随时赶走或恶意涨租,减轻了年轻人在超级城市中的漂泊感。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加大保障性租赁房的建设力度,保租房正式成为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此后,政策年年加码。尤其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台130多条保租房相关政策。保租房的来源也变得多样:非居住存量房改建、产业园区新建、蓝领公寓转化、长租公寓纳保……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北京、上海、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核心八城保租房市占率达到36.04%,在新开项目中,保租房占比超六成。2024年,保租房正加速涌入市场。保租房供应量拉高的同时,一些城市却呈现出租率下降的苗头。根据今年5个保租房REITs项目的平均出租率,前三个季度呈逐季下滑趋势。某些项目出租率甚至比二季度下滑4%至5%。
具体到热门城市,根据克而瑞长租的数据,尽管杭州超额提前完成保租房任务,但今年以来保租房出租率一直在60%到80%浮动,9、10月份的时点出租率甚至下降到63.25%和65.94%。
出租率过低,自然会影响保租房的租金和投资回报率。要知道,中国房价太高,导致租售比极低,回本周期太过漫长。而最快的回本方式是,将保障房作为底层资产打包成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在资本市场发行。这就要求保租房的REITs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要到4%),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出租率。同时,用于收储的资金来自再贷款,利率为1.75%,只有租金回报和融资成本间有利差,地方政府才有动力玩下去。现在保租房整体出租率还算高,回报率也尚可,但未来的压力会逐渐显现。一方面后续的大量供给尚未到来,一旦出现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会迅速分流客源。另一方面,不能忽略经济和就业环境,2024年普通住宅租金和出租率整体持续下滑,集中式公寓的出租情况则更为严峻。大盘不给力,保租房也难“一枝独秀”。
定位错了吗?
出租率的下滑,有经济趋势和供给的原因,但产品定位的错层亦不能忽视,正如小巴在找房过程中碰到的三个痛点:户型、地段和租金。如今的租房主力,毫无疑问是正在拼搏且仍未成家的年轻人,尽管中年人和家庭租房群体的比例正不断上升。以杭州为例,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杭州租房群体画像中,61%的租客是单身人士或未婚情侣,而保租房制度最开始便是为照顾这个群体中的“新市民”而设立的。所以北京、深圳、成都、南京等地一开始规定,保租房的租金不得超过同地段、同水平市场价的90%,且年涨幅不得超过5%,以面积不超过70㎡的小户型为主。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保障房项目和这一人群的实际需求脱节了。搜索重点城市的保交房项目后发现,一居室房源较为紧俏,优秀的产品都被抢完了,反倒是两房以上的中大户型大量上架,不少还带精装修,基本面向家庭租客。例如在杭州,小巴所在的公司准备搬至城北某区块,但在杭州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网搜索后发现,很难找到高性价比和交通便利的一居室。数据显示,杭州保租房一居室的比例仅为34.9%。某保租房REITs基金的项目构成则显示,80㎡左右的中大户型达453间,占总房源的六成。当你在某社交媒体上搜索“保租房申请”,基本上能看到这样的抱怨:摇号中签率只有10%;优先给有孩家庭;某些优质房源只能企业申请……到底是面向普通白领还是家庭群体,快速涌入市场的保租房似乎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画像,项目本身“Product-market fit”策略存在一定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保租房产品确实优秀。例如杭州的南北盛徳·泊寓北辰由集中式长租公寓转化而来,景芳蓝领公寓是在利用率极低的集体经营建设经营性用地上建的,共同的特点是离地铁站近,周边配套齐全,租金较低,成了地方宣传的典型案例。景芳片区诺巢蓝领公寓驿站
图源:上城区总工会
但新城市人和白领们所关心的“租金低,离地铁站近”的两大因素,却存在一定特殊性。几次调查中发现,大多项目依然离地铁站较远,甚至发现一个距某号地铁站最后一站还有3公里、月租金5000元的大户型项目。租金方面,有些保租房项目尽管租金固定,但仍需要缴纳高昂的物业费,最后租赁总成本甚至要比周边区域高10%到15%。例如成都武侯区某项目的管理费为4.2元/月/㎡,实际租赁成本单价就变成了37元/月/㎡到51.9元/月/㎡,而城南高新区的住宅租金单价普遍在22.06元/月/㎡到46.52元/月/㎡。一对比,保租房的性价比并不算高。在大环境面前,总会有不少人愿意牺牲品质换价格。对于地方而言,保租房的建设和筹集工作是有KPI的:“十四五”时期,全国40个重点城市要新增650万套保租房,以此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而当它叠加房地产“去库存”的任务时,地方政府追求速度和数量,在缺乏实地调研的情况下大量复制项目,导致一些“瑕疵”产品出现,当属情理之中了。坚持市场化?
保租房目前有两种承租模式:第一种是常态配租,直接面向个人;第二种是集中配租,企业集体申请,提前预留租赁房源。有大企业先承租再统一分配给员工,而大企业中白领人群较多,需求旺盛,属于客群精准定位。某REITs项目显示,一项底层资产的企业客户占比高达90%。同时也有专业租赁机构参与。比如2022年,西安四家头部集中式租赁企业占总房源总数的87%。To B生意的好处是能迅速提高出租率,企业也能参与保租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更加市场化和专业化。江苏太仓新建人才公寓
但这种模式会产生高依赖性。一旦企业客户出现退租情况,会立刻影响保租房的整体出租率,同时也让普通人产生难以申请到或筛选出一个理想保租房的观感,无形中被设立了一道门槛,降低了保租房的普惠意义。针对这些痛点,一些重点城市做了优化。比如11月20日,深圳推出2705套房源,首次直接面向个人配租保租房,而此前是面向重点企业配租。且租金是市场价的六折,很显诚意。当然如果保交房项目真的要做好市场化,还有一些潜在问题。例如,保租房属于国有资产,定价和调价机制比较僵硬,如果遇到出租难题又很难灵活调整价格,容易在旺季竞争期吃亏。营销方面,项目推广和科普仍存在空白。保租房没有中介,因此哪里能找到房源,哪里能申请,准备哪些材料,都需要主动,像上海人可能不知道随申办上能进行快捷操作。
面对保租房这个新事物,我们的核心态度是不变的: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用市场化的竞争思维运营,让项目兼具普惠性和盈利性。这有点像国产都市剧里被观众吐槽的“精致穷”现象:主角明明是穷人,却生活得很精致,显得不接地气。同样,如何让保障房的“精致”和“定价”结合成一个好作品,贴近“保障”的定位,深受观众的喜爱,就极度考验“编剧”们的手艺了。
参考资料:
1.《保租房市占率已占四成,核心八城租赁市场分化》,丁祖昱评楼市
2.《保租房越来越多,租房会更便宜吗?》,青年志Youthology
3.《保租房的短板,开始暴露了》,明源不动产研究
4.《2024年杭州市保租房市场报告》,迈点研究院
本篇作者 | 徐涛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