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推动健康知识传播、全面提升民众健康意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协同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日前启动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科普传播工程”。“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本周主题为第40条:“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使用消毒产品,积极预防传染病。”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维护自身健康和构建公共卫生防线的基石。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个人卫生问题引发传染病传播的案例屡见不鲜,如20世纪初的“伤寒玛丽”事件。厨娘玛丽是一名健康带菌者,因没有如厕后洗手的习惯,她在工作中将伤寒杆菌传染给了52人,并导致7人死亡[1]。 伤寒玛丽(图源:GAVI) 研究表明,在一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给居民们带来了巨大获益。许多社区也通过宣传引导居民养成良好防疫习惯,使得社区内传染病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可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更是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2]。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科学使用消毒产品来预防传染病。 01▼卫生小习惯,健康大防线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涵盖的领域广泛且关键,是保障个人健康与良好社交的核心要素。 个人卫生方面,洗手是极为关键的环节。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使用流动水与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双手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强调,保持手部清洁能有效预防病菌传播,规范洗手可去除大量病菌。定期洗澡和更换衣物也不可或缺。根据季节及活动强度调整频率,保持皮肤清洁干爽,能防止细菌、真菌滋生,减少皮肤感染风险[3]。 图源: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0, 10:570261. 居住环境的卫生维护同样重要。定期清扫灰尘与垃圾,可减少过敏原与病菌的滋生环境。每日通风换气,能降低室内有害气体与病菌浓度,如在一些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病菌易大量聚集,增加感染风险,而良好的通风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3]。 咳嗽或打喷嚏时的正确“礼仪”也不容忽视。专家建议,打喷嚏时应避免用手遮掩口鼻,建议使用手帕、纸巾或手肘。用手捂住口鼻会使病毒粘附在手上,并通过接触迅速传播。当来不及使用纸巾时,可将头低向手肘,弯曲手肘靠近口鼻,以阻挡飞沫。手肘较干燥且不易接触公共物品,有效阻断病毒传播[4]。 图源:CMT 从生理健康角度而言,良好卫生习惯能显著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多项研究表明,注重卫生习惯的人群在胃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几率上明显低于不注重者。这是因为不良卫生习惯易使病菌侵入人体,而良好习惯则形成了一道防护屏障[5,6]。 在心理与社交层面,良好卫生习惯塑造的整洁形象有助于提升自信,促进人际交往。一项研究表明,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表现;而不良的卫生习惯可能导致同事和上司的负面评价,进而影响职业晋升机会[7]。另一项研究发现,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可能引发他人的排斥感,从而减少社交机会。这种孤立感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社交退缩[8]。而社交孤立与孤独感已被证实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和慢性疾病[9]。 02▼儿童时期: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起跑线 儿童时期无疑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黄金阶段,此时孩子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之中,良好的卫生习惯便成为抵御病菌侵袭的关键首道防线[10]。 图源:CMT 大量研究表明,在幼儿园环境里,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的儿童,其感染胃肠道疾病的几率相较于不注重洗手的儿童显著降低[11,12]。像手足口病、流感等儿童常见传染病,病毒极易通过手部接触传播,而正确洗手能有效去除病菌,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保持口腔卫生也是关键环节。早晚认真刷牙、饭后及时漱口,可大幅降低龋齿、牙龈炎的发病可能性,为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一项长期跟踪研究发现,自幼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孩子,在成年后患口腔疾病的概率明显低于习惯较差者[11-13]。 于学习而言,良好卫生习惯对孩子成长助力颇多。土耳其的学者进行过一个有趣的研究,他们深入探究了卫生习惯对初中生学习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那些保持外表整洁、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的初中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全神贯注。与卫生习惯较差的学生不同,他们不会因为个人卫生问题引发身体不适,也不会因自身形象不佳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确保学习积极性不受影响[14]。 图源:CMT 研究者认为,学生在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律性,对其在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塑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习惯良好的孩子在面对学习任务时往往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规划,因此在学习效率上也表现得更为出色,学业成绩也相对更好[14]。 03▼消毒产品:科学使用保安全 在防控传染病的进程中,消毒产品起着关键作用,但正确、安全地使用它们至关重要。 常见的消毒产品各有特点与用途,如下:·医用酒精:通常浓度在70%~75%时杀菌效果佳,其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皮肤及小物件表面消毒,如体温计、手机等,但使用时要远离明火,防止火灾;·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能有效杀灭多种病菌,在环境消毒方面应用广泛。使用前需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按照说明书稀释,一般稀释比例为1:99到1:29之间用于预防性消毒,1:9到1:4之间用于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但要注意,含氯消毒剂不能与洁厕灵等酸性物质混用,否则会产生氯气,引发中毒,使用后务必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灯:利用紫外线破坏微生物DNA结构,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但使用时人员必须回避,避免眼睛和皮肤暴露,以防灼伤,照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不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免洗手消毒剂:在无水条件下可为手部消毒提供便利,主要成分多为酒精及其他杀菌物质,可快速杀灭常见病菌,但它不能替代流水洗手,若手部有明显污垢仍需用流动水清洗,并且要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处,防止误食。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相关指南中强调了消毒产品规范使用的重要性,指出:在医疗环境中,对于消毒操作有着严格的流程要求。例如在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病房地面消毒时,需先清洁地面,再按规定比例稀释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后要保持通风[14]。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也建议,在使用消毒产品前,先查看产品是否获得批准,可在其官网查询相关信息。同时,要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严格遵循“使用地点”“表面类型”“注意事项”等内容[15]。 图源:EPA 总之,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产品,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消毒防疫功效,守护家庭与公共环境的健康,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Marineli F, Tsoucalas G, Karamanou M, et al. Mary Mallon (1869-1938) and the history of typhoid fever[J]. Ann Gastroenterol. 2013;26(2):132-134.[2] Talic S, Shah S, Wild H, et al.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health measures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vid-19, SARS-CoV-2 transmission, and covid-19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J. 2021, 375:e06830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的通知[Z/OL]. [2024-5-30]. http://www.nhc.gov.cn/xcs/s7852/202405/91fc9d0866bb4d87842b6a264745a71e.shtml.[4] 人民网.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保护自己[Z/OL].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20-8-25].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825/c14739-31835502.html.[5] Maillard JY, Bloomfield SF, Courvalin P, et al. Reducing antibiotic prescribing and addressing the global proble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targeted hygiene in the home and everyday life settings: A position paper[J]. Am J Infect Control. 2020 Sep;48(9):1090-1099.[6] Beale S, Johnson AM, Zambon M, et al. Hand Hygiene Practices and the Risk of Human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 a UK Community Cohort[J]. Wellcome Open Res. 2021;5:98.[7] 卢国栋,傅华,刘武忠,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挑战和机遇[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4, 41(9):961-966.[8] Frounfelker RL, Santavicca T, Li ZY, et al. COVID-19 Experiences and Social Distancing: Insights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Am J Health Promot. 2021, 35(8):1095-1104.[9] Shen C, Zhang R, Yu J, et al. Plasma proteomic signatures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associated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OL]. Nat Hum Behav. [2025-1-3].[10] UNICEF. Hygiene-Better hygiene leads to better health, confidence and overall growth[Z/OL]. https://www.unicef.org/wash/hygiene.[11] 刘立,刘莹莹,齐顺祥,等.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流行影响因素调查[J].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6, 6(3):6.[12] 徐月娥,李淑湘,高鑫, 等.苏州两所幼儿园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危险因素及口腔清洁措施对降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9, 37(1):6.[13] 李亮,汪华,许可,等.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1):3.[14] WHO.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and Pandemic-Pron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15] EPA. Six Steps for Safe & Effective Disinfectant Use[Z/OL]. https://www.epa.gov/sites/default/files/2020-04/documents/disinfectants-onepager.pdf. 来源:CHTV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