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 | 健康素养66条

健康   2025-01-06 17:54   北京  


为推动健康知识传播、全面提升民众健康意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协同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日前启动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科普传播工程”。“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本周主题为第39条: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


《黄帝内经》有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这流传千年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对健康生活的深刻洞察。而今,“健康素养66条”提出的“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更是从日常点滴处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健康的路径,它实实在在地构筑起健康生活的坚实根基。


回溯历史,古人依循自然规律,劳作与休憩有序交替,以充足睡眠养精蓄锐,得以身强体健、精神饱满。可如今,现代生活好似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将人们卷入快节奏的漩涡。忙碌的工作、丰富的夜生活,让许多人作息混乱,睡眠时间一缩再缩。清晨呵欠连天、午后疲惫乏力、夜晚难以入眠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写照。长此以往,不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身体更是不堪重负。



此刻,我们急需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重视这一被忽视的古训,细细探究其中要义,开启一场关乎健康、重塑生活节奏的探索之旅。接下来,不妨先看看当下国人的睡眠现状究竟如何。


01

为何我们要注重作息和睡眠?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1]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63.7%的人在22~24点上床睡觉,71.2%的人在6~8点起床,48.2%的人能在半小时左右入睡,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37±1.35小时,与2022年持平,但居民睡眠指数却较去年减低5.16,主观睡眠质量更差,在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等方面的得分均较高1。


这些数据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人的睡眠和作息问题亟待关注。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人体的“节律”。人体就像一个精准的生物钟,以24小时为周期律动。以褪黑素为例,研究已证实,当夜晚光线变弱时,大脑内的松果体感知到这一变化,便开始大量分泌褪黑素,发出“入睡指令”,让身体放松产生困意;而黎明时,褪黑素分泌停止,身体随之苏醒。同时,体温也有昼夜变化,清晨处于低谷,白天攀升,傍晚达峰值后回落,为睡眠创造适宜条件[2,3]



一旦作息混乱,如长期熬夜或频繁跨时区,褪黑素分泌失调,夜晚大脑因褪黑素不足而兴奋,难以入睡。体温节律紊乱,代谢节奏和激素平衡被打破,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易受病毒、细菌侵袭;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波动、心律不齐;内分泌紊乱导致血糖、血脂代谢失常,增加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风险;精神健康也受影响,焦虑、抑郁情绪滋生,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严重影响生活品质与工作成效。由此可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强调作息与睡眠,是守护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我们应顺应人体节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3-5]


02

各年龄段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充足休息有何好处?


  儿童与青少年


  • 促进学习记忆2022年《细胞》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清醒状态下的休息期间,大脑会发生神经重放现象,即代表行为序列的神经活动模式重新活跃,并且速度达到了实际动作的20倍。这种神经重放有助于技能的巩固,特别是在两次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神经重放的频率更高,与更大幅度的技能巩固相关[6]。这说明,劳逸结合中休息阶段对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即通过神经重放机制在清醒状态下加速技能的巩固。


  • 助力生长发育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尤其是在深度睡眠阶段。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为生长激素的分泌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儿童青少年的骨骼、肌肉等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实现理想的身高增长[7]



  成年人


优化膳食摄入2022年,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们在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杂志发表的综述文章指出,睡眠与膳食存在双向关系。良好的作息保障充足的睡眠,能使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进而优化膳食摄入,让人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食物。反之,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渴望,从而影响膳食结构和健康[8]


预防慢病及维持心理健康:《细胞》子刊2024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指出,睡眠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睡眠-觉醒模式,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激素平衡等,从而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良好的睡眠还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能够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心理韧性,增强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7]


  老年人


慢病风险降低:2024年,PLOS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睡眠7至8小时的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合理的作息与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老年人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睡眠过程中,身体并非完全休息,而是在进行深度修复,包括修复免疫系统、清理大脑垃圾和调节情绪与记忆等。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8]


提升晚年生活质量:规律的生活可降低老年人认知衰退的风险,让他们的大脑保持相对敏锐,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能自理,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同时,良好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还能使老年人精神更加愉悦,心情更加舒畅,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退休生活[9]



03

睡出健康,养出活力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做到“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劳逸结合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在工作或学习间隙,适时休息和活动身体是必要的。例如,可以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或散步,以缓解身体和大脑的疲劳。合理分配精力,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学习,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同时防止过度劳累[10]


其次,起居有常对维持生物节律至关重要。建议您固定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遵循昼夜节律安排活动。晚上尽量在23点前入睡,午觉以20-30分钟为宜。此外,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也非常重要,如调暗灯光、保持卧室安静整洁,这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11]


最后,保证充足睡眠是健康生活的基石。《新英格兰杂志子刊》[12]发表的综述中提出了优化睡眠质量的10大建议:


  • 固定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起床,包括周末,让生物钟精准运行。

  • 短时间午睡:午睡不超20分钟,给精力“充电”又不影响夜间睡眠,要是晚上入睡困难,那就干脆别午睡。

  • 午后控咖:午餐后管住嘴,少碰咖啡,咖啡因作用持久,别让它搅了夜间的好觉。

  • 限制饮酒:睡前别喝酒,虽说刚喝时有点助眠假象,但后续会破坏睡眠结构,让你睡得支离破碎。

  • 戒烟助眠:有吸烟习惯的,睡前务必忍住,尼古丁提神醒脑,和入睡八字不合。

  • 适度运动:白天动一动,散步、慢跑、瑜伽都行,减轻压力,为睡眠“添砖加瓦”,不过睡前2小时内别剧烈运动。

  • 优化环境:用耳塞、眼罩、白噪音机打造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空间,睡前远离电视、电脑屏幕。

  • 藏起闹钟:别在卧室放闹钟,半夜瞅一眼时间,只会让你更清醒,影响睡眠连贯性。

  • 睡前禁食:晚餐和睡觉间隔1.5~2小时,睡前进食肠胃“加班”,身体不得安宁,咋能睡踏实。

  • 远离电子:睡前1小时就和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说拜拜,屏幕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入睡遥遥无期。


饮食上也有窍门,《营养学前沿》研究发现,多吃果蔬利于睡眠。对5043名成年人调查显示,睡眠正常者果蔬摄入量更高。再结合2020年Nutrients发表的研究,优化营养组合能缩短睡眠潜伏期。所以,日常多吃新鲜蔬果,三餐营养均衡搭配,为甜美的梦乡助力。养成这些好习惯,轻松拿捏充足睡眠,拥抱活力满满的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在京发布. [2024-3-19]. http://caifang.china.com.cn/2024-03/19/content_42728833.htm,

[2] ZISAPEL N.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melatonin in human sleep, circadian rhythms and their regulation[J]. Br J Pharmacol. 2018 Aug;175(16):3190-3199.

[3] BIGGIO G, BIGGIO F, TALANI G, et al. Melatonin: From Neurobiology to Treatment[J]. Brain Sci. 2021 Aug 25;11(9):1121.

[4] CARRILLO-VICO A, LARDONE PJ, ALVAREZ-SÁNCHEZ N, et al. Melatonin: buffering the immune system[J]. Int J Mol Sci. 2013 Apr 22;14(4):8638-83.

[5] MAŃKA S, MAJEWSKA E. Immunoregulatory action of melaton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he effect on inflammatory cells[J]. Postepy Hig Med Dosw (Online). 2016 Oct 4;70(0):1059-1067.

[6] Buch ER, Claudino L, Quentin R, et al. Consolidation of human skill linked to waking hippocampo-neocortical replay[J]. Cell Rep. 2021 Jun 8;35(10):109193.

[7] ZURAIKAT FM, WOOD RA, BARRAGÁN R, et al. Sleep and Diet: Mounting Evidence of a Cyclical Relationship[J]. Annu Rev Nutr. 2021 Oct 11;41:309-332.

[8] SABIA S, DUGRAVOT A, LÉGER D, et al. 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t age 50, 60, and 70 years with risk of multimorbidity in the UK: 25-year follow-up of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J]. PLoS Med. 2022 Oct 18;19(10):e1004109.

[9] BLOOMBERG M, BROCKLEBANK L, DOHERTY A, et al. Associations of accelerometer-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sleep with next-day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a micro-longitudinal study[J]. 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 2024 Dec 10;21(1):133.

[10] 央广网.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 [2024-7-24]. https://health.cnr.cn/jkzt/jksy/20240724/t20240724_526811049.shtml.

[11] 人民网. 中午觉怎么睡质量更高?最多不超过半小时、最晚不超过15点. [2021-3-21]. http://lxjk.people.cn/n1/2021/0321/c404177-32056356.html.

[12] ROBBINS R, QUAN S. Sleep Health. NEJM Evid. 2024 Aug;3(8):EVIDra2300269.

[13] NOORWALI E A, HARDIE L J, CADE J E. Recommended sleep d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onsump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ve analyses from the UK Women’s Cohort Study. Sleep Science Practice. 2018, 12(3);



来源:CHTV百姓健康


CHTV
CHTV百姓健康,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宣传卫生健康政策、发布卫生健康新闻、倡导健康理念、传播健康知识、弘扬医学人文的专业健康电视频道。2007年开播,通过卫星面向全国播出(北京机顶盒频道号89),覆盖人群超过6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