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国家大力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迈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进程中,医生的角色已发生关键转变,科普成为重要职责。当下,众多医生积极投身其中,借助自媒体平台开展健康科普宣传。《科普名医》系列将聚焦这些科普先锋,深入介绍他们在自媒体科普之路上的探索与成就,展现他们为守护大众健康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谭先杰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位备受患者爱戴的医生,不仅在妇科肿瘤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以其投身科普工作而广受赞誉。
他的科普之路始于2012年,致力于传播女性健康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
从临床到科普:初心与使命
谭先杰的从医之路源于对母亲的爱与遗憾。12岁时,他的母亲因妇科肿瘤去世,这一经历让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期间,他发现国外医生与患者交流时用语浅显易懂,这让他深受触动,意识到科普的重要性。
2000年,谭先杰医生参与编撰了《妇科肿瘤210个怎么办》,这段经历让他对科普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真正让他决心投身科普的,是201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一次经历。他看到一位妇科肿瘤专家在问诊结束后,会给患者一张印有个人网址的卡片,方便患者查询疾病知识。这一幕让他深受触动,也让他意识到,科普是医生的重要职责。回国后,他决定投身科普事业,希望通过传播医学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疾病、认识疾病,尽可能地避免因疾病认识不足导致的遗憾。
科普的多面手
谭先杰医生的科普工作涵盖了书籍、新媒体、电视节目和线下活动等多种形式。
科普著作《话说生命之宫》(原名《子宫情事》)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结构,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深受读者喜爱。这本书先后入选2016年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健康中国十大健康科普图书,并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为本书作推荐语时写道“最值得称道的是,谭先杰大夫热爱医学、热爱科学、热爱病人的仁慈之心。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舍得花时间、精力撰写科普,就是舍得花时间、精力感恩公众,就是舍得花时间、精力奉献社会。这种舍得非常值得。”
此外,他的另一部作品《10天,让你避开宫颈癌》获得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
谭先杰医生教授在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粉丝,微博粉丝超过130万,抖音粉丝超过47万。他通过这些平台发布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形式的内容,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他将宫颈上皮内瘤变比喻为“爬山虎”,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大众更容易理解医学知识。他的短视频内容涵盖了妇科肿瘤的预防、宫颈癌筛查、孕期保健等多个主题,深受大众喜爱。
谭先杰医生始终认为,科普不仅是医生的职业责任,更是医者仁心的体现。他坚持“只说该说的话”,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公益性。他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人了解妇科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他的努力为医学科普工作树立了榜样。
除了新媒体平台,谭先杰医生还积极参与电视节目录制,通过更广泛的传播渠道普及医学知识。他经常参加卫视健康节目的录制,如“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直播,向大众普及宫颈健康知识。在节目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帮助观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除了线上传播,谭先杰医生还积极参与线下科普活动。他自掏旅费为边远地区妇女开办讲座,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将医学知识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兼顾那些接触新媒体渠道较少的群体。
用科普守护女性健康,续写医者仁心
谭先杰医生的科普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京城好医生”“荣耀医者”“国之名医”“人民好医生”等称号,并入选北京“科技新星”和“2024北京榜样”。
谭先杰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格言,并为这句格言增添了“永远做科普”的新内涵。科普之路,不仅是对医学知识的传播,更是对生命的守护。正如他所说:“希望100个科学家中有99个去做科技创新、前沿研究,但请留1个人做科普。我愿意继续做那1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