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名医——薄世宁

健康   2025-01-25 17:30   北京  


引言:在国家大力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迈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进程中,医生的角色已发生关键转变,科普成为重要职责。当前,众多医生积极投身其中,借助自媒体平台开展健康科普宣传。《科普名医》系列聚焦这些科普先锋,深入介绍他们在自媒体科普之路上的探索与成就,展现他们为守护大众健康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在面对生命的危急时刻,我们如何理解“希望”的意义?是在绝望中寻找一线生机,还是在平静中接受现实?这些问题,或许能在薄世宁医生的经历中找到一丝线索。


薄世宁


薄世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自2001年踏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那一刻起,他便在这片充满挑战与使命的领域中深耕细作,至今已走过20余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不仅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以卓越的医术和仁心,成为无数患者生命中的“守护者”。亲手参与了超过两万个患者的救治工作,无数次在绝症、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面前,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


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薄世宁医生在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疾病的救治上有着丰富经验。他用精湛的医术与死神赛跑,从绝症的阴影中夺回生命,从意外的创伤中拯救希望。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薄世宁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抗震医疗专家组成员,奔赴灾区,参与伤员救治工作。2015年广西柳州发生连环爆炸事件时,他再次作为专家组成员赶赴现场,凭借丰富的重症救治经验,为伤员提供紧急医疗支持。2016年江苏盐城遭受龙卷风袭击,薄世宁医生担任伤员救治专家组组长,统筹协调医疗资源,确保每一位伤员得到精准救治。


在这些重大灾害的救援工作中,薄世宁医生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医疗技术和应急指挥能力,更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他多次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在灾难现场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治工作,为伤员争取生机。


薄世宁医生所在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人性的试炼场。在这里,他目睹了无数生死瞬间,也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悲欢离合。作为一名医生,他始终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这或许正是每一位医生的毕生课题。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薄世宁医生也致力于医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2009年,他主编的《重症监护药物治疗手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2019年,他出版了《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系统地讲述了医学的全貌、本质以及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护者。这本书不仅获得了广泛认可,还入选了多个科普推荐书单。2023年,他参与创作的《命悬一线,我不放手——ICU生死录》出版,书中通过19个真实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ICU里的生死抉择与人性光辉。这本书在豆瓣上获得了8.9的高分,成为许多读者了解重症医学和生命意义的重要读物。



薄世宁医生在重症医学领域深耕多年,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科普博主。薄世宁从2016年开始做科普,2017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目前的科普方向主要是循证医学和生活方式的关系。谈及投身科普的初衷,薄世宁说:“一个医生能救的人毕竟有限,通过医学科普,就能够惠及更多的人。”他深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与伪科学常常交织,而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因此,他致力于通过科普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医学认知,避免因缺乏知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他通过各大平台高频发布普通人关心的医学知识,内容既专业又通俗易懂,深受网友喜爱。



他的科普内容不仅传递了医学知识,更传递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薄世宁医生用行动证明,科普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守护公众健康的有力武器。


在一次采访中,薄世宁医生深刻地说道:“死亡是什么?每个人、每种文化与信仰大概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做医生的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答案是什么,我的工作职责是救命。这包括延长生命让人活着,也包括让人在生或死时,都拥有尊严和价值。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来源:CHTV百姓健康




CHTV
CHTV百姓健康,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宣传卫生健康政策、发布卫生健康新闻、倡导健康理念、传播健康知识、弘扬医学人文的专业健康电视频道。2007年开播,通过卫星面向全国播出(北京机顶盒频道号89),覆盖人群超过6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