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十首经典代表作: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首首有名句,一起去看下吧!

文摘   2024-10-17 23:18   山东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时间虽不长,但却是苏轼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诗文中的言论被政敌曲解为讥讽朝政,而遭御史台弹劾并囚禁。苏轼在御史台监狱里呆了大约四个月又十天,即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八日入狱,至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狱,共计130个日日夜夜。这段时间里,苏轼经历了严酷的审讯和折磨,包括不分昼夜的拷打和言语的辱骂。尽管他最初并不承认有罪,但在长时间的审讯和压力下,最终被迫认罪伏法。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苏轼在黄州度过了数年的贬谪生涯,直到元祐元年(1086年),他才被召回朝廷。乌台诗案,作为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不仅深刻影响了他的仕途命运,更在其文学创作与人生态度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逐渐从士大夫文学的框架中走出,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然和人生,转向随笔、题跋等散文形式,并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融入诗词之中。在黄州的四年里,他经历了孤独、凄凉和生活的压力,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精神,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一。



1


初到黄州

 苏轼〔宋代〕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此诗即为他初抵黄州时所作。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因出语讽刺而遭遇“乌台诗案”,造成奔忙劳累的现状。来到偏僻的黄州,担任一个“团练副使”的虚职,对于一个昔日的京官、当时的才子来说,当然会“自笑”“荒唐”。“荒唐”二字,看似轻松诙谐,却内含多少难言的自伤之情。

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宋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在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自己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孤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等形象特征,都象征着苏轼在贬谪期间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


定风波·重阳

  苏轼〔宋代〕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一说元丰四年(1081),重阳节他与新任黄州太守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回忆起昔日黄州太守杜牧和好友张祜在重九日一同登高,于是以游戏之笔将杜牧的旧诗《九日齐安登高》檃括而成新词,为佳节助兴,与新太守共赏。

4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宋代〕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对杨花的细腻描绘,寄托了词人对离人泪的深切感慨。章质夫原作以杨花为题,苏轼则在此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杨花与离人泪巧妙融合,赋予了词作更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近两年。一日,他在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因雨具先去而狼狈不堪,唯独他从容不迫,继续前行,并在此后写下这首词。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人生风雨的坦然接受与无畏态度以及对内心平和与宁静的追求。这种情感表达既深刻又真挚,体现了词人豁达超脱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6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三月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通过描绘游蕲水清泉寺所见的美景,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不甘衰老、渴望年轻的心态。苏轼在黄州常到附近山水间游玩,这首词便是在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清泉寺位于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之侧,寺前有一条名为兰溪的河流,溪水西流,这与常理的东流不同,引起了词人的感慨。

07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是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他借游览赤壁古迹,追忆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英豪人物,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无奈与自嘲。但在这份无奈与自嘲中,又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


08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此词通过描绘词人夜归临皋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词人感叹自己身不由己,被世俗琐事所牵绊,无法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和束缚。这里,“长恨”二字表达了词人对这种境遇的深深无奈与痛恨,“何时忘却营营”则流露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人想象自己乘一叶小舟,从此远离尘世喧嚣,寄情于江海之间,度过余生。


09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代〕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也被贬官至黄州,他们结识后,因气味相投而成为好友,交往密切。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为其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词人最后以一句豪言壮语作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浩然之气和快哉之风。这里的“浩然之气”既指个人的品德修养,也指超脱尘世、豁达人生的情怀。


10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宋代〕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苏轼到黄州,原是以待罪之身来过被羁管的囚徒日子的,但颇得长官的眷顾,居民的亲近,加以由于他性情阔达,思想超脱,善于自嘲,变苦为乐,在流放之地寻到了无穷的快乐,一旦言别,必是牵心挂肠于此地的山山水水和男女老幼。此词通过描绘黄州的生活情景和离别之情,表达了对黄州雪堂邻里及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词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喜欢扫码  关注我哦


插画皆为配文所绘: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卷诗书慰风尘



一卷诗书慰风尘
国学粉一枚,尤爱古诗词,边学习,边分享,茫茫人海期待相遇,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