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诗,感悟亲情:10个诗人10首写给子女的经典诗作,一起去感受父母那深沉而细腻的爱吧!

文摘   2024-11-12 22:36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哦

在悠悠古韵的长河中,流淌着无数诗人对子女深情的吟唱,它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温暖而璀璨。这些写给子女的诗篇,不仅仅是父母心底最真挚情感的流露,更是对子女成长路上最温柔的陪伴与指引。

每一位诗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对子女的爱与期望,化作一行行优美的诗句。它们有的讲述着勤勉向学的道理,有的寄托着正直为人的期望,有的抒发着离别时的不舍与牵挂,有的则是对子女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这些诗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家庭中的温馨与智慧,更让我们在品味中,体会到了那份跨越千年的亲情与教诲。它们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父母对子女的爱与期望,始终如一。在忙碌与喧嚣之中,这些诗作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内心的角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珍惜与亲人之间的每一份情感。

1

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唐代〕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这首诗作于天宝七年(748年)或天宝八年(749年)春,此时李白已过不惑之年,正处于他人生中的第二次漫游时期。自天宝三年(744年)被赐金放还后,李白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漫游生涯,多辗转于吴越之地。此诗便是他在寓居金陵(今南京)期间,写给他在东鲁(今山东)生活的两个孩子——平阳(女)和伯禽(男,又名明月奴)的。

诗中,李白以吴地桑叶、蚕眠为引,引出对东鲁家田的挂念,感叹春事已晚,归期未定。南风轻拂,更添归心似箭,心绪飞回酒楼前那株亲手栽种的桃树旁。桃树已茁壮成长,与酒楼并肩,而诗人自己却仍未归家。他想象着女儿平阳倚桃折花,因思念父亲泪如泉涌;儿子伯禽与姊并肩,树下嬉戏,却无人抚背疼爱。这份对儿女的深切思念与愧疚,让李白肝肠寸断,日日夜夜备受煎熬。于是,他提笔裂素,将这份遥远的思念与爱意,化作文字,寄往汶水之滨的家中。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想象与描绘,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父亲的柔情与温情,令人动容。

2

宗武生日

杜甫〔唐代〕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此诗是杜甫为儿子宗武所作的一首生日诗。诗中,杜甫以深沉的情感和殷切的期望,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诲。首联“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点明儿子宗武的生日正值深秋,透露出诗人对儿子的思念与期盼。颔联“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说明宗武在都城已有所名声,与父亲杜甫的名字相提并论,表达了杜甫的自豪与欣慰。颈联“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将诗歌视为家族传统,希望儿子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也希望儿子能理解和传递人世间的真挚情感。尾联则通过描述生日宴会的场景,展现了杜甫对儿子的疼爱与关怀,尽管自己身体衰弱,但仍愿与儿子共享这份喜悦。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又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父亲的柔情与深情。

3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诗是陆游于庆元五年(1199年)写给他的小儿子陆聿的一首诗。当时,陆游已经74岁高龄,而小儿子陆聿21岁,正值青春年少。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陆游独自在书房中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但他却沉浸在书海中,乐此不疲。在这样的情境下,陆游抑制不住心头的情感,挥笔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首句“古人学问无遗力”,诗人高度赞扬了古人做学问时的全力以赴和不懈努力,同时也告诫儿子,学习需要毫无保留地投入,全力以赴。次句“少壮工夫老始成”,则强调了学习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在老年时有所成就。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陆游对古人刻苦学习精神的赞扬,也寄托了他对儿子未来的期望和教诲。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则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陆游通过这两句诗,告诫儿子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仅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浅薄的,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必须亲自实践,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强调实践、注重实效的思想,对于后世的教育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

洗儿诗

苏轼〔宋代〕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有三年,生活困顿但心境豁达。在侍妾朝云为他生下儿子苏遁后,苏轼按照古代“洗儿”的风俗,在满月时为儿子举行洗身仪式,并即兴写下这首《洗儿诗》。诗中,苏轼一反常态,不期望儿子聪明伶俐,反而希望他愚笨鲁钝,以避开世间的纷纷扰扰,平安快乐地成长。


首句“人皆养子望聪明”,写出了世人对孩子的普遍期望;次句“我被聪明误一生”,则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和自嘲。后两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则是苏轼对儿子的深深祝福和殷殷期盼。他希望儿子不要过于聪明,以免像自己一样因才高招妒而历经磨难;而是希望他能平安快乐地成长,即使位至公卿,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世俗所累。

5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宋代〕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退居铅山时期,见于《稼轩长短句》卷十。辛弃疾一生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屡建奇功,但也因为坚持抗战而为以皇帝为首的主和派所不容。中年以后曾长期闲居上饶、铅山等地。这是词人晚年在江西铅山写给儿孙们的一首词。


这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上阕写词人晚年的身体状况及闲适的心境,下阕表示自己将不再掌管家事,今后要寄情山水,感受自然。词中“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写出了词人历经沧桑、身体渐衰的感慨;“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则表达了词人晚年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下阕“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是词人对儿孙的叮咛,要他们早早地把租税交纳完毕,量入为出;“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则看似轻松诙谐,实则透露出词人内心对家事的无奈与超脱。

6

送杨氏女

韦应物〔唐代〕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此诗是韦应物为其女出嫁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韦应物表达了对女儿远嫁的深深忧虑与不舍。首句“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描绘了诗人因女儿远嫁而整日忧郁、心情沉重的情景。接下来,“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则点明了女儿即将乘船远嫁的事实。诗中,“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反映了诗人对女儿自幼丧母、无依无靠的怜爱,以及加倍慈柔的抚养之情。同时,诗人也担心女儿因缺乏母亲的教导,在夫家侍奉婆婆方面会出问题,因此反复叮嘱她要勤俭持家、孝敬长辈、遵守妇道。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女儿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期望。尤其是最后一句“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更是将诗人送别女儿后的孤独与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7

与小女

韦庄〔唐代〕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小女孩天真可爱的形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父爱之情。首句“见人初解语呕哑”,生动地展现了小女孩刚开始学会说话时含糊不清的模样,充满了童真与稚嫩。接下来,“不肯归眠恋小车”则进一步刻画了她贪玩的天性,即使夜深了也不愿入睡,仍然痴迷于自己的小车玩具。后两句“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则通过小女孩因衣服上缺少金线花纹而哭泣的情节,展现了孩童纯真的欲望和任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女儿的深深宠爱。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情感真挚自然,通过对小女孩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深的爱意。

8

责子

陶渊明〔魏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四十四岁左右,当时他已归隐田园。诗中,陶渊明首先描述了自己的老态,两鬓斑白,身体也不再结实。随后,他转而责备自己的五个儿子,指出他们都不喜欢学习,各有缺点。阿舒懒惰无比,阿宣无心向学,雍、端连简单的算术都不会,而最小的通子则只知道贪吃。面对这样的情况,陶渊明虽然心中无奈,但也只能接受天命,暂且借酒消愁。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责备儿子的方式,陶渊明表达了对儿子们不成器的忧虑和期盼,同时也透露出自己作为父亲的无奈和辛酸。这首诗不仅是对儿子们的教诲,更是对天下所有父母的共鸣,展现了陶渊明作为一位普通父亲的深情厚谊。

9

示秬秸

张耒〔宋代〕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示警,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诗的背景源于张耒观察到北邻的卖饼儿,每天在五更天未亮时就沿街叫卖,无论天气多么寒冷恶劣,从不间断。张耒深受触动,因此写下这首诗,既是对卖饼儿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儿子们的警示。


诗中,张耒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场景,刻画出卖饼儿的勤劳与艰辛。他通过“月落霜如雪”、“五更声欲绝”等词句,营造出清晨的寒冷与寂静,进而用“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描绘出卖饼儿早起的孤独与努力。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更是深刻揭示了卖饼儿内心的忧虑与坚持。最后两句,张耒直接告诫儿子,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卖饼儿的艰辛生活,更体现了张耒对儿子们的深切期望。

10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

杨万里〔宋代〕

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

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

关征岂得已,龙断欲何为。


这首诗是杨万里为其即将到安仁(今江西省余干县)担任监税官的儿子所写的一首诗。诗中,杨万里首先以“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两句,表达了对儿子晚年入仕的感慨,同时劝慰家人不要过于哀伤离别。接着,“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两句,告诫儿子在处理公务时需谨慎学习,保持清正廉洁,避免被世人议论。后两句“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和“关征岂得已,龙断欲何为”,则进一步阐述了为官之道。前者强调在执掌权力时不应争夺私利,应像母亲般慈祥地对待百姓;后者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未来命运不确定性的思考,以及对顺应天命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情感真挚,既体现了杨万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又展现了他对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喜欢扫码  关注我哦


插画皆为配文所绘: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卷诗书慰风尘


一卷诗书慰风尘
国学粉一枚,尤爱古诗词,边学习,边分享,茫茫人海期待相遇,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