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真正的朋友,不会和你开这种玩笑……

教育   2024-11-24 19:30   北京  

作者:白璐

近年来,校园欺凌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每当出现相关新闻时,家长就会担心孩子在学校里也会遭遇欺凌。想真正帮助到孩子,就需要对校园欺凌全面了解。

欺凌是指对一个人、一群人进行肢体、口头或非言语行为,且这些行为从肢体上、精神上伤害到了对方。欺凌行为可以由一个、多个或者想要比受害者展现更多权力的人来完成。欺凌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完成。

有些人认为,一个人主观故意且反复实施的错误行为,才会被定义为欺凌。如果是无意伤害到别人,或只有一次就不算。但是,即便一个人不是故意伤害对方,这个伤害对对方来讲就不存在了吗?显然不是。

对于受伤害一方来说,无论对方是否故意,只要他因此感到伤心、痛苦、难过,那就形成了欺凌。

“我只是开句玩笑,你就生气了,你怎么这么玻璃心呀?”这句话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对话中。这时,被开玩笑的一方可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我太小心眼儿了?”

的确,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起外号,有的人会感到不舒服、痛苦,但有的人就无所谓。这种感受的差异和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经历都有关系。

谁都会在一些特定事情上玻璃心,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尚且如此,何况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呢?所以当孩子被开玩笑后感到不舒服时,家长不要指责他玻璃心,而是要尝试理解孩子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他在被人起外号,或者其他语言霸凌、故意肢体碰触时会感到不舒服?


其实,很多校园欺凌都是披着开玩笑的外衣出现的。真正的开玩笑是让双方都觉得有趣,如果只是说的人觉得好笑,听的人感到不舒服、尴尬就不是玩笑,而是欺凌了。

所以,如果孩子因为被开玩笑而感到不舒服、痛苦,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反应,家长千万不要劝他“别往心里去,一个玩笑而已”,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感受很重要。

即使对方只是在开玩笑,但只要他感觉到不舒服,就可以马上表达出来,并要求对方马上停止,必要的时候,要向老师、家长反映。

美国心理学家Dachner Keltner曾对开玩笑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接受者认识到“给予者”给出的特定“标记”(可以理解为双方是有一定的共识的),开玩笑就是好玩儿的,对双方都有益的。

这些“标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包括了眨眼、微笑、特定的声音、特定的面部表情等这些共同特征。如果接受者无法辨别或识别这些“标记”,他就会感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开玩笑就是妥妥的欺凌行为。

家长要告诉孩子,只要开玩笑不是在公共场合发生的(因为在公共场合发生的所谓开玩笑,可能会让接受者感觉到尴尬和被讥笑,因为在场其他人都有可能听到),而且接受者自己认为没问题,玩笑就是无害的。

当然,无论哪种场合,如果对方通过言语、表情等让你感到不喜欢、不舒服甚至受伤,那就是欺凌,必须让他马上停止。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小心玩笑伤害了孩子》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订阅最新杂志


编辑、排版:曹    磊
:李    津
三审赵海旭

你错过的精彩文章:

一个很危险的现象:孩子们聚在一起, 不再嬉戏玩耍了……

热播剧《小巷人家》:子女长大后会不会孝顺,早就注定了

12岁男孩打游戏月入3万,父母支持其辍学,最后竟过成了这样……

听了北大教授在《十三邀》上的一番话,孩子我今天不谈成绩,只教你如何幸福

《变形计》最惨女孩,妈妈去世,爸爸入狱:被城市妈妈收养9年后,如今活成了这样……


- END -


常春藤亲子营
国内最权威专业的亲子服务平台,针对6~15岁少年,培养心态健康、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不定期组织各类主题线下训练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