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60年 | 一个地名背后的故事(一)

企业   2024-09-04 17:41   贵州  



三线建设时期,许多国营工厂遵循“靠山、隐蔽、分散”的建设方针,在大山深处孕育而生,每个小地名都承载着一个国营工厂的诞生和发展史,也见证着工厂与职工的故事。
让我们走进振华60年专栏“一个地名背后的故事”,一起了解贵州三线建设者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开荒建厂,以及他们在这个小地方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图为振华新云器材厂原址:凯里市白午乡。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体现了中国人对“名字”所承载的时代特征和深层含义。名字不仅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映射出时代的变迁。对于振华新云的职工而言,“馒头山”这个名字唤起了老职工们深深的怀旧之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大三线”建设的号召,遵循“靠山、隐蔽、分散”的建厂原则,国营新云器材厂在凯里市白午乡的一个幽静山谷中诞生,它便是振华新云的前身。工厂依山而建,职工宿舍和生活设施都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但人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生活的挑战,自编了山野寄情诗:

其一:

天当罗帐地当床,

白午泉边运水忙。

三块石头架口锅,

咸菜开水下干粮。


其二:

天当被地当床,

红苕饭南瓜汤,

山泉水油毡房。


两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物质的匮乏和人们乐观向上的态度。而那座被工厂和宿舍环绕的小山,被取名为“馒头山”,寄托了人们对丰衣足食生活的渴望,希望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享用到白面馒头。


几十年风雨沧桑,昔日的工厂已迁至贵阳市乌当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原来的工业区和生活区也已变成凯里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而这座小山,在现代化建筑群的衬托下更显得生机勃勃,据说当地居民已亲切地称之为“元宝山”,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优选之地。


从“馒头山”到“元宝山”,这一名称的演变映射出时代的巨大变迁,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从对基本温饱的渴望到对全民共同富裕的期盼,“元宝山”不仅成为了地理上的标志,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从艰苦奋斗到繁荣昌盛的历程,似乎在告诉每一代新云人,要继续努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同时提醒我们不忘初心,铭记那段艰苦创业的历程,继续乘风破浪,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前行!







来源 | 鲍晓会

编辑 | 周勇军

审核 | 殷婷婷

监制 | 景   红

中国振华
打造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