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尘封的记忆盒中,总有那么一些静默的见证者,它们不言不语,却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和个体的情感。这些见证者,就是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一张张老照片重现往昔岁月,窥见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那代人的精神风貌。
让我们走进振华60年专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一起寻觅照片背后关于青春的回忆、难忘的工作历程以及对家乡、对工厂、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振华群英都匀老厂地处谷江河出口的“V”型谷底地段,地势西高东低,每逢雨季,厂里都面临着洪水泛滥、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袭击的危险。1970年7月中旬那场百年罕见的大暴雨,给正在建设中的群英厂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洪水淹进了厂区办公室小院及食堂、商店、基建库房等部分房屋,淹没了三号桥,冲断了一号桥、二号桥,毁坏了大部分水暖管道和电力线路,全厂停电停水。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群英人没有惊慌,更没有被吓倒,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抢救国家财产的奋战中。洪水稍退后,大家没有停歇,又继续投入到恢复生产的战斗中,硬是用一天一夜架起了一号便桥和二号浮桥,又苦干六昼夜,架起了一座七个桥墩长达80米的二号便桥。不到一周时间,工厂便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但简易的便桥无法适应工厂生产、基建及生活的需要,在到处无法联系到施工队伍的情况下,厂里果断作出决定:自己动手修大桥,一定要在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把二号桥修好。
1971年3月,一场由群英人自己设计、自己备料、自己施工的修建二号桥的战斗打响了,那是一场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的战斗。工厂各单位抽调人员临时组建了建桥队伍,大家白天搞生产,晚上轮流修大桥,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抢在雨季来临之前建起了一座跨度34米,基深12.8米的双曲拱形大桥,大家给它命名为“群英桥”。
这座大桥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侵蚀和洪水冲击,至今仍屹立在谷江河上。它是群英创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群英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具体实践。“群英桥”成为了群英人的精神标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群英人守初心、担使命,在发展中昂扬向前,在传承中担当作为。
来源 | 蔡 覃
编辑 | 高 义
审核 | 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