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从内容来看,是1986年永光厂在进行集成稳压块年度新产品鉴定时,为了及时向贵阳市政府科技开发处提供必要参数和样品以供审查,厂里的职工主动去信询问所需的产品细节。乍看上去没什么特殊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信末的“顺颂近安”也带着那个年代“见字如面,展信舒颜”的文字温暖与美好。
这封信的主人公陈锦荣,一位曾任职于永光厂机动科专钳班的员工。1977年8月,他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永光厂,在机动科专钳五班负责机械设计相关工作。陈锦荣是永光厂最早进行玻钝管批量产业规模化试验的带头人之一,在厂里是出了名的“闲不住”,经常忙碌地穿梭于各种机械设备之间。
在那个物资稀缺的年代,由于耐腐蚀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等价格昂贵,为了不浪费原料,陈锦荣经常带着设计团队使用便宜的灰塑料件进行试制,翻来覆去的修改是家常便饭,达到要求后才绘制成图,最后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加工关键零件。为了早日完工,专钳班和无线电班常常灯火通明,冬天踩着溜滑的冰雪半夜才回去休息是他们的常态,一台台设备就这样在他们的努力下诞生。三车间自动化酸腐蚀清洗机机械方面的设计就是他们团队研制出的一项重要成果,这台自动化酸腐蚀清洗机首次采用PLC控制技术,给永光厂当年的重点科技项目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正是有像他们这样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永光人,以车间为舞台,以设备为画笔,绘出了永光美好的今天,他们从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支撑起公司发展的主力军,将汗水挥洒在岗位上,为脚下的这片热土浇灌着光荣与梦想。
如今,五十多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从曾经的永光电工厂到现在的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永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的是生产模式,不变的是为了公司发展,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懈奋斗的热血。一代代永光人在先驱者的影响下不断前行,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三线精神在“后浪”的继承和发扬中更加熠熠生辉,谱写着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来源 | 杨昌龙 伍一文
编辑 | 高 义
审核 | 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