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野狗冲”,估计现今许多的凯里人都不知道它在何处,一方面因这“野狗冲”的名字有些难听,甚至有股“牲畜味”,人们不愿常提;另一方面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找不到与“野狗”相关的丝毫痕迹。但是,对于参与“三线建设”的华联人来说,“野狗冲”有着他们一直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世纪60年代,当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来到凯里进行“三线建设”时,发现在县城东南郊有一个几公里深的狭长山谷,草深林密,极为荒凉,有狼出没,偶尔来此劳作的当地村民把狼叫成了“野狗”,也因此把这山谷叫作“野狗冲”。偏僻的深山沟不适合人居,但却是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搞“三线建设”的好去处。靠山、分散、隐蔽,重要生产车间进山洞……这是“三线建设”的战备要求。
1965年,先选址建厂的永华无线电仪器厂把厂址选在了进入“野狗冲”的不远处,而稍后选址的华联无线电器材厂只得往“野狗冲”深处走。“野狗冲”狭长沟深,却没有水源,村民在沟底开辟的一些零星庄稼地都是靠自己挖小水坑蓄雨水浇灌。据说,当初为华联厂选址的几位同志,拿着砍刀,拄着拐杖,顺着村民在沟底走出的崎岖小道往里走,也不知走了多久,差不多到了山谷的尽头,这时,大家带的水也喝完了,又累又渴,于是,带头的领导拐杖一擢地,说:“就这里了。”就这样,华联厂就在这“野狗冲”落下了脚。自此,这“野狗冲”,也有了人的气息。
“两边坡上全是荆棘和杂木,沟里是茅草和许多桐子树,春暖花开时节,放眼满山沟雪白的桐子花像一片银海,漂亮极了!”这是华联厂初期建设者们见到的美景,说起时都还有难忘的神态。
1966年6月,华联厂正式开工兴建。路,自己修。房,自己盖。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三通一平”为了通电引水,建设者们翻山越岭,架线铺管数公里,吃了不少苦头,据说也与“野狗”偶有相遇。而“先生产、后生活”的“三线建设”战时状态,让“野狗冲”热火朝天、日新月异……那时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干部职工职务之分,运建设材料的车来了,大家就一起动手卸货、搬运,只为了把工厂早些建起来……忠诚与团结,全发自本心。
不知是缘于建设工厂的团结一心,或是启发于这“野狗冲”狼的群体特性,1970年,历经艰辛与曲折,华联厂终于正式建成投产,华联人给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名为“团结牌”!自此,华联的“团结牌”产品,走出山沟,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华联厂以录音机机芯填补国内空白、创造年利润超千万元、列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第四名的骄人业绩。贵州电视台播出专题片《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后来《人民日报》《中国电子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均报道了华联,让“华联”声名大噪,而“野狗冲”的原地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热闹的“华联厂”“华联路”。
华联路的住户越来越多,也有了政府办的学校和卫生服务中心,还通了第10路公交车。一路上商铺鳞次栉比,不少日夜灯火通明,在此起彼伏、新旧替代中见证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
位于华联路146号的华联厂,经过近60年的艰苦奋斗、改革发展,更是沧桑巨变。不仅生产区从山谷尽头搬出数百米来到较为开阔的区域,崭新的厂房、生产线和陈列室里展示的荣誉,也让来考察调研的各级领导和客户惊叹:想不到在这“三线建设”的老山沟里还有这么一座现代化工厂!而通过棚改、基础设施改造等,整个小区一片文明整洁,几代华联人脸上都充满笑靥。
华联厂于2012年完成公司制改制,简称振华华联,现为国内开关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振华华联也是国内为数不多一直留在原址且保持良好经营的老“三线”企业。2021年,公司的“三线建设”老厂房建筑群被国务院国资委授牌认定为“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近年来,在弘扬“三线精神”的指引下,人们又纷纷来到振华华联追寻“三线建设”的历史,于是,“野狗冲”这个沉寂多年的名字,又唤起了人们的记忆。
“野狗冲”,记忆着“三线建设”。振华华联,传承着特有的忠诚、纯朴、团结、拼搏……
“华联华联,团结向前!振兴中华,奋勇争先!”在庆祝中国振华(O八三基地)成立60周年的活动中,参加演出的华联青年代表方阵,喊出了新一代华联人的心声。他们在这里成长、奉献,传承“三线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手握接力棒,奋力前行。
来源 | 吴恒亮
编辑 | 高 义
审核 | 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