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她成为三甲最年轻副院长

学术   2024-11-13 19:30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是临床医生,也是医院管理者、博士生导师、科研人员,以及妻子和母亲。




撰文 | 黄思宇

40岁时,罗琼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妇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在担任副院长之前,罗琼已足够优秀。从最初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始,她就是同学眼中无法超越的存在——每次都考年级第一,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直博资格,师从浙大医学院院长、我国生殖医学领军人物黄荷凤院士。

博士毕业进入浙大妇院后,罗琼没有继续专攻生殖医学,而是主动选择了外人眼中“又苦又累”的产科,36岁便被接连选聘为产五病区副主任、产三病区副主任。在罗琼看来,产科动手实践的机会多,能让自己迅速成长,也更接近她当外科医生的理想。

如今,罗琼已经44岁,这些年,她兼顾事业和家庭,于国内率先开展各类临床诊疗技术等,目前实施的产前治疗病种全面,例数领先全国。同时,作为妻子和母亲,她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曾获浙江大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罗琼教授/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浙大医学院里的尖子生

罗琼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一名外科主任,母亲是一名妇产科医生。

家中浓厚的医学氛围对罗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小她就向往成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高考结束后,她顺利被第一志愿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录取。

进入浙大医学院后,罗琼的名字很快传遍了全年级,甚至整个浙大医学院的学生都知道她,因为每次考试放榜,罗琼都是第一名。

“同学们都以为我熬夜背书了,其实我一直都是按照正常的节奏学习。”罗琼说,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秘诀,就是每门课都把基础打牢。

本科期间,她听完每节课都会认真回顾老师讲的知识点,“不会刻意熬夜,但平时的学习还是很用功、很努力的。”

临近本科毕业时,罗琼以年级第一的总成绩获得保研资格。当时,浙大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就有望进入学校的附属医院工作,读研的学生并不多,但罗琼仍决定继续深造,报考了时任浙大医学院副院长、浙大妇院副院长黄荷凤院士的研究生。

黄荷凤院士是我国生殖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主攻妇产科学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包括生殖与发育相关基础研究、发育源性疾病分子机制研究、遗传性出生缺陷的机制及临床转化、儿童发育与个体健康等。

保研面试时,黄荷凤院士第一句话就问她:“你是年级第一名吗?我只收第一名的学生。”

“我就是第一名。”罗琼说。

“我有直博的名额,你想不想读博?”黄荷凤院士接着问。

“我想读博。”罗琼立刻回答。

日后回忆起这段对话,罗琼依然觉得当时的自己挺有勇气。

“那个年代,女博士是一个负面的词,大家都开玩笑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罗琼说,后来她特地征求了父母的意见,两人都支持她读博。

27岁博士毕业,从生殖科“出走”产科

作为黄荷凤院士的学生,罗琼告诉“医学界”,自己“选对人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选导师真是太重要了。选导师就是选择你未来做医生的榜样,选择了以后的路往哪里走、怎么走。黄老师做医生、做科研,包括做人做事的风格,对我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我非常感激和无比尊重黄老师。”罗琼说。

罗琼

让罗琼印象最深刻的,是黄荷凤院士从不避讳提及她做妇产科主任时的危重和死亡病例,她这么做,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培养严谨、敏锐的临床思维,避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为了与黄荷凤院士有更多交流,罗琼主动提出给老师当秘书,跟随老师一起做实验、写论文、改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参与了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为日后独立做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7岁时罗琼博士毕业,进入浙大妇院轮转。最开始在生殖科,但缺少外科操作让她感觉“不过瘾”,并且她认为在生殖科“成长太慢了”,刚入行的医生只能负责辅助生殖的部分流程,等到掌握所有流程后才有机会独立诊治,而她想早点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医生。

进入产科轮转后,罗琼终于找到了“过瘾”的感觉。“产科有很多上手操作的机会,比如碰到难产的病人,我就在旁边学习老师拉产钳,跟着助产士学接生,你能感觉到提升得比较快,而且更容易获得职业成就感。”

在产科带教老师眼中,罗琼参与抢救时心理素质强大,临场反应和做决策的速度都很快,在初入临床的医生中非常难得。产科的带教老师们很早就向罗琼表示,希望她能留在产科。

罗琼(右)做手术

当年,辅助生殖技术在国内飞速发展,被视为“黄金科室”,很多妇产科医生转向了生殖科,罗琼却选择从生殖科“出走”。

结束轮转正式选择产科之前,罗琼也咨询了黄荷凤院士的意见。导师告诉她,产科对动手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医生不多。黄荷凤院士鼓励罗琼,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专业就好。

日后的临床实践证明,罗琼的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围产医学、生殖健康、胎儿医学及产前诊断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所带领的团队设有产前遗传咨询、胎儿医学门诊、复发性流产产科管理等,近三年来所在科室年均出院人数约4200人次,床位利用率>95%,个人年均门诊量达约1.1万人次。

此外,在产时胎儿手术方面,罗琼团队是目前国内病种最全、技术体系最完善的中心之一,在胎儿宫内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世界首例“射频消融术在胎儿后颈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浙江省首例产时宫外治疗(EXIT)等,备受业内关注。

从医生到副院长,兼顾工作与家庭

36岁时,罗琼被选为医院产五病区副主任,也是全院第一个病区副主任。两个月后,她又到产三病区任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持病区工作时,罗琼还是副主任医师,需要管理许多比她年长的主任医师,但罗琼并未因此畏惧,而是将其当作学习的机会,“面对资历比我深的老师们,我会带着尊重与他们沟通,也不断学习他们比我出色的地方,在临床和管理上都积累经验。”

手术中的罗琼(右一)

38岁那年,罗琼第一次提交主任医师职称申请,但未能如愿。一时间,困惑、迷茫、自我怀疑,各种负面情绪向她袭来。

明明综合业绩是所有申请者中最好的,为什么没有通过主任医师评审?是不是大家觉得我太年轻了,历练还不够?往后我还能怎么努力?难道就只能一直熬,熬到资历够老为止?

那段时间,罗琼有很强的挫败感,甚至萌生了换家医院或换个城市发展的想法,但在浙大妇院和浙大医学院领导的共同挽留下,她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并在两年后凭借优异的表现,成功获评主任医师。

这段经历让罗琼颇为感慨:“人生不可能所有事都顺风顺水,总要有点波折来平衡一下。如果你把这些波折看作人生的缓冲或者平衡器,就能把心气放平,迈过这个坎儿,接着一步步踏实地往前走。”

2020年,40岁的罗琼迎来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成为医院最年轻的副院长,分管国际交流、对外交流、结对帮扶和医技科室等工作。

担任副院长三年来,罗琼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浙大妇院吉林医院建成落地,推动浙大妇院余杭院区落地。以浙大妇院为牵头单位,建设浙江省数字化产前诊断-出生缺陷防控联盟和浙江省妇幼检验联盟,推动全省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罗琼(左2)等人出国考察

虽然医院管理任务繁重,但罗琼依然坚持出门诊、做手术,她的年门诊量超1万人次,加上胎儿医学门诊的患者,一年要完成500-600台手术。

同时,她也在做早产、围产医学和出生缺陷防控方面的科学研究,已经公开发表国际高质量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高影响因子多篇。主持并参与国家发明及新型实用专利20余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荣誉。

在临床、教学、管理、科研之外,罗琼还是一名“二胎妈妈”。她和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双医生家庭的忙碌可想而知,但两人秉持共同的信念,多年来相互体谅,相互扶持,家庭氛围十分温馨,两个孩子都立志像父母一样成为医生。

罗琼认为,兼顾多项工作需要天赋,但更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她认为自己虽然算不上天赋异禀,但确实“精力非常充沛”,也一直都很努力。

“如果你读过《底层逻辑》就会发现,人生离不开运气。听起来有些令人丧气,但其实运气只是最后帮你推一把,如果没有前期的努力,即使运气来了也很难抓住。”罗琼说,“在运气来临之前,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付出100%的努力,然后去等待好运降临。”

医生站网页版上线啦
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无需下载便可浏览更多外科资讯
👇👇👇


本文来源:医学界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戳“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外科频道
感谢关注医学界外科频道!我们为外科医护们提供实用、靠谱、有趣的新闻资讯和医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