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套衣服出自谁之手?
文摘
其他
2024-12-25 07:38
陕西
衣服,是文明社会里每一个人的“硬核装备”,蔽体遮羞、驱寒保暖、装扮修饰,它承载着一个人身份、文化、情感和态度的自我表达,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人的“第二层皮肤”。
相传,天下第一套衣服出自渭南白水人之手,她就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的妃子,名叫丽娱。丽娱,又名邛,号彤鱼氏(亦称肜鱼氏)。据白水当地人口口相传,丽娱是尧禾镇支肥村人,是她开创了人类从半裸到穿衣服的历史。
远古时代,在今白水县雁门山一带,居住着一个名为“支肥”的部落。那时,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主要穿着为兽皮、树叶、藤条“三大件”。部落首领的女儿丽娱生性聪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再满足于只能御寒遮体之物,想要为族人制作出更好的衣裳。尤其当听到乡党仓颉造字的故事后就暗下决心:“我也要做一个像仓颉那样的人!”
有一次,她跟随父亲上山狩猎,见到被风吹折的一棵小树,发现树皮有外、中、里三层,外层粗糙,中层坚硬,里层薄而且韧。她眼前一亮:“这不是制作御体服装的上好材料吗?”夜间,部落首领召集众人议事,她趁机发表“演讲”:“咱们部落狩猎有余,取火有术,穴居而暖,防御有法,但是大家冬天穿兽皮,热天披树叶,既不好看还不实用,总得想个办法。”“你能想出好办法吗?”众人纷纷问道。“有!”丽娱姑娘便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部落的人都上山采集茧类和树皮,晚上回来,全都挤到丽娱身边学手艺。丽娱就把想法化为手工操作,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精心设计,终于制作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着做”。十多天过后,整个部落的男男女女都穿上了丽娱发明的美丽服装。
从此,人类的“原始服饰”诞生了。
后来,丽娱又发现了野生蚕茧,带领众人采集,剥茧抽丝,制成衣服。至今,支肥村还有好多名称和丽娱采桑养蚕制衣有关,例如“桑园”“麻地”“麻地巷”。而此时,黄帝的正妃嫘祖因见其部落众人没有御寒遮体的服饰而忧患成疾。黄帝为壮大部落,正欲行走天下,遍访贤人。见爱妃如此体恤民众,黄帝下定决心找一位“服装大师”,为天下苍生制作出既御寒又漂亮的衣物,以解除嫘祖忧虑之疾。于是,他带着部落人员跨越黄河长江,走遍山川丘原,远征访闲。这一日,黄帝带领众人来到洛河畔的五龙山脉(今五峰村)。长途跋涉、饥寒交迫,黄帝和随从准备找地方安身过夜,意外发现远处有火光闪闪。他们迅速前往,行至一个小山头,看见旷野处有着熊熊燃烧的火堆,火堆旁边的男男女女穿着御寒遮体之物,正在吃着石板上烤得冒着热气的食物。见此情景,黄帝又惊又喜,赶忙上前自报家门,说明来意,讨口饭吃。经过打听,黄帝方知御寒遮体之物出自丽娱之手。他心中顿喜,叫首领唤丽娱来见。黄帝一见丽娱,见其容貌举止大方,聪慧灵气感人,真乃堪称举国杰秀贤女,日后定能德惠天下。他想,如果首领许可,丽娱愿意,可将丽娱带回宫去和嫘祖一道为天下臣民百姓赶制服装,那该有多美好啊!黄帝把想法告诉部落首领后,首领颇感黄帝恩宠,便跪拜道:“黄帝以关注天下人为怀,小民怎敢视天下人而不顾,让我稍作备事,小女明日即可随王启程。”可丽娱虽然也面带悦色,但仍推说,在五日之后再随黄帝回宫方可,“我要和部落里的姐妹为您及随行人员每人做一套服装,既可显远征功绩赫然,又可使朝班风采感人。”黄帝便说:“为了穿着服装,也就依服丽娱姑娘便是了”。黄帝手下的一位惯于说风趣话名叫李培的臣子趁机说:“黄帝既为大家身着御体之物而依服于丽娱姑娘,我们作臣子的哪能不依服呢?”黄帝说道:“那御体的服装就叫作‘依服’吧。”这时,仓颉开了腔:“黄帝乃是当今天下百姓之父,贤明通达,广博万事,只有善纳贤杰,绝非依服于人,所以,还是叫‘衣服’为宜”。黄帝带着丽娱回到了本部落,见到了被民间誉为养蚕发明人的嫘祖。以后,她俩不但成为生活中的好姐妹,还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嫘祖养蚕,丽娱做衣,天下制衣风潮广兴,人类披上了美丽的服装。
丽娱制衣,贤德无量,被黄帝纳为妃子,并嘉封为“天下第一贤”。普天下百姓,也因在同一历史时期,在洛水流域的白水县,曾出现仓颉造字、丽娱制衣,同工异曲,相映生辉的两大盛事,谱写了风韵神州开启文明的壮歌,更加充满了对这方神圣土地的神秘感。“沉香劈山救母”“杜康造酒”“陈抟老祖下棋赢华山”“王莽追赶刘秀”……渭南人文历史厚重,人民群众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故事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曲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和伟大智慧,反映了他们热爱乡土的纯真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大美不言在民间。民间传说是一个民族镌刻在血脉之中的文化记忆,也是地域文化的宝贵财富,慰藉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培育滋养着各种文化艺术,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它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融汇在人民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为人民所创、为人民所享,最能契合普通民众的文化情感,具有与生俱来的群众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民间传说,增强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相关部门不妨建立民间传说数据库、组织民间传说进课堂、举办民间文学文化节、构建民间传说传播效应等方式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民间传说作品、加深学生民间传说认知、激发公众民间传说兴趣、丰富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等有效载体,让民间传说留得住、记得深、传得开,使民间传说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渭南日报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