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明

文摘   其他   2024-12-02 07:3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又是一年岁末,从春日的鸟语花香,到严冬的凛冽辽阔,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穿梭街头巷尾的“红马甲”、焕然一新的农贸市场、整洁有序的小区环境、礼让斑马线的文明风尚……这一切,似乎在回答着一个问题——文明,究竟是什么?

(一)

“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周易正义》中有“其德刚健而文明”“文明以止,人文也”;《文心雕龙》中有“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明,体现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美丽街景

文明是一种积淀。渭南,被誉为“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在这里蜿蜒流淌,它的每一道波澜,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无数杰出历史人物与灿烂的文化成就。字圣仓颉在此创造了汉字,为文化传承与交流奠定了基石;酒圣杜康匠心独运,酿造出甘醇美酒,丰盈了人们的生活;史圣司马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撰写出《史记》这一史学巨著,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渭南还与《诗经》有着深厚的渊源,《诗经》开篇的《关雎》发生地就在渭南合阳,据文人学者研究,《诗经》中有30余篇跟合阳相关,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纯真情感与美好生活向往。渭南,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实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文明是一种传承。文明,如一条蜿蜒的河流,因传承而不息。在渭南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火种薪火相传,从渭华起义到八路军东渡黄河,再到解放大西北的壮丽篇章,历史的烟云见证了文明的坚韧与力量。华州皮影穿越千年光影,演绎着古老传说;华阴老腔,被誉为“最古老摇滚乐”,激荡着黄土高原的豪情;韩城行鼓,从黄河岸边“敲”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这里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123项、市级31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126人、市级691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这里,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文明的印记,每一位传承人都是文明的使者,续写着文明传承的辉煌篇章。

渭南北站

文明是一种习惯。渭南这片沃土,滋养着生活于此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镌刻着这方水土的独特印记。“万条家训进万家”“五个融入”等活动,犹如一股清新的文明之风,从每个家庭出发,缓缓吹拂过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星火成炬 文明渭南”等优秀项目的评选,激发了全民参与文明建设的热情,让文明成了渭南最亮丽的风景线。文明实践阵地宛若一股清泉,滋润着群众心田,成为了精神“能量站”,富平“怀德生日会”的温馨欢聚、华阴文明实践“大喇叭”的悠扬旋律、合阳“五色花”志愿服务的绚烂绽放,都为基层文化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最美医生”刘永生等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涌现,如灯塔般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

(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

老百姓的满意度与生活便捷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评判城市文明高度的关键。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城市发展“见物”更要“见人”,“人民之城”“文明之城”才能更好造福人民。

整洁的农贸市场

流动风景越来越“美”。交通文明是城市的流动风景,也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车让人,人快走”成为街头的一道文明风景线,车辆在斑马线前主动减速礼让,行人用点头、微笑或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这种温暖的互动,让城市多了几分人情味。交警和文明交通劝导员的坚守,提醒人们遵守规则,让道路交通更有秩序。渭南举办足球比赛期间,增开“球迷共享火车”,公交接送全国从各地赶来的球迷;交警铁骑开道护送球迷接驳车、对自驾球迷车辆进行指引和护送,不少网友盛赞“渭南在保障赛事上的细致入微,真宠球迷。”

道路交通更有序

城市颜值越来越“靓”。漫步在渭南大街小巷,道路干净、停车规范、市场有序是最直观的感受。道路拓宽了,交通标识清晰了,那些曾经的“断头路”被一一打通,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了。老旧小区迎来了华丽转身,从外墙粉刷到内部设施升级,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城市的温度。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后,地面整洁无污、摊位分类有序、菜品摆放整齐、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市民的“菜篮子”全面升级,连空气里都带着清新的菜香味。新增的绿化带和口袋公园,更是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城市书房

文化名片越来越“亮”。每个节假日,渭南信达城市书房内,都会坐满借阅浏览图书的群众。作为渭南首个城市书房,自2017年建成开放以来,持续受到市民及大中小学生的青睐,每年累计接待到馆读者3万余人次,外借图书2万册次,已成为繁华街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的渭南市图书馆已开放运营,还开通了社保卡免押金借书业务,阅读更加多元便捷。“一元剧场”“四进零距”“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特色品牌持续巩固提升,文化惠民演出让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足。

临渭区光华社区小板凳志愿服务队

社会风尚越来越“好”。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孙树海、孙宇鑫父女相继捐献遗体,让生命永续光芒;陕铁院3名大学生青岛勇救溺水老人,被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授予“崂山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渭南,好人故事绘就出元气满满的“好人画卷”,让这座城市流淌着沁人心扉的暖意。组建了多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临渭区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用早敲门、晚问候的“叫醒服务”,紧密链接起了社区志愿者和空巢老人。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优先在老年人口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口相对集中、助餐服务需求大、交通便利的大型小区、社区设置了212处老年助餐点,凝聚起向上向善、崇老尊老的力量之源。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如何让文明成为一种长久的风尚,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规则到习惯。文明需要规则,但更需要内化为习惯。规则,规定了我们的行为边界,让城市在有序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然而,规则的力量虽大,仍需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来支撑,这是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必经之路。只有当文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无需思考便能自然流露的行为习惯时,城市才能真正焕发出持久的活力与光彩。

临渭区光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里的幸福老人

从管理到共建。城市的管理,需要政府部门的精心规划与严格执法,更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建共享。无论是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居住环境,还是投身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都是文明力量的生动展现。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让城市文明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成为每个市民的共同追求和荣耀。

从表象到内核。整洁的街道、有序的交通、美观的建筑,这些只是文明城市的表象,真正让城市熠熠生辉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自信、精神风貌和价值导向。比如,“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增进了群众对家风家训的认知认同;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的不良风气得到有效治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逐渐形成……只有当我们的内心真正接受并崇尚文明,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城市才会在时间的洗礼中变得越来越美好。

美丽宜居的渭南

何谓文明?

文明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小细节,是柴米油盐中的安心,是行走路上的安全,是回到家中的舒适。它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在渭南,我们见证了文明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文明的温暖。在未来的日子里,渭南将继续以文明为笔,绘制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而我们每一个渭南人,都将是这幅画卷中最美的风景。

(渭南市委宣传部供稿)

往期精彩内容
渭北“红旗渠”
九载漕运,一尘不染张大有
国产“三蹦子”缘何在海外“火出圈”


渭南宣传
渭南宣传 宣传渭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