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粥”香里的文化情长
文摘
其他
2025-01-07 07:38
陕西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当这首熟悉的童谣在耳畔响起时,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已如约而至,“年”正以倒计时的脚步悄然来临。
腊八,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情感的汇聚,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从腊八这一天开始,年味一天浓过一天,整个年俗随之拉开帷幕。一碗浓郁扑鼻、香甜可口、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也穿过千百个寒冬,以它的糯甜与香浓,为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带来一份温暖。
腊八节,这个镶嵌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的传统节日,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史料记载,古人每年都要举行冬祭,用猎获的禽兽祭祀祖先、攘除灾祸、逐疫迎春,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俗称“腊祭”。由于每年的“腊祭”均在十二月举行,故而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而举行“腊祭”的这一天则称为“腊日”。但是,这一天并不固定,直至秦汉时才选定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又融入了佛教的传说故事,从而给“腊日”增添了新的含义,并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民俗节日。“腊八到,粥飘香”,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是我国南北方尤其北方地区重要的习俗。据传,这一习俗与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苦修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遂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香谷和果物煮粥供佛。佛教从传入中国后,各寺院皆效仿此法做成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腊八粥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由此可见,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至少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每逢腊八这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腊八粥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配以大米、小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芸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等干果。在北京地区,人们大多将大米、红豆、黄豆等汇聚一堂,寓意五谷丰登;湖南的腊八粥加入腊肉、豆腐等地方食材,别有一番风味;广东人则根据自己的口味对原料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当地饮食文化;而在关中部分地区则是在腊八节这天吃传统面食,用腊八面来代替腊八粥。腊八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名称,更是一段段历史典故的承载者。而腊八粥,不仅温暖了冬日的严寒,滋养了人们的心灵,也让我们感受了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这些民俗既体现了传统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也令人感受到了先辈的智慧和情感,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还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为腊月里的第一个盛会,腊八节被赋予了更多美好的寓意。它不仅承载着驱邪迎祥、祈求丰收的古老愿望,更是岁月沉淀下合家团圆、共享安康的温馨象征,让人们在寒冬中感受传统节日习俗带来的希望和温情。感受收获的喜悦。古时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了农民对来年丰收的美好期许,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现在,腊八也有了更多的时代意义。腊月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意味着一整年的忙碌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一天,人们细数这一年来的收获,从年初目标的制定到年末的“累累硕果”,或学业上的进步,或事业上的成长,或前进中的挫折,都是我们最独特的经历和宝贵财富,为新的一年带来更多力量。拉开春节的序章。喝腊八粥是进入“忙年”的开始,之后便是祭灶、扫房、炸年糕、宰猪羊、写春联……在外的游子们开始计划行程,收拾行囊,期盼与亲人共话家常的那一刻;家家户户大扫除、买新衣、办年货、做美食,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年末”中,满怀欣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集会集市人头攒动,商场商超热闹非凡,浓浓的烟火味儿让“年”的氛围日渐浓厚。表达浓厚的情感。家人朋友欢聚在一起,或熬一锅腊八粥,或煮一锅腊八面,把诸多美好期盼和祝福“盛”在或甜滋滋的腊八粥里,或香喷喷的腊八面里,增进彼此的亲情和友情。社区、寺庙等的施粥、送温暖活动,用带有美好寓意的红枣、花生、百合、桂圆等食材熬制的腊八粥,祈愿新年和合美满。甜的是粥,暖的是心。大家同品腊八粥,共话邻里情,在粥香四溢间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喜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如今,尽管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意蕴依然历久弥新、沁润人心,我们应当倍加珍视,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更大生机和活力。拉满仪式感。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是对“节味儿”的保留和体验。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或者是吃一碗香喷喷的腊八面、逛一逛红红火火的元宵灯会、贴一副承载美好期许的春联、和家人围坐一起包一顿团圆的饺子……用满满的仪式感唤醒过节的“DNA”,在“规定动作”中让中国传统节日“活起来”“火起来”,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注入新鲜感。传统节日不是一成不变的,跟得上新时代新潮流的步伐,满足新需求,赋予新内涵,才能让更多人“记得住”“愿意过”。结合年轻人喜好,推出类似“腊八粥奶茶桶”“冬至美食冰箱贴”“玩偶形象IP”等创意衍生产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节日主题数字游戏、搭建数字平台开拓过节新场景、组织开展线上互动体验活动等,为传统节日融入时代气息,增强吸引力,提升感染力,激发人们的过节热情。营造氛围感。利用新媒体平台,创作新媒体作品,立体式、多角度宣传介绍传统节日,增强人们对节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挖丰富文化内涵,组织多样化的民俗活动、文创市集,营造热气腾腾“文化味,汇集温馨满满“家国情”,带动更多人共同体验节日的烟火气;借助“旅游热”开发特色文旅项目、精品路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文化。一个腊八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承的力量。一碗腊八粥,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在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里,一碗粥串起了中国人对传统、对亲情的眷恋,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找到了安宁,也找到了生活最本真的味道。愿每一个寒冬都因腊八节的存在而充满温情与希望,让这份节日的美好在岁月长河中永远流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