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知名主播董宇辉在“与辉同行”陕西行专场直播中,1分钟卖出近3万单“澄城建奇旋面”。一时间,“旋面”这种并不大众的地方特色美食,走进了广大网友的视线中,引得各路食客、媒体、网红纷纷到澄城品尝拍摄。
澄城旋面,源于合阳踅(xué)面,是渭南地区独有的特色面食。这一碗传承了2200多年历史的传统面食小吃,其口味劲道耐嚼,油香浓郁,辣味悠长,可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
澄城旋面非遗传承人侯建奇和旋面的故事
(一)
七十年代末期,澄城的商贩不断涌入合阳县坊镇(踅面发源地),把踅面制作工艺从合阳学过来,旋进来,合阳踅面如雨后春笋,自澄城各乡镇开始“遍地生花”。改革开放后,或支摊或开店,澄城的大街小巷,除了当地的美食外,合阳踅面也随处可见。
(二)
在澄城,这碗方便面在发展中不叫“踅面”而称“旋面”。“旋”与“踅”意思相近(摊面时手旋面转),澄城人认为不如就叫旋面,不仅名字上更直接、好记,也能更好与“合阳踅面”区分开来。
澄城旋面
旋面制作时以大量水和面和成浆(澄城旋面多用麦面,合阳踅面多用荞面),再把搅拌得非常均匀的面糊舀一勺倒在一个特制鏊子(一种摊面食的器具,铁制,平圆,中间稍凸起)上,用像铲子一样的刮刀从中间向四周旋转,把面糊均匀地摊在鏊子上,将面糊烙成半熟即可。一张旋面完工,大约十分钟,离开鏊子的旋面,还需要风与阳光的加持,身体才能完全舒展妥帖,这样能保存三五天,吃的时候只需要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即可。
踅面和旋面都是烙面,但在吃法上又有不同,合阳踅面多用大油辣子、红薯鱼鱼、葱花和调料水制作而成,口感丰富、香味浓烈;澄城旋面调制原本也讲究一勺大油(白油)、一勺辣子,但很多澄城人越来越喜欢用清油辣子、韭菜和调味品调制,香辣浓郁、筋道耐嚼。调制方式看似简单,其实面在开水中烫多久、辣子油怎么弄等等,都是里面的门门道道。
(三)
合阳踅面
传承与创新。传统美食要做到传统与现代融合,关键在于平衡传承与创新。一方面,坚守传统美食的核心精髓,这包括保留传统的经典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积极拥抱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在食材选择上可以更加大胆,烹饪方式也可融合现代技术,借鉴现代的美学理念,改变传统美食单调的外形和装盘方式,并结合现代人喜好进行口味创新,给人们带来新奇的视觉及味觉冲击。
品牌化发展。在如今食品种类繁多的市场环境下,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就能让传统小吃从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打造传统小吃品牌,应严格把控原料的采购,确保食材新鲜、安全且符合传统口味,让消费者始终信赖;传统小吃背后往往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在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深入挖掘这些文化故事,使品牌更具吸引力;建立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料配比、烹饪时间和方式等,确保消费者无论在哪,都能吃到口味相对一致的美食。
重视宣传营销。让地方特色小吃被更多人知道、喜欢,宣传和营销很重要。多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宣传特色小吃,让特色美食走进更多人视野。传统特色美食大多来自乡村,在加强传统美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传统村落“活态”传承作用,将“老屋”改造成传统饭店、非遗馆等具有文化意味的乡村旅游点,吸引游客参与到地方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同时,提高特色小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旋面,是乡音的回响、是乡情的凝练、是游子心中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眷恋。愿这一碗旋面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在每一个心怀眷恋的食客心中,勾勒出那一抹关于家乡、关于传统、关于美好的难忘画卷。
乡党,回家吃旋面!
(澄城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