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灵寿木》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感悟的五言古诗。
此诗以种植灵寿木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与精神寄托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与无奈之情。
植灵寿木 柳宗元
白华鉴寒水, 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 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 方刚谢经营。
敢期齿杖赐, 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 分房外舒英。
柔条乍反植, 劲节当对生。
循玩足忘疲, 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翦伐, 持用资徒行。
【1】蹇(jiǎn):跛,行走困难。
首句,“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宁静的自然景象:洁白的花朵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这份纯净之美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与野外的景致相得益彰。
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高洁与淡泊。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成为了他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接下来,“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两句,诗人通过向长者请教,进而得知,有一种名为灵寿木的植物,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具有药用价值。他被这种植物的独特性质所吸引,于是决定在自己的住所附近种植它。
而“嘉名”则是指灵寿木因其独特性质而被赋予的好名声。通过与长辈们交流得知的信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该树种的喜爱之情。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二句,诗人自述年富力强却不得施展才华的困境,以及面对艰难现实时的无奈与放弃。这里,“蹇连”是指遭遇不幸或困境,而“方刚”则指正值壮年。
诗人意识到自己因政治斗争而遭遇的挫折,使得原本充满活力的身体变得衰弱。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已经消退,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这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自嘲。
他不再期待朝廷的恩赐,只希望能够移植一株孤独的灵寿木来陪伴自己。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体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深刻认识和超脱。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株孤独的灵寿木竟在诗人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花朵绽放,枝叶繁茂。诗人细致描绘了灵寿木的生长状态,从茂盛的花萼到分散开放的花朵,无不显示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柳宗元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力的赞美。这一变化不仅令诗人欣慰不已,也象征着他在逆境中的重燃希望。
“柔条乍反植,劲节当对生。”灵寿木柔韧的枝条虽被倒插,但它强劲的枝节依然顽强地生长着。这句诗形象描绘了灵寿木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同时也隐喻着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诗人在抚摩玩赏这株灵寿木时,竟然忘记了疲惫,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这表明诗人在这株灵寿木身上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力量的源泉。
两句“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诗人明确表示,怎能为了制作拐杖而去砍伐这美丽的灵寿木树呢?希望它能自由地生长下去,供行人欣赏。
这不仅是对灵寿木的保护呼吁,也是对自然美的珍视和维护。这一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也表达了他不愿屈服于世俗功利的决心。
《植灵寿木》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柳宗元在逆境中寻找自我、坚持理想的生动写照,也是他对生命价值深刻理解的诗化表达。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高情商 —— 即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好、在逆境中坚持自我成长的能力,还能从中汲取到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智慧,学会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话文史
据传在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至永州,面对南方湿重的气候,他患上了“重膇”之疾,行走艰难。为了方便行动,他不得不依赖拐杖。
在多次造访郴州期间,柳宗元了解到当地盛产一种名为灵寿木的珍稀木材,这种木材制作的拐杖不仅质地坚硬,而且手感温润,是制作拐杖的上佳材料。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在自己的住所旁种植灵寿木,以便日后能亲手制作拐杖。
这个想法让柳宗元感到一丝慰藉,他开始在宅旁的空地上辛勤耕耘,希望这些灵寿木能茁壮成长。每当看到这些幼小的树苗逐渐长大,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尽管身处逆境,但柳宗元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也为自己的未来留下了一线光明。通过这首诗,柳宗元向世人展示了他的不屈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在今山西省。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后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与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被推为“游记之祖”。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