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一生未仕,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和游历中度过,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秋登万山寄张五》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的隐逸情怀,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秋登万山寄张五》,是孟浩然的一首怀人之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登高的所见所感,寄托了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与孟浩然有着深厚的友谊。
诗中,孟浩然以北山的白云为引,勾勒出一幅隐者自得其乐的画面。“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开篇即点明了张五隐居之地的幽静与隐者的怡然自得。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自己因思念友人而登高远望,心随南飞的大雁消失在天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更通过“心随雁飞灭”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随着夜幕的降临,诗人的忧愁之情也随之而起。“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在清凉的秋夜中,诗人的兴致被激发,开始观察四周的景色。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从山上四处眺望:这时天已经“薄暮”,村里劳动一天的人们,逐渐归来。他们三三两两地行走于沙滩,有的累了就悠闲地坐在了渡头。放眼望去,远处“天边”的树木看起来像是细细的荠菜一般,而白色的沙洲,在黄昏中,于朦胧中清晰可见,似乎也已经蒙上了一层月色般美丽。
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精华所在。诗人描写的这些景象虽然看似平淡,却充满了生活的趣味,也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写出来,既自然,又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及大自然的优美景象。正所谓“语淡而味终不薄”——孟浩然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尽管眼前的景色如此美好,诗人的心中却始终萦绕着对友人的思念。他想象着何时能与友人一起载酒而来,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的重阳节。“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孟浩然以他独特的笔触,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清凉的秋夜,感受着诗人的情感起伏。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真挚,景清淡而优美,充分展现了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的独特魅力。
《秋登万山寄张五》不仅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历经千年,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这首诗让我们领略到了孟浩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和精神追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秋登万山寄张五》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和启迪着更多的读者,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朝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今湖北襄阳人,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长安应进士不第。后游历东南各地,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其诗清淡,擅长山水景物描写,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