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 微词揭秘背后的故事与深意

文摘   2024-10-20 23:37   陕西  

《游太平公主山庄》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经典作品。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太平公主山庄的美丽景色,更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权贵与自然的独到见解。

游太平公主山庄  韩愈

公主当年欲占春, 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 直到南山不属人。


1】闉(yīn):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

2】“南山”:即终南山。


公主当年欲占春, 故将台榭压城闉

这句诗描绘了太平公主昔日的奢华生活。她当年为了独占春天的美好,特意在山庄内修建了高耸的楼阁,其豪华的程度,竟然使得城阙也为之减色。

这里的占春”,不仅仅是指占有春天的美景,更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唯一的女儿,自然享有无上的荣宠,但她依然不满足,试图通过建造豪华的庄园来彰显自己的尊贵。

”字表示公主的为所欲为。“”字则展现出公主山庄内“台榭”的规模惊人。

韩愈用压城闉”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太平公主的雄心壮志,也隐含了对其过分追求权势的批评。

欲知前面花多少, 直到南山不属人

这里诗人转换了视角,从具体的建筑转向了周围的自然景观。

诗人提出一个问题,以问花作为转折:山庄前的花朵究竟有多少呢?答案出乎意料——这些花海一路蔓延,直到终南山下,却不属于任何人所有。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赞叹山庄前的花海无边无际,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暗示了自然界的广阔与无私,人类即使再强大,也无法完全占有自然的美好。这与上一句的权力争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女儿,自幼娇生惯养,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性。她当年的山庄位于唐朝时期的京兆万年县南,当年曾经修观池乐游原,以为盛集。

后来,在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企图谋害唐玄宗李隆基,但是事情失败后,逃至终南山,后来被唐玄宗赐死。而她的山庄则由朝廷没收后,赐给了宁、申、岐、薛四王。

作者韩愈所游览的太平公主山庄 ”,其实是已经成为故址的地方。而诗的题目并不点明这一点,是很有韵味的。

正如韩愈在整首诗中,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设问,引导读者去体会其中深意。这种“似直而曲”的写作手法,使得全诗充满了耐人寻味的魅力。

他善于运用微词,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暗藏玄机,让人在品读之后回味无穷。

比如压城闉”这个词,既形象地描绘了楼阁的高度,又巧妙地点出了权力的压迫感;再如“不属人”,既是对花朵无人能占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类贪欲无法得逞的隐喻。即,没有人可以占有“”天。

韩愈还擅长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他笔下的山庄,既有繁华落尽的凄凉,又有自然永恒的宁静。这样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游太平公主山庄》不仅是一首风景诗,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韩愈以其独特的笔触,将历史、现实与理想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唐代社会的缩影,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无情。

正如韩愈所言:欲知前面花多少, 直到南山不属人”无论人类的文明如何进步,大自然的力量始终是我们人类所无法征服的领域。而真正的智慧,或许就在于学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放下心中那份不切实际的占有欲,回归本我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朝河南河阳人。贞元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务。遭贬谪后官至吏部侍郎。古文运动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著有《昌黎先生集》。



诗词歌赋话文史
品诗词,读文史、看奇趣典故,探寻千年古文化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