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功能性治愈(又称临床治愈)是目前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公认的理想治疗目标。2024年11月21~23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在长沙召开,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应邀作了题为《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不是梦》的报告。现将他的报告简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01
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定义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功能性治愈是现有抗乙肝病毒(HBV)药物和新药临床试验的主要治疗终点,其定义是:①HBV DNA<10 IU/mL;②HBsAg<0.05 IU/mL(伴或不伴抗-HBs阳转);③HBeAg血清学转换(抗-HBe阳性或阴性);④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ULN,即男性30 U/L,女性19 U/L);⑤肝组织病理学改善;⑥巩固治疗24周;⑦停药后24周,上述指标仍维持不变(图1)。
慢性乙肝患者接受现有或新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达到①~⑤指标后,还应巩固治疗至少24周,由图2可见,巩固治疗24周及以上慢性乙肝患者的HBsAg持续消失率显著高于巩固治疗短于12周患者。
此外,确证HBsAg消失对提高HBsAg持续消失率也不可或缺。所谓确证HBsAg消失是指:停药后24周,HBsAg仍低于0.05 IU/mL,即至少检测2次,间隔24周,HBsAg持续<0.05 IU/mL(图3)。
值得指出的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即使HBsAg消失,也不能认为是功能性治愈,因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肝硬化程度可能有所逆转,但仍有肝硬化或显著肝纤维化,肝组织学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此外,HBsAg消失时有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风险较无肝硬化患者高11.4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版慢性乙肝指南建议:肝硬化患者需终生接受抗病毒治疗,不能停药。
02
现行抗HBV药物的功能性治愈率
应用现行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单药治疗慢性乙肝的HBsAg消失率低于5%(表1)。
但现行抗HBV药物对两类经严格选择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功能性治愈率。
(1)NAs治疗后,达到①HBV DNA<10 IU/mL;②HBeA血清学转换(抗-HBe阳转或阴性);③HBsAg<500 IU/mL;④ALT<ULN的无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或单用Peg-IFN-α治疗,55.84%~11.38%可获得功能性治愈(图4)。
有研究报道,对47例此类功能性治愈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检测发现,23.4%患者肝内HBV cccDNA和HBV DNA均为阴性,提示已达到完全治愈(彻底治愈)(图5)。
(2)慢性乙肝患者经NAs有限疗程后获得功能性治愈,指经NAs治疗后,达到:① HBsAg<100 IU/mL;②HBeAg血清学转换(抗-HBe阳性);③HBV DNA<10 IU/mL;④ALT<ULN(男性30 U/L、女性19 U/L);⑤巩固治疗至少1年,上述指标维持不变;⑥停药后确保密切监测无肝硬化的慢性乙肝患者,停用NAs治疗,28.3%~33%可获得功能性治愈(表2、图6)。
NAs有限疗程治疗慢性乙肝策略见图7。
NAs治疗有限疗程停药后,必须确保密切监测,停药后前3个月,每月检测1次ALT和HBV DNA,之后每2~3月检测1次ALT和HBV DNA,评价其是否需要再治疗。1年后每3~6月监测1次(图8)。
03
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新研发的抗HBV新药治疗获得功能性治愈
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功能性治愈新药有40余种,主要分两大类:①靶向病毒的新药(DAA);②靶向宿主的新药(DHA)。前者主要分抑制HBV复制和降低HBV抗原产生两类;后者分诱导固有免疫、诱导适应性免疫、治疗性疫苗和抗体制剂等。但目前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最有希望的新药是反义寡核苷酸(ASO)和小干扰RNA(siRNA)(表3)。
01
反义寡核苷酸(ASO):比罗维森(Bepirovirsen,BPV)Ⅱb期临床试验
Yuen等报告BPV Ⅱb期 B-Clear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试验,将入组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每周皮下注射BPV 300 mg,连续治疗24周,该组分NAs治疗组(68例)和初治组(70例),停药时两组HBsAg消失率分别为26%和29%,停药后24周时,两组HBsAg消失率分别为12%和14%(表4)。
Buti等报告BPV Ⅱb期 B-Together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试验,给慢性乙肝患者每周皮下注射BPV 300 mg,连续治疗24周,然后每周皮下注射Peg-IFN-α180 μg,治疗24周。Peg-IFN-α停药后随访24周,所有入组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消失率为9% (5/55),基线HBsAg ≤3000 IU/mL患者的HBsAg和 HBV DNA消失率为14%(5/37)。提示BPV与Peg-IFN-α序贯治疗可提高HBsAg和HBV DNA消失率(图9)。BPV Ⅲ期临床试验(B-Well)正在进行中。
02
siRNA Xalnesiran(RG6346)的Ⅱ期临床试验
罗氏公司研发的Xalnesiran(RG6346)联合Peg-IFN-α或Ruzotolimod(一种TLR-7激动剂)Ⅱ期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是:①确诊慢性乙肝≥6个月;②NAs治疗≥12个月;③HBV DNA <LLOQ或<20 IU/mL;④ALT<1.5×ULN;⑤无肝硬化。
将入组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30例,Xalnesiran(100 mg,每4周皮下注射)+NAs,治疗48周;B组30例,Xalnesiran(200 mg,每4周皮下注射)+NAs,治疗48周;C组34例:Xalnesiran(200 mg,每4周皮下注射)+NAs,治疗48周,另于第12~24周和第36~49周分别每日1次口服Ruzotolimod 150 mg;D组30例,Xalnesiran(200 mg,每4周皮下注射)+NAs+Peg-IFN-α(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1次),治疗48周;E组36例,服用NAs作为对照组。但各组患者均持续服用NAs,直至达到停药标准。
A、B、C、D和E组于停药后均随访24周,其HBsAg消失(<0.05 IU/mL)率分别为7%、3%、13%、23%和0%,提示Xalnesiran(RG6346)联合Peg-IFN-α或Ruzotolimod可提高HBsAg消失率。但HBsAg消失只见于基线HBsAg<1000 IU/mL的慢性乙肝患者(图10)。
03
衣壳组装调节剂(capsid assembly modulators,CAM)+siRNA+NAs Ⅱb期临床试验(BEEF-2)
Agarwal等报告的CAM+siRNA+NAs Ⅱb期临床试验(BEEF-2)为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研究,入组130例经NAs治疗HBV DNA完全抑制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试验组85例,接受JNJ-3989(siRNA,200 mg,每4周皮下注射1次)+JNJ-6379(CAM,240 mg,每日口服1次)+NAs(每日口服);安慰剂组用JNJ-3989安慰剂+JNJ6379安慰剂+NAs,两组均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
随访至停药后24周和48周,均无患者获得功能性治愈(HBsAg消失),但治疗至48周,试验组HBsAg平均下降水平较安慰剂组明显(1.89 log10 IU/mL vs. 0.06 log10 IU/mL,P=0.001);随访至48周时,试验组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1 log10 IU/mL占81.5%,安慰剂组仅为12.5%;试验组HBsAg<100 IU/mL比例大于安慰剂组(46.9%vs. 15.0%)。停药后,试验组HBV DNA复阳和ALT升高率(再治疗率)低于安慰剂组(9.1%vs. 26.8%)。提示CAM+siRNA+NAs Ⅱb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HBsAg水平,但无1例获得功能性治愈(图11)。
(4)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免疫调节剂新药(表5)
但至今尚无一种免疫调节剂新药被证明可获得功能性治愈。
04
联合治疗
目前功能性治愈最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HBV抗原产生和恢复对HBV的免疫应答药物联合治疗(图12)。
但何时联合、不同药物如何序贯治疗、治疗的持续时间、个体化治疗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庄辉院士表示,山高路崎,行则将至!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不是梦,人类终将治愈慢性乙肝!
END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