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阴气最盛时节,如何艾灸做到“阴阳双补、脾肾同调”?!

文摘   2024-12-05 14:37   广东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添加方式请参看文末指引哈)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节气是天地能量与身体调频的节点,

谁能在节气不断跟上天地转换的频率,

谁就活得更长久,更自在!



大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大雪“三候”曰:


“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不鸣‌:由于天气寒冷,寒号鸟(鹖鴠)不再鸣叫。


‌虎始交‌:在大雪时节,阴气达到最盛,阳气开始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出‌: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生机在默默酝酿,马薤(xiè),别名“荔”,是一味药材,据说它会在感到阳气时抽出新芽。




‌‌

明日将进入大雪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曰:“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古人认为,积阴为雪。大雪之时,天气更为阴寒,这是一年中阴寒之气最盛之季。


万物闭藏,阳气内敛到大地之下,所以此时井水是热的,人的元阳之气此刻也是安静收敛的状态,借机将自己的身心,悉心“收藏”。


01
 甲辰年大雪养生


大雪仲冬时节,雨雪天气渐增,寒冷渐甚,冬藏之气进一步加强。


南北方天气不同,南方(以广东地区为例)气温却“不降反升”,燥散之气不减,大大阻碍了“冬藏”的进度和效果。


北方室外寒冷,室内暖气充沛,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


燥散之气不仅损伤人体津液,导致各种干燥瘙痒和气血浮躁等症状,而且损伤人体的阳气。


卫外不固则易受到风寒之邪侵袭,脏腑阳气不足则虚寒内生、痰浊凝聚。


此外,“冬不藏精则伤肾”,不仅影响来年的生发之气,而且容易诱发“春为痿厥”的各种病症。


“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



02
 何为“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痿厥(wěi jué),“痿”是萎靡不振,“厥”是四肢冰冷,属于肾气虚。


肾经运行的路线很长,如果冬季没有固藏养好肾气,等到春天生发的时候,身体阴液不足、阳气虚衰,导致的四肢痿弱(没力)、容易犯困、晕眩等症状。


伤了肾,怎么会影响到“春气”呢?因为冬天的肾之气没有藏住,泄掉了,春天奉送给肝(春为肝木,水生木)的“生气”就很少(奉生者少)。


因此,大雪养生,以温肾潜阳、益气固卫为要。


艾灸调养,以温补脾肾、益气生津、化湿润燥为宜。


03
 甲辰年大雪节气灸


大雪到冬至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阴寒之气最“旺盛”的时候。


此时好好艾灸,培补正气,调和脾胃,增强抵抗力,既可为接下来的“冬至一阳生”做好准备,也能为来年“春生”积蓄能量。


灸友会仍将一如既往陪伴灸友们度过每一个节气,并针对节气特点,结合无为灸临床经验,及时分享节气艾灸调理方案。


根据甲辰年大雪节气养护重点,艾灸推荐两组穴位:

施灸:脾俞穴+阴谷穴

自灸:章门穴+太溪穴

推荐穴位在“无为灸友会”公众号有详细介绍

详解见文末“推荐阅读”




施灸:脾俞穴+阴谷穴


脾俞穴:膀胱经之穴、脾之背俞穴,“脾为后天之本”。艾灸此穴,有温阳健脾、益卫固表,养血润燥、益气化湿之功。



阴谷穴:肾经之合穴、水穴,人体肾水、阴精“大会”之处,合“冬藏养阴”之道。艾灸此穴,有温肾潜阳、养阴生津、化湿润燥之功。




自灸:章门穴+太溪穴


章门穴:脾之募穴,五脏精气聚会之处。艾灸此穴,有健脾益气、通痞散郁、化湿润燥、增益五脏、固本御邪之功。



太溪穴:肾经之输穴、原穴,“肾为封藏之本”,应“冬藏”之道。艾灸此穴,有滋肾潜阳、补益精髓,清热生气、化湿润燥之功。



以上两组推荐取穴,均合“阴阳双补、脾肾同调、燥湿相济”之义。


搜索公众号“无为灸友会”,可了解更多相关介绍和真实灸案分享。




点击图片链接跳转


与各地无为灸爱好者交流分享👏

可加入无为灸友会交流群

入群方式:长按以下二维码

或者搜索微信:wwjyhzl,进入交流群



点击下方直接搜索,了解更多无为灸知识



点击下方关注


无为灸友会
以传播无为灸、公益举办艾灸实操营为主,与大家共同探索中医外治技法,致力于推广非药物疗法。我们坚持传递一个信念,把中医外治法融合到生活中,保持一种自然状态,守护自我健康,共同发扬和传承古中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