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专栏 | 2025高三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作文“青年人更好适应AI时代”如何快速立意成文?

教育   2025-01-21 11:27   陕西  
有一种奋斗叫高考 加油同学们
2025高三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作文“青年人更好适应AI时代”如何快速立意成文???

一测是对去年高考的模仿。

这句话在2025郑州一测出题的作文题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2024新高考全国卷(1AI是否让人类问题变少几乎一个路数!

其实,要让小小侠客去说“青年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这个AI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问题……

真实的情况也许是青年人什么都不用做,只管过自己的生活,自然就能适应这个AI迅速发展的时代对吗?

然后随着时间的递增,我们年轻人成了中老年也会必然遭遇落后与淘汰对吗?

这是自然规律啊!

据传魏明帝曹睿曾说司马懿是“老而不死是为贼!”

话语恶毒极了!

但好像就是这么回事儿!

得服老,对吗?

看题目吧!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AI等数字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某在线编程平台利用AI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练习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

重庆大学先进制造实验室负责人张玉成及其团队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集合起来,“造”出赛力斯“超级工厂”。在“超级工厂”里,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作,里面很少看到工人。

读了以上材料,你认为青年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这个AI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看完这道题目你积攒的AI”素材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

雷军、任正非、马斯克等大佬是不是马上就要被你拉出来成为你的论证素材了?

你的经典“三段论”“什么是AI时代;青年人为什么要和AI时代共处;我们青年人得好好奋斗才能配得上这个AI时代”……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看到这个题你很安心,且“文思如尿崩”,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

这个学期有可能考场作文第一次超过900字,看着满满当当的作文答题卡,你发自内心的充盈,甚至猛然抬眼望着监考老师,只那一瞬,你们眼神交会,刹那间你感受到他对你的欣赏,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崇敬,这一刻,只这一刻,他已完全被你视为自己的“亲生语文老师”,如果不是监考现场,你恨不得马上过去鞠躬,拥抱!

因为你觉得这高三这段时间的作文教学、素材背诵值了

老师的“教考衔接”“靶向考试”做的到位又细致!

恨不得马上给个五星好评,大声告诉全世界,什么狗屁写作思维,都是花架子,只有背授课老师印制的作文素材才是王道!其他所谓写作思维都是垃圾!垃圾!

……………………………………

列位少侠,列为女侠,且慢,且慢听小小侠客一言好吗????

考场作文从来都是“立意为王”!

所谓素材都只是素材罢了!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才是好的考场作文!!!

今天不聊“为往圣继绝学”的大话,也不倡导像孟子、韩愈那样撰文,我们就说这篇作文到底如何在一大堆“白花花”“肉嘟嘟”“肥的流油”的素材“军备竞赛”中取胜?

或者,不输的那么惨???

新课标大语文相关好书推荐

《高考满分作文模板》

内容全新升级

一线名师的教研成果,主题导入

必备颁奖词、必备素材、必备模板四个板块设置

教你如何运用素材写好作文~

下单即可获取【13节】配套课程

扫码即可了解或下单

语文侠客不会有什么“从天而降的掌法”,只是以为还是要回归到“立意为王”“夹叙夹议”“文从字顺”的路子上来,依据前文提到的“三文标准”,绝不陷入“素材竞赛”的无聊模式里面去!也会邀请重庆谭老师撰文评论,附在文后,以便交流探讨!

书归正传,我们来对题目进行关键信息归纳和立意推演:

1. AI等数字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 AI等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

3. 张玉成“超级工厂”3000台智能机器人智能协作,几乎看不到人类工人

写作任务及命题之问:

青年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这个AI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进一步推演信息:

1. AI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和技术的关系

2. AI的便利性、利好很大,在学习层面提供技术支持,还能激发自身自主学习,增加主动探索的愿望(问题是反面、负面需不需要讨论?就是技术的主人或仆人的问题?)

3. 超级工厂让人失业,机器上班,那人上什么班?我们年轻人未来要去哪上班?拥有哪些机器、AI不可取代的能力才能有班可上,不被取代?

4. 不是说一定要上班,但我们现在或未来没有什么,很可能被AI时代淘汰?

先回答命题之问,聚焦到“怎么做”“HOW?”目的是“更好的适应当下”(别急着谈未来,先处理好当下问题),因此语文侠客的立意推演如下:

一.青年人面对AI对这个世界的冲击不要恐慌,不要迷茫,要平静的看待AI时代的到来

二.青年人要清醒的认识到“AI数字技术”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便利学习且用好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工具

三.青年人在AI时代的确会遭遇“工作岗位的消失”,但也要积极的应对“新工作的到来”,AI无法取代的,永远是人类的创造力,我们可以去做更有创造力的工作,成为更精彩的人

我们也生产几个参考标题(标题仍不能免俗,还是得基于学生视角):

AI时代,平静对待》

《青年与AI同频,时代与青年共振》

AI时代不迷茫,创造有我莫慌张》

AI时代奋斗不止,青年吾辈自立自强》(请原谅我假象模仿一下大部分考生的标题)

《在数字时代,打造多元青年力》

《锻造核心竞争力,紧跟数字步伐》

《磨砺能力,适应数字变革》

接下来语文侠客献丑一篇:


AI时代不迷茫,创造有我莫慌张

语文侠客(转载请标明出处)

某国外短视频平台上传的视频,人工智能机器人“玛丽”和主持人玩儿猜拳游戏战胜主持人后,调侃主持人说,这距离我征服人类又近了一步!说这话时,“她”嘴角似乎还夹带“邪魅”一笑,视频经数字传播很快引起热议。在这股汹涌的 AI 浪潮冲击下,青年人该如何自处?答案是:不恐慌、不迷茫,以积极的姿态拥抱这个崭新AI时代。

青年人首先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 AI 时代的来临。

从哲学的发展观来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AI 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并非是要颠覆人类,而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变革都曾引发人们的担忧,但最终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就像工业革命初期,人们担忧机器会取代大量人力,可结果是催生了更多新兴产业和工作岗位。AI 同样如此,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如在线编程平台利用 AI 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重庆大学的 “超级工厂” 借助前沿技术实现智能协作,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这些都表明,AI 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而非洪水猛兽。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 数字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强大工具。

正如马克思所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AI 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先进的 “劳动资料”。在学习中,它可以精准定位我们的知识薄弱点,为我们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让我们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在工作里,它能快速处理海量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善用 AI,能让我们在时代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如同古人借助车马行千里、凭借舟楫渡江河,AI 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极大拓展。

不可否认,AI 时代的到来会导致部分传统工作岗位的消失,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代价。但从辩证的角度看,旧事物的消亡往往伴随着新事物的诞生。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研发、维护、管理等新岗位不断涌现。

而且,AI 虽能高效完成重复性、规律性的任务,却永远无法触及人类创造力的深度与广度。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能力。康德认为,创造力是人类运用想象力和知性,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合,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作品的能力。在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们凭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丰富的情感,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在科学创新方面,科学家们依靠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假设,推动科技的进步。这些都是 AI 无法企及的。

 AI 时代的浪潮中,青年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平和之心迎接挑战,以积极之态把握机遇。把 AI 当作助力成长的工具,凭借自身的创造力,在新的工作领域中开疆拓土。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和人工智能“玛丽”们猜拳谈天,能从容地对待“她”的笑话,并真的开怀大笑一场,也不失为一番美事,难道不是吗?

语文侠客自评:

全文1126字,相对饱满。

首先回答了命题之问,如何适应AI时代,从青年人态度,人与AI工具关系,人创造无法被AI取代,人提升自我创造力等角度论述相对全面。

语文不够简洁,思辨意味尚可,赋分52

以下是重庆谭老师给出的独到分析,也供各位参看:

略谈经典话题作文的写作困境

——以“郑州一测”作文例讲

重庆谭老师(转载请标注出处)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有“诗分唐宋”的说法,宋代虽以词见长,但其诗歌也别有理趣,故学界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那么宋诗之所以能另起高峰,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因为宋人考虑到了一个问题——经典素材、场景都被唐诗写完了,我们还能怎样写?我们能否找到另一条入诗的道路?显然,他们成功了,在方式上,他们以才学入诗,以议论入诗;在内容上,也转移到日常生活小事,甚至有点猎奇,似梅尧臣这等大文人,也写过“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之所以谈到唐宋诗的话题,是因为我们的高中语文作文也面临这样的写作困境——面对经典话题的作文,该怎么写?我们的作文训练有太多的人文主题和经典母题了,暂且不谈教材中的单元人文主题“青春”“劳动”“诗意”等等,现在市面上的作文教辅又给我们“贴心”地归纳出了常见且经典的二元主题,例如“个人与社会”“理性与感性”“勇气与智慧”等等。

我并没有批判这些母题的意思,这些人文主题有其固有的经典性,是非常值得感悟和训练的,为了求新而另求险僻的做法我也不认可。但我们必须承认,“经典话题”就必然会带来“习成性的套路”。因为见过太多次“它们的面孔”,所以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喜好”,逢“青春”必高歌“奋斗热血、不负韶华”,谈“劳动”必举“工匠精神”,雕刻“盛世华章”。AI的时代必须要“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齐头并进,既要发展数字技术,又不能遭受技术挟制”。我不是说这些话不对,但当这些话长期出现在脑海中,符号意义就大于了实际内容。他们就像一种触发装置,一旦遇见某些“关键词”就会自动浮现,甚至学生还没来得及进行思考,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写作框架”。

回到这个郑州一测作文,作文材料的组织其实并不复杂,第一段总起数字技术的话题,第二段以帮助学习为例谈好处,第三段以占据劳动岗位为例谈负面影响,最终在题干中询问你,“你认为青年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这个AI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诚如语文侠客王老师所讲,这是何等熟悉的话题,何等经典的作文,我平生素材千万,今朝要才气尽展,于是恣意挥毫又是一篇“锦绣文章”。这样确实能在考场上得到高分,因为这个话题我们太熟悉了,我们既不存在理解的难度,平时也有相关的素材积累,甚至不用再过多思考,因为平时已经见过大量的这种作文。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一直很喜苏州的统考作文,

①儿童游乐园里,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兜售气球。忽然,狂风吹来,系在自行车后座的一大把气球不翼而飞。妇女束手,眼巴巴地看着气球向空中飘去……有人拍下了气球飘走的瞬间,将它传在网上,并配了一段文字:抓不住就放手吧,你看那放手的一瞬间有多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②一个孩子偷偷拿了摊位上的粽子,爸爸发现后带着孩子去道歉。摊主说:“哎呀,没事的,没关系……”

摊主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一方面在于他它们选取的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不牵涉什么复杂陌生的概念,故作高深。另一方面在于他们给学生呈现的思考是最真实和最开放的。第一个作文通过两种态度对比关涉人的悲悯心同时附带一种“他人的豁达”,第二个作文从“他人宽容”的态度呈现,引发我们对“规训纠错与宽容和善”的思考。

而郑州一测作文中,可能学生想不到这么多了。学生写作往往以我能读懂作文题为旨要,缺乏思维的深层思索。他们大多数人的训练重心也是放在素材积累而非思维逻辑上。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面对一些陌生情境,就很难“憋出作文”。因为话题的“经典性”消失,他们引以为傲的“素材”和“习成性”话语也会远离。他们甚至不敢用自己最真实的观点去面对写作,而是选择用最大众的正确话语去完成任务。

如果我来审视这个郑州一测,会作何分析?来完成“经典作文”的“突围”?

首先,我会紧抓概念,牢牢辨析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和深究,并在这个过程完成我的思维外延。例如“青年人”“适应”,我们就是青年人主体本身,我们适应技术很困难吗?现在的小年轻们将各种数字技术玩得炉火纯青,哪怕是自己没上手接触过的,也能在说明书的指引下迅速上手,可见青年人存在与技术本身是不存在“适应困难”的,那么这个时代需要我们“适应”什么呢?

材料二第三段,“全是智能机器毫无工人”的“工厂”代表了人类劳动力的减却,这是一个新变化。这意味着机器人将成为青年人未来的就业竞争对手。但这并非技术革命的本身的问题,而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所以“技术无错”,我们要适应的是“时代、社会的关系变革”,我们要思考一条道路,如何让我们和只能机器人或者其他数字技术影响中,让自己具有竞争力,这是“适应”的核心所在。

其次,我会反思,时代和社会是“人”关系总和的集合体,也是人类连续时间片段的集成。也就是说,不存在真正的“时代”本体,所谓的时代就是社会的发展总和。与其说我们在“适应”时代,不如说我们是在跟上“大众”的步伐与节奏,那是另一群或者说绝大部分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数字技术引发的社会变化和时代变革,对大众都存在了大范围的影响和冲击”,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时代也需要适应我们”?这种“适应”是相互的,即国家、学界的数字技术发展要有初心和目的,是利民之器,而不能与民争利。

第三,我们能不能“反抗”?我们诚然能用很多材料来证明机器人不能替代人类,比如“艺术学科”,比如“人文学科”等种种,也可以说有“人”才会有“社会”,但这并不妨碍机器人会让“艺术学科”“人文学科”之外的领域和范围造成巨大冲击,如果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受到了巨大影响,那么我们即使证明了人类文明永垂不朽的可能性,又有什么作用呢?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适应”中辩证性“反抗”?这种“反抗”并不是一种阻止生产力发展的逆流,而是工业社会中的人文关怀寻找。生活中也存在不少蛛丝马迹。例如为什么工业制品更好,但我们却独独对“有瑕疵的手工制品情有独钟?”人的情绪、情感附加,又在这个时代中占据怎么样的地位?这仅仅是一种情怀吗?还是人无意识的反抗?(广州零模作文)

第四,从横向来看,各地区的数字技术发展来看,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我们并不能以最先进的水平,也就是时代列车的车头,来恫吓自己,仿佛下一秒就要全国推广了一样。现实发展的鸿沟是长期存在的艰巨的社会性问题。我们要更好地适应数字技术时代,不代表我们已经“落后”了,这有一点杞人忧天的味道。转换心态,学好技术,才是立身之本。

(均是一线交流之言,还请各路方家容错包含)

语文侠客有幸参与中国高考蓝皮书丛书编撰,成为核心编委之一,真心推荐您购买自己的学生也很喜欢!(扫码即可购买)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王帅老师的“语文侠客”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名师专栏 | 语文学科公式第一式的优化和阐释

名师专栏 | 2025高三重庆一诊“熵增”“有策略地变成更好的自己”如何立意成文?

名师专栏 | 八省联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看不懂能不能写对答案?且来探一探此类题目的底层逻辑

大家说语文 |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要由“言”及“文”

名师专栏 | 从思维角度看八省联考到底有哪些亮点?

名师专栏|“土”和“乡”是怎么从名词变成形容词的? ——我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

新课标大语文
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是千万考生的语文高效提分平台! 平台提供包括时文选粹、美文选粹、小说精读、作文365等在内的优质内容,由千余位一线名师倾情打造,全面指导高中生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千万师生的共同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