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 | 基于高考试题分析下的2025最新二轮复习考情分析+复习策略与计划

教育   2025-01-25 11:20   陕西  

考情分析

一、文化思想

从2024年高考试题命题看,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及全国甲卷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切实将高考语文试卷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新高考试卷试题命题必定要承载文化思想。这种文化思想内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价值观

2024年新课标 I 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材料一节选自《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所昭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选文部分文字扼要,层层深入,论辩犀利。当代领导人多次谈到《论持久战》,并以之为例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第5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谈谈《论持久战》对 "看问题、想问题"的启示,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体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2024年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材料节选自学术论文《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新的海洋文明》。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维护海上安全稳定、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从海洋层面构建合作共赢、和平安宁的命运共同 体的重大现实意义。选文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愿景和路径 等方面展开论述。三道试题分别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论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真切体会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2.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是高考命题必需承载的。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材料节选自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 说《千里江山图》,节选部分呈现了隐蔽战线上共产党人陈千里、叶桃 的鲜活形象。试题引导学生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 刻内涵,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奉献,为幸福 生活奋斗。新课标I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围绕"探月"主题展开。 材料不仅体现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卓越实践成 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热情。

3.中华传统文化

2024年语文试题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积淀的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夯实文化自信。新课标I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分别选自《史记·魏世家》《史记· 留侯世家》和《论衡·非韩》,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崇德重礼、尊贤敬长转化为自觉行为。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宋代诗人叶梦得《雨后为山亭独卧》,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以时不我待的热情去建功立业。

二、思维思辨

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在思维考查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主要侧重考查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

1.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两种不能的思维。语文试题一般是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论证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而形象思维一般是从人物形象或具体实指等方面进行考查。在实践命题中,前者一般是由信息类文本或语言文字中的语句补写题来承载,而形象思维更多地由文学类文本承载。在2024年高考试题中,我们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题,也出现了形象思维题。如新课标I卷第18题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借喻句。

2.创新思维与探究思维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新课标II卷的现代文阅读I材料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鼓舞年轻人在科学追梦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新课标II 卷的写作试题"抵达未知之境"与上述材料相关联。

全国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的专著《故宫建筑细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建筑领域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偷梁换柱"。试题选材饶有趣味,设问基于建筑领域中的真实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寻根究底的科学精神。

3.辨证思维与跨学科思维

今年试题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阅读材料体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 二是试题答案体现出多角度的开放性。全国甲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海上命运共同体"属于国际关系学科,新课标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论持久战"相关材料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新课标I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登月"素材兼具天体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属性。试题还涉及建筑、人文地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多学科语料,凸显语文作为基础 学科的特质,意在引导基础教学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学生跨学科的意识和视野。多道试题给出开放性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新课标I卷第9题要求学生分析作者是否做到了文中所说"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新课标I卷第22题要求学生分析"恢复疲劳" 的说法是否符合逻辑。参考答案都给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特别说明, 学生还可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得分。

三、考点分布

2024年新高考语文Ⅰ卷试题考点分布

板块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考查点)

信息类阅读

1—5

19分

选择题3道

主观题2道

1.信息的筛选、提炼、整合

2.论证语言论证效果分析    3.观点的探究与评析

文学类阅读

6—9

16分

选择题2道

主观题2道

1.内容与艺术特色鉴赏    2.段落的评析

3.散文的文体特征   

4.理解作品的语言,把握作品内涵,理解创作意图

文言文阅读

10—14

22分

选择题3道

主观题2道

1.断句    2.实词内涵解读

3.材料内容分析    4.文句翻译  

5.信息筛选与观点归纳

古诗阅读

15—16

9分

选择题1道

主观题1道

1.诗歌内容赏析

2.诗歌写作手法赏析

古诗文默写

17

6分

填空题

名句名篇的识记与积累

语言文字

18—22

18分

填空题2道

主观题2道

1.修辞的运用           2.成语的运用

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4.语句补写

5.语句赏析

写作

23

60分

主观题1道

材料作文

2024年新高考语文Ⅱ卷试题考点分布

板块

题号

分值

题型

考查内容(考查点)

信息类阅读

1—5

19分

选择题3道

主观题2道

1.信息的筛选、提炼、整合、归纳

2.观点的探究与评析

文学类阅读

6—9

16分

选择题2道

主观题2道

1. 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鉴赏    

2.小说重要文句理解

3.小说文体特征及效果分析  

文言文阅读

10—14

20分

选择题3道

主观题2道

1.断句    2.实词内涵解读

3.材料内容分析、筛查与归纳信息    4.文句翻译  

5.信息筛选与观点归纳

古诗阅读

15—16

9分

选择题1道

主观题1道

1.诗歌内容赏析

2.阐释诗歌的情感

古诗文默写

17

6分

填空题

名句名篇的识记与积累

语言文字

18—22

20分

填空题2道

主观题2道

1.长短句变换           2.语句效果分析

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4.语句补写

5.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写作

23

60分

主观题1道

材料作文


【新课标大语文相关好书推荐】

24年高考如何解读?25年高考如何备考?请看!

2025最新版高考蓝皮书试题分析

全国通用,依循新教材,解读新高考命题意图,指明高考改革方向!

全面按照新教材新课标理念设计,详尽解读近三年全国卷、地方卷新颖、典型、优质试题

扫码了解或下单


命题聚焦

一、情境设计

将考生拉到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答题,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把握语言文字特点、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动向。这一动向,在2024年高考命题更为明显。从2024年高考试题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情境实践趋向不仅在阅读中得到体现,而且渗透到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

如: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1题,设置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患者﹣ 医生"的交际情境,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下识别和提取必要信息并根据 需求和对象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新课标II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2题,考查学生结合具体语分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本质。新课标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4题考查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了学生对古代诗歌中炼字所取得的艺术效果的赏析能力,都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二、教考衔接

强化教考衔接,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强化教考衔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 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一线教师依标教学,用好教 材,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素养。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摘自《论持久战》。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多篇文章,如《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试题呼应教材内容,落实课标要求的"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以及"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等。新课标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回忆性散文,试题设置与此相关,可以视为对教材中多篇回忆性散文学习的融会贯通,亦可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新课标II卷第20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精细辨析,呼应的材料也有联系。统编教材"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等内容,与单元"学习资源"中。

三、时代信息

高考语文不能离开时代,高考语文试题一般都会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这种紧扣时代脉搏的考题在2024年高考试题中无所不在:

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及作文材料关于月球背面征途话题,紧扣我国在月球背后软着陆与巡视话题,更与我们嫦娥四号探月这一重大时政相关连。

新高考Ⅱ卷第5题就提出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这一时代话题,要求学生结合材进行探究。

复习策略

根据以上考情分析,2025年新高考二轮语文复习,我们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考题“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考题的立德树人动向,主要在体现在考题文本与设题话题。为此,二轮练习时,我们要高度关注阅读类文本的材料选择,作文材料的选择。在信息类文本中,要加大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史文选,特别党的领导人文选材料方面的试题;在文学类文本中,要加大革命文学、乡土文学及生态文学方面的考题材料训练;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养德修身,铸魂育人方面的材料作文训练。

2.关注考题“教考衔接”的命题动向。

教考衔接无处不在。二轮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信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以及古代诗歌方面的教材植入。为此,我们要求对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目的梳理。

教考衔接电子资料

(word文档,可编辑,已更新至2024年高考),匹配高中全五册教材,关联高考真题、各地模拟试题,日常教学、一轮复习必备。

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获取~


3.关注考题“紧扣时代”的实践方向。

时代与时政,在语文教材中不一定有。二轮复习,要对当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时政进行系统梳理。

4.关注考题“情境设计”的运用趋向。

新高考试题,不论是阅读题还是语言文字题,都在设计提问情境,考生答题时,一定要注重这种情境对答案的要求。二轮时,要加大情境题训练强度。

复习计划

二轮复习从2月到5月,历时四个月,约十六周。根据复习板块与复习专题,合理分配如下:


复习板块

复习专题

时间安排

注意事项

信息类文本阅读

专题01 信息推断题

第一周

①关注信息类文本时政素材

②注重党史及领导文选素材

③关注新闻通讯报道

专题02 信息整合题

专题03 论证分析题

第二周

专题04 迁移运用题

文学类文本(小说)

专题05文本理解题

第三周

①考题的情境设计

②加大革命文学、乡村振兴文学训练

③教考衔接考题动向

专题06 概括分析题

专题07 艺术特色题

第四周

专题08 情节、人物、环境作用题

专题09 主旨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散文)

专题10 文本理解题

第五周

①考题的情境设计

②散文的神

③教考衔接考题动向

专题11 思路结构题

专题12 艺术手法题

第六周

专题13 主旨意蕴题

文言文阅读

专题14 文言断句题

第七周

①关注实词题的成语衔接取向

②关注内容概述题中写作手法分析

③关注简答题的立德树人

专题15 实词常识题

专题16 内容概述题

第八周

专题17 文言翻译题

专题18 文言简答题

古诗词阅读

专题19 语言鉴赏题

第九周

①古诗词的情感价值取向

②教考衔接考题动向

③培养学生阅读诗歌方法

专题20 形象鉴赏题

专题21 表达技巧题

第十周

专题22 情感主旨题

名篇名句默写


第十一周

①加大开放性情境性默写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23 词语运用题

第十二周

①语言运用的情境设计

②语段大题一拖四

专题24 病句修改题

专题25 情境补写题

第十三周

专题26 修辞手法题

专题27 语用新题型

第十四周

写作

专题28 材料作文立意

第十五周

①注意提升作文立意的思辨性

②关注时代时政素材与时代话题

③关注教材单元作文计划与专题

专题29 议论文布局

专题30 议论文素材

第十六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区域课改交流平台”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文本解读|余冉:《扬州慢》绕不开的空城之悲

语文研究 | 在还原阅读中深入文本——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语文研究 |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以《谏太宗十思疏》教学为例

语文研究 | 对《赤壁赋》中“苏客问答”的分析

新课标大语文教研团队,祝大家
新春快乐,吉祥如意,福源滚滚~
扫码领取福利哦~

新课标大语文
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是千万考生的语文高效提分平台! 平台提供包括时文选粹、美文选粹、小说精读、作文365等在内的优质内容,由千余位一线名师倾情打造,全面指导高中生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千万师生的共同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