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语文教育要起“兜底”作用

教育   2025-01-24 11:31   陕西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我们要把改革的主动权交给一线的老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改,改一寸是一寸,而不是让他们被迫改变。


——温儒敏



我国的语文学科是伴随着国家、民族的沧桑之变发展起来的,历经了无数风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时代在发展,语文学科也要随之改革(我更喜欢用“改良”这个词),在继承好的经验和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展。语文的改革应当是渐进的、积累式的,而不应该是突发的、颠覆性的,语文教育的发展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大家对现在的语文教学有很多不满,语文教学的确是要改革。我们要把改革的主动权交给一线的老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改,改一寸是一寸,而不是让他们被迫改变。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的一些困境,我想说一个词——“兜底”。




兜住学科发展的底



第一个“兜底”,就是兜住学科发展的底,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一般来说,如果语文学不好,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想要学好其他学科也是有难度的。

语文现在占的课时比重最多。按照2022版课标规定,小学、初中语文课时占比达到20%~22%,数学是13%~15%。这是因为语文课相对其他学科的地位更基础,教学任务也更繁重。

就学科名称来看,有化学、生物学、艺术学,却从来没有人说“语文学”,为什么?因为语文学科太大了,内容覆盖范围广,综合性、实践性强,语文教学需要熏陶和感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体验、积累,是慢功夫。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不升反降,有的学校甚至连课时都保证不了。造成这个困境和尴尬的原因不在学校和教师,而是社会竞争造成的普遍教育焦虑投射到了语文教育中。


图源 Efrem Efre




兜住学生发展的底



第二个“兜底”,就是要兜住学生发展的底,语文教育应为多数学生的谋生和发展打基础。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语文学科面对的大形势是不利的,我们既要正视现实,也要明确我们教语文、学语文、重视语文不是为语文学科争地位,而是为大多数普通国民谋生、为学生发展着想。

对学生而言,语文素养对未来发展和工作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必须承担起培养大多数普通国民语文生活能力的责任,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谋生做准备。因此,要“兜底”,就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价值,强调其常识性和社会性,做到惠及全体。语文教育要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让学生掌握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我们一方面要把眼光放远,实施素质教育,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学校、语文教师要脚踏实地回归生活、回归现实,为大多数普通国民的谋生和发展考虑。

国家重视语文学科,统编教材,主要是考虑其意识形态特性,考虑其在立德树人、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殊作用。2022版课标和统编教材强化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宗旨,我提出“以一带三”的观点,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运用”的“一”为本,把思维、审美、文化自信(当然,还可能有其他方面)的“三”带进来,彼此融为一体,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综合发展与提升。




兜住语文教学的底



第三个“兜底”,就是要兜住语文教学的底,兜民生实用的底,让语文教学更加务实。

语文教学要兜的“底”在哪里?2022版课标是有提示的。例如:学生初中毕业能够认3500个常用字,能写规范的字;在特定的语境、场合中,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以及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等等。

课标里最重要的“标”就是学科要兜的“底”,这个“标”到底如何达到是一线教学所要关注的,教材大致上也是按照这些目标来设计的。因此,只要遵循课标,按照现在教材的设计教学,教师就基本能够兜住小学、初中语文的“底”。

但是,到了高中,语文学习实际上只有两年,甚至很多学校在高一就瞄准高考。目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分为5个等级,“兜底”就是要确保所有学生达到第1-3级水平,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拓展到第4-5级水平。高考是指挥棒,很多高中学校一开始就在教学上抢跑,这种功利性做法损害了语文教学生态。

所以,我强调高中语文教学也要“兜底”,要按照课标要求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注重语境、培养语感,在教学时用好教材的单元导语、导读、阅读提示和单元阅读实践等内容,而不是超出学段要求,把阅读、写作的目标定得很高,为高考抢跑服务。


来源:温儒敏微博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语文教育研究”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课标大语文相关好书推荐

高中语文项目学习单元设计与指导

主针对大单元整合任务设计困难、不会教、重点篇目过渡不好、真实情境融入不了学习任务、与考试衔接不上等问题。

扫码可了解~

【相关推荐】

大家谈语文 | 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

语文大家谈 |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于永正:学好语文,就一件事

余映潮:落实课堂微型写作活动的设计

大家说语文 |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要由“言”及“文”

语文大家谈 | 顾振彪:文言文教学的六个原则

新课标大语文
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是千万考生的语文高效提分平台! 平台提供包括时文选粹、美文选粹、小说精读、作文365等在内的优质内容,由千余位一线名师倾情打造,全面指导高中生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千万师生的共同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