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计划|【作文365】坚守传统虽钦佩 学以致用更精彩

教育   2025-01-30 11:14   河北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江红波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民革歙县总支副主委,县十三届政协常委。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县作协副主席,多次参加高考阅卷,2010年被评为县“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黄山市“学科骨干教师”。2016年,被县教育局聘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教育文汇》《黄山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近700篇。2008年出版散文集《亲亲茶棵》,辅导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文超过200篇。查看江老师更多文章可关注“左语右文”微信公众号。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张丽 

 审校:孙梦霞、洪田立 / 美编:杨援戈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亩水田,数丛竹树。白天种地植树,晚上织布制锦,闲时教村民唱山歌……这是90后小徐的生活状态。小徐痴迷于本民族传统文化,2016年在大学声乐专业学习两年后,不顾师长挽留、父母反对,退学回到农村老家。“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回到村里,他四处拜师走访,学习芦笙和长鼓的做法,组织村民艺术团进行表演。父母由反对变成支持,村里人也加入其中,积极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他说,还有许多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值得去挖掘和传承,他这辈子就打算干这事。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技术运用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指令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材料关键词是“传统文化”“大学声乐专业”“退学回到农村老家”,三者密不可分,必须要联系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不可单纯谈文化创新或淡泊名利,更不可脱离材料,选择一个关键词如“理想”“传统文化”“信仰”等,而忽略其在材料中的具体内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写成话题作文。

2.“民族文化”是值得弘扬的,其关键是作为当代大学毕业生,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彰显个人才华。

3.命题人对小徐积极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做法持褒扬态度,考生即使觉得小徐不应该退学,也不应否定其传承文化的行为。如从辍学的负面角度进行反面论证,也是违背命题者意图的。

4.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文体指向议论文,且文体特征要明显。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比较多比如,可以结合现在大学生择业的问题谈创业文化,也可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到微观个体的人生选择谈文化的传承。

2.材料主人公小徐的个人行为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从开始的不被亲人、村人理解,到大家支持相信,可以引发各种思考角度。

3.“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考生对小徐的做法是可以见仁见智的。



解题


这是一道时评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分两部分,材料第一部分为事件本身:学习声乐的大学生小徐,痴迷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声乐专业学习两年后,不顾师长挽留、父母反对,退学回到农村老家,学习芦笙和长鼓,并且到乡村组织村民演出,而父母、村人也从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支持。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其强调的是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这是一个弘扬正能量的材料。

材料第二部分是任务要求:“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考生应首先完成任务,阐述对该事件的鲜明态度,明确观点,然后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进行联系与生发论证。

行文时,注意先分析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现实论述。




参考立意


1.从小徐的角度:

①因为爱,所以爱;

②立足专业,敢于追求;

③投己所好,方得圆满;

④身随心动,坚持自己的选择;

⑤弘扬文化,坚守本心。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

①传承传统文化,重振大国雄风;

②扎根传统文化,勿忘发扬传承;

③摒弃浮华,在传统文化中追求诗意人生。

3.从价值观的角度:

①知白守黑,保守初心;

②传承文化,影响他人;

③青年要有文化担当与使命感;

④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要尊重个人的合理选择;

⑤去除功利,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



 范文展示一   


知其白而守其黑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高一(1)班  吕必辰


“知其白,守其黑”源于《道德经》,说的正是深知其物白的优势,却要守持昏黑之势。在文化多元的时代,我认为这话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面对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坚守传统,发扬民族文化。

“守其黑”需要依靠人的坚守,我欣赏90后小徐的决定,放弃专业而投身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他一定知其专业之“白”,守其“黑”却是完全取决于他对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我想起台湾艺人施顺荣的坚持,他从小就痴迷花狮,跟着父辈学习,并将制“狮头”作为终生职业。他的前半生几乎没有收入,但他无怨无悔,一直坚持。为让花狮制作技艺有所传承,已经58岁的施顺荣如今除了创作,还不辞辛苦到中小学校、大专院校进行公益授课,他戏称自己的学生“成千上万”。他的努力,让大陆同胞知道台湾仍存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

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要有继承。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里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更是旗帜鲜明地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肯定一个民族,首先要着眼于文化。文化强,则国亦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不仅仅限于本国,在很久以前就扩散他国。如果说亚洲文明绝大部分源于中国文化,这恐怕绝不是荒谬之谈。故此,我们还有何种理由不去传承和发展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不以为然,一味捧着“地道”的英式口语,可让他读《离骚》也未必能流利读出。现在很多人,都一个劲地过“情人节”“圣诞节”,却忘了“端午”“七夕”。宁可看各种肥皂剧,也不去翻《论语》《古文观止》,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传统文化是需要人去践行的,在传承的路上,“其实地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走的人”一多,逐渐形成队伍和气候,弘扬传统文化的行为,就会衍生出了一种“工匠精神”,“守其黑”也就得以很好的维系。那些传承文化的“工匠”,往往为了追求“历史遗产”的高度还原,为之付出毕生心血而无怨无悔,孜孜以求。

传承的重要性不仅是将手艺与成就传于后人,还要将责任和精神薪火相传。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每个人的责任,它让人们可以看见“守其黑”之后的光明,让传承不再陌生,不再只存于书本和记忆中。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坚持发扬本民族文化。要做到“知其白而守其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才会更加绚烂多彩。



点评


文章标题,化用古人言论,强调“知白”和“守黑”在当今时代同样重要。首段以老子的名言入文,紧扣材料提出发扬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然后引用台湾艺人施顺荣把“狮头”作为职业,强调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接着以孔子和鲁迅的名言入文,论证为什么要“守黑”,借以批判当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淡漠。最后三段,紧扣主题来分析阐述,并深入到“责任和精神”层面,升华了主题。



 范文展示二   


立足专业    彰显青春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高一(1)班  范孝天


小徐大学里的专业是声乐,一直痴迷于传统乐器制作,像他这样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自愿加入传承文化遗产领域的,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作为时代青年,学有所长,立足专业知识,专注于相关传统文化领域,是令人欣慰的。

徐梦圆,中国电音界的传奇人物。他尝试着将笛声、古筝和现代化的电音融合在一起,用适当的方式相结合,创造出了充满中国风的电音歌曲。徐梦圆与虚拟歌姬嫣汐共同演唱的歌曲《醉》,描绘了如丁香一般在雨巷中彳亍的小城姑娘。“一步走一步向回望,泛皱的眼波里,掩映着温柔乡……还在想吟诵诗两行,那身影早已转身绕过花墙”,清新中略带忧伤的歌词,融入电子、古风、京剧、hip hop等一众元素,不悲不喜的叙事方式让意境升华,哀而不伤,徐梦圆低吟温柔的男声让歌曲更是多了一丝美好与憧憬。

他利用自己的才华,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受他影响,许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也开始寻找古今结合的方法,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申嘉彤,是大连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喜欢传统艺术,尤其是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中国传统音乐这个冷门专业,虽然她在外求学,但她却一心挂念着山西的民间音乐。她四处寻访太原的民间音乐传承人,希望能将山西的民间音乐传承下去。最后居住在太原兴县香坊戏传承人白爱明被女孩的诚意感动,准备将香坊戏的剧本、曲谱等珍贵资料传给申嘉彤。


申嘉彤利用自己读音乐的特长,寻寻觅觅,由此成为了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之一。申嘉彤将香坊戏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撰写毕业论文,并拿到韩国国际民间文化研讨会参加学术讨论。


华夏文明,不管是汉人做皇帝的时代,还是被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传统文化都在前行。但是,这千年未衰的文明传承,在当今的和平时代,却也遭到了挑战。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为人所熟知,成为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弓箭制作、古乐器制作、古手工艺技艺……都濒临灭绝,很多行业的前景堪忧。


现在,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还有专门的非遗学院,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我想,如果有更多的人,因为了解而热爱传统文化,学会利用所学专业去保护传统文化,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点评


对称性标题,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立足所学专业,彰显青春风采。作者从小徐大学读声乐入手,联系其学做的民间乐器,专业与爱好有着一定相通之处进行构思,立意角度新颖,令人眼前一亮。在论证过程中,选用徐梦圆和申嘉彤两位年轻人,都是借助所学的音乐专业,在不同领域传承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事例概括清晰,结合主题分析,论证较有深度,能让读者感受到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编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参与读写计划活动,文末留言区留言即可!


1

END

1

新课标大语文
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是千万考生的语文高效提分平台! 平台提供包括时文选粹、美文选粹、小说精读、作文365等在内的优质内容,由千余位一线名师倾情打造,全面指导高中生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千万师生的共同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