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计划|【时文选粹】清清爽爽过年

教育   2025-01-28 11:10   甘肃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张晓燕

河南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巩义市教育教学先进教师

巩义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巩义市优秀班主任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苏木

 审校:张婷 / 美编:马云



编者按

在诗人的笔下,“年是一身簇新的衣服,喜气洋洋;年是一串炸响的爆竹,金光闪闪;年是一种离别,失去了过去的日子;年是一种到来,迎来了春光无限。”春节之所以是立体可感的,从根本上讲在于春节文化富含意蕴、润泽人心。年味千万种,清新意蕴深。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越是节假日,越要敲响警钟,根治“节日腐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修立身之德,常思入党初心,才能两袖清风不染尘,真正做到“廉洁”过“廉节”!

清清爽爽过年

(题目即观点,一语双关,言近旨远。)


①火红的对联,热腾腾的饺子,充满欢笑的团聚……关于春节、年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感受。儿时记忆中,过年意味着母亲忙碌的身影,还有里里外外清爽整洁、窗明几净的环境。每逢年终大扫除,母亲总是特别忙碌:彻底打扫室内室外,将各种器具擦拭干净,拆洗被褥、窗帘等物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迎新春。(开篇由回忆母亲年终大扫除引出“清爽过年”的话题。)


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映照着春节的一种文化底蕴。据《荆州记》记载,诗人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并赠诗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见,人之相交并不全是讲究锦衣玉食、人情重礼,即便拥有一枝梅花也能承载寄托、寓意美好,成就一段佳话。年味千万种,清新意蕴深。这股清新之风绵延千载,至今仍温暖着人们。(“清爽过年”的原因一: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是自古以来春节的一种文化底蕴。)


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清新过年、清爽过年,更是一种风尚、一种坚守。“红军中官兵伕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朱德同志过春节写的这副对联,体现了人民军队新型的官兵关系。“多打大胜仗”,刘伯承同志用捷报为人民恭贺新春,展现了战地过节的火热激情。这些红色故事,并未因时间久远而被人淡忘,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示。(“清爽过年”的原因二:清新过年、清爽过年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更是一种风尚、一种坚守。)


④“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清爽的年味,不仅在于环境的干净整洁,更有风气的嬗变。拂去心中爱慕虚荣、崇尚浮华的泡沫,涤荡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的污浊,过年便有了更为淳厚的心灵体验、更为浓郁的文化氛围。甩掉排场、面子这些负担,做到节俭、简朴、温馨、喜庆过节,才会让年味回归本真。为春节注入新的时代元素,话变化、聊民生、增信心,这样的年节方能更有意义。以清爽营造年节的暖意,我们得到的将是心情的放松、心灵的愉悦,还有情感的积累、文化的陶冶、人生的升华。(“清爽过年”的原因三:清爽的年味是新时代社会风气的嬗变,让年味回归本真,更有意义。)


⑤社风民风的改变,原动力在于党风政风的净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节日的腐败,以新时代领路人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地进行铁腕治理,让风气为之一新、群众拍手称快。然而,清与浊的博弈、廉与贪的较量,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廉不廉,看过年”。广大党员、干部尤须保持清醒头脑,守好“年关”过好“廉关”,自觉远铜臭而崇清新、远铺张而尚俭朴、远低俗而扬高洁,扎深扎牢自律的篱笆,以清廉的实际行动营造清新的年味。(广大党员、干部要守好“年关”过好“廉关”,营造清新的年味。)


过年的清新、清廉、清爽,归根结底在于人之清,在于清者志清远、性清洁、品清正。春节期间,静下心来读读书,让大脑充充电,为思想洗洗尘,不仅能让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更有助于让清风伴我们前行,从而抖擞精神奋进新的征程,矢志书写更灿烂的篇章。(深化观点,呼吁劝勉。)


来源:2022年1月24日 《人民日报》

作者:向贤彪


【时代警语】

过年的清新、清廉、清爽,归根结底在于人之清,在于清者志清远、性清洁、品清正。


【思维串联】



参与读写计划活动,文末留言区留言即可!


新课标大语文
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是千万考生的语文高效提分平台! 平台提供包括时文选粹、美文选粹、小说精读、作文365等在内的优质内容,由千余位一线名师倾情打造,全面指导高中生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千万师生的共同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