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Ds团队依托清华大学
诚聘联合博士后和联合研究专员
- CEADs -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团队聚集了来自中英欧美等多国研究机构的学者,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碳排放特征以及减排路径,为全球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CEADs团队将依托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招收联合博士后和联合研究专员,欢迎优秀青年人才的加入。
01
单位及团队介绍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是一个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致力于“三出”——出战略思想、出关键技术、出综合示范,其核心在于减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研究院从供能、用能、系统和治理四个方面建立了8个研究中心,包括低碳能源与CCUS研究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零碳建筑研究中心、零碳交通研究中心、工业深度减碳研究中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和气候治理与碳金融研究中心,推动了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点研究专项。
CEADs团队介绍
关大博教授领衔的CEADs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讨全球和国家的低碳及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编制精准可靠的排放清单是减排政策实施的基础与先决条件,CEADs团队一直以来建立了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多尺度碳核算清单与社会经济与贸易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团队聚集了来自中英欧美等多国研究机构的学者,近年来在Nature及其子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文章,在气候变化经济学及交叉科学领域的科研分量及卓越贡献,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合作导师介绍
贺克斌
教授
贺克斌,环境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主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双碳科技委员会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主任,全球排放研究计划(GElA)中国工作委员会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和降碳减污专题中方组长。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的研究,在大气颗粒物与复合污染识别、复杂源排放特征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来源识别的多维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系统分析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发表SCI学术论文350余篇,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扎雷利奖。出版专著6部,入选爱斯唯尔2014-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2018年-2022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年获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团队奖”,2023年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关大博
教授
关大博,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探讨全球和国家的低碳及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在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领域交叉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在国际环境领域的高影响杂志上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在Nature,其子刊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共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与合作者在不同年份共获得3次列昂惕夫论文奖。多年高被引作者。2014年发表在PNAS的论文获得科扎雷利奖,即当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的4000多篇论文中的最优论文奖,2018年全球百篇最具影响力论文奖等。
02
博士后岗位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开展中法、中英、中欧碳中和国际合作研究;
(2)开展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战略与路径跟踪与系统性梳理;
(3)开展全球面向碳中和的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
(4)开展面向碳中和的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关键部门的低碳转型战略、路径和机制研究;
(5)开展面向碳中和的电力、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的低碳转型战略、路径和机制研究。
03
招聘公告
具体要求
1.学科背景相关(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
2.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
3.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
4.通过后须全职在清华大学工作;
5.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3月31日。
申请材料
1.邮件标题为“博后岗位申请-姓名”;
2.简历(中文和英文);
3.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其中:论文提供全文(未发表的额外提供论文接收证明),专著提供封面、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
4.研究兴趣及研究计划(2页纸)。
有意者请尽快将申请材料发送至关大博教授邮箱(guandabo@tsinghua.edu.cn),协商未来合作方向。
热忱欢迎致力于科研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