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Ds团队单钰理课题组:诚聘“排放核算与气候变化”方向优秀博士后

学术   2024-07-26 21:22   黑龙江  


2024

CEADs团队单钰理课题组:诚聘“排放核算与气候变化”方向优秀博士后

2024 CEADs



团队介绍

CEADs团队聚集了来自中国和英国等多国研究机构的优秀学者,长期致力于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气候变化治理方向前沿研究,为实现全球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持。CEADs团队伯明翰大学单钰理副教授课题组现依托中欧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旗舰计划合作项目招聘博士后研究员2名。



01

项目介绍

拟聘用博士后研究员将围绕欧盟地平线与中国科技部中欧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旗舰计划合作项目——中欧典型行业碳中和评估模型与技术路径研究(EU-CHINA BRIDGE: Building Roadmaps to Industrial Decarbonisation and Green Economy through EU-China Cooperation),与伯明翰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卡塞尔大学、德国伍珀塔尔气候环境能源研究所、中煤集团、E3-modelling AE、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等多家单位密切合作开展研究工作,共同推进排放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与低碳转型路径构建,以期为中欧“碳达峰”、“碳中和”的如期兑现提供可行路线图。


02

岗位介绍

博士后研究员岗位1:

2024年12月1日启动,合同时间最长28个月。主要职责是为100多个国家及重点排放行业搭建温室气体与短期气候污染物的排放数据集。具体而言,基于适用于不同国家与行业的本地化排放因子,编制一份全面、多部门、长时间序列的全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综合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从企业层面着手估算钢铁和化工行业的点源排放量;并通过与已有的各类排放清单的交叉验证,检验项目搭建的排放数据集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博士后研究员岗位2:

2024年12月1日启动,合同时间最长24个月。主要职责是为100多个国家和大型排放行业搭建温室气体与短期气候污染物的排放数据集,重点聚焦网格排放清单的构建。具体而言,耦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多种排放核算方法,编制二氧化碳与甲烷排放清单;引入卫星反演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搭建网格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03

岗位职责

1.  开展目标导向研究,如期完成EU-CHINA BRIDGE项目的课题2温室气体与短期气候污染物排放清单与数据集搭建(Building GHG short-lived pollutant emission inventories and dataset)拟议的交付成果;

2.  开展温室排放核算和气候变化治理相关的研究工作;

3.  开展模型技术方法开发;

4.  与项目内及课题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

5.  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报告、政策简报等形式的成果;

6.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会议,促进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

7.  支持并协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开展相关研究;

8.  指导学生开展与研究相关的工作,为协助项目研究的博士生提供指导;

9.  协助参与后续项目基金申请等工作。


04

应聘条件

1. 2024年12月1日前已取得或即将取得气候变化、环境科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2.具备独立数据分析能力,具有获取、应用、开发数据集等研究经验;

3.熟练掌握相关模型、技术或方法,并具备学习或开发新模型或方法的能力(岗位1:排放核算、机器学习、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岗位2:卫星反演模型、机器学习、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

4.在国际顶级期刊具有良好的发表;

5.具备研究计划制定与项目管理能力;

6.具备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与项目内其他研究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05

导师团队


单钰理 副教授 

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可持续发展方向学科带头人。全球高被引学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合作者、全国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会首届海外常务理事,曾获德国“绿色精英奖”及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奖学金”等二十余项学术荣誉,担任Scientific Data、Applied Energy等期刊编辑。长期致力于开展与碳排放核算、区域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经济学等有关的交叉研究,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在CNS子刊、Science Bulletin、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百余篇,其中18篇入选ESI热点论文、2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时宗波 教授 

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英国高等教育学院会员,欧洲地球化学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大气污染、全球地球化学循环等领域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中英重大合作研究计划-中国超大城市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研究的总协调人。主持在研项目金额超过500万英镑,包括英国自然环境理事会重点研究项目1项、Wellcome Trust重点项目1项,参与重大项目金额累积超过1000万英镑。担任英国国家科学创新基金会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评审专家组组长、Environmental Chemistry期刊编辑等。


Roy Harrison 

教授

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从事空气污染、大气科学、环境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参与研究项目100余项。曾任英国环境保护协会名誉副主席,现担任Particuology、Toxics、AIMS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期刊编辑。


刘竹 教授

(项目中方合作伙伴)

刘竹,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及加州理工学院与美国航天航空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员。全球高被引学者,哈佛大学Giorgio Ruffolo学者。曾获“MIT科技评论35岁以下创新35人”,“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德国“绿色精英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多项荣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卫星遥感、反演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温室气体全球监测,全球碳收支的量化评估及碳数据、碳排放与碳足迹的量化。在Nature、Science、CNS子刊、PNAS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200余篇。


06

学校介绍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成立于1900年,坐落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作为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伯明翰大学是世界百强名校、全英第一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的校友及教员中一共产生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英国首相、5名外国政府首脑。

伯明翰大学的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School of Geography,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在国际研究和教学领域享有盛誉。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均为世界百强学科(QS2024),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英国第3(REF)。中国地质力学奠基者、中国科学院第一代领导人李四光院士毕业于该学院。


07

关键招聘信息汇总

学校:伯明翰大学

地点:英国 伯明翰

项目名称:EU-CHINA BRIDGE: Building Roadmaps to Industrial Decarbonisation and Green Economy through EU-China Cooperation

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8月25日(英国时间)

预计面试日期:2024年9月中旬

入职时间:不晚于2024年12月1日


申请网站:

岗位1:

https://www.jobs.ac.uk/job/DIX114/research-fellow-eu-china-bridge?uuid=00b889fe-4af1-11ef-84bd-027e9b1da9c1&campaign=jbe20240726&source=jbe

岗位2:

https://www.jobs.ac.uk/job/DIX126/research-fellow-eu-china-bridge-2?uuid=00b889fe-4af1-11ef-84bd-027e9b1da9c1&campaign=jbe20240726&source=jbe


更多信息请联系:

单钰理副教授 (y.shan@bham.ac.uk)

个人网站:

www.shanyuli.com

https://www.birmingham.ac.uk/schools/gees/people/profile?Name=dr-yuli-shan&ReferenceId=199763



编辑:傅泽尉、何奕栩

审核:单钰理



碳核算数据库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net)由中外多所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发,展示中国多尺度能源、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核算清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公开免费的数据下载,供非商业用途研究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