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思路
“碳”索新路
首届中法碳中和中心暑期学校暨
2024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夏令营
DAY2
▷▷▷
在第一天的开营仪式、破冰仪式组队以及嘉宾专题讲座后,在融洽愉快的氛围中,学员们参与了欢迎晚宴。旅程来到夏令营的第二天,成员们激情满怀、蓄势待发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中。
▷▷▷
在第二天的上午,我们有幸迎来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德亮教授,他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Evolution of Climate Change Science)的高水平学术讲座。这场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碰撞,为在场的每一位学员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陈德亮院士首先借助Thomas Kuhn的经典理论,为我们揭开了“科学是什么”的神秘面纱。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科学的本质,引导我们思考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
陈院士进一步探讨了气候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区别,展示了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展望。他指出了传统气候模型的局限性,并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气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讲座中,陈院士还介绍了气候科学面临的五大挑战(Innovating, Forecasting,Observing,Responding,Thresholds)。
此外,陈院士还分享了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涵盖了Atmospheric Research、Nature Energy、Global Sustainability等顶级期刊的论文。
在讲座的尾声,陈院士带领我们展望气候科学的未来。他强调提高预测能力、改善研究模型、以及采取更全面的方法对环境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气候科学研究蓝图。
讲座结束后,陈德亮院士与现场的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学员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学员们纷纷表示,期待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与世界级的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SUMMER
午餐过后,在分配好本次夏令营的小组任务后,学员们以最奋发的精神状态快速全力地头入到了学习中。
▷▷▷
经过前一天关大博教授、高翔院士、柯兵主任等集中讲解,学员们对中法碳中和减碳增汇、“双减”科技创新系统性布局、发展绿色氢基燃料等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指导老师和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有序地开启了学习任务的进程。学员们认真地研读了学习资料,拆解工作任务,进行组内合理任务分工,为后续有条不紊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DAY3
2024年7月27日上午,我们荣幸邀请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环境数字创新研究所所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前主席蒂姆·布罗伊德教授(Tim Broyd)为学员们带来大家讲坛系列讲座。在讲座开始之前,我们有幸见证了布罗伊德教授被聘请为清华大学杰出访问学者的受聘仪式,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副院长关大博代为授予。
布罗伊德教授以“数字化转型与低碳建筑及基础设施的探索”(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earch for low carbon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为主题,以英国为其建筑采购项目引入创新技术作为切入点,从而展开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让学员们对建筑或基础设施资本项目从概念到交付的全流程信息集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之后,罗布伊德教授提出建筑项目设计预测与实际能耗之间的绩效差距成因,并提出了关键问题:如何在降低建筑项目运营能耗的同时,保持客户对工作场所的高满意度。他强调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指出通过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设计、生产、使用、修复和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生命周期中的隐含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此外,罗布伊德教授还介绍了“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概念,为学员们展示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模型反映和模拟资产系统及其周围环境,为学员们在基础设施项目的构建、管理和优化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学员们在碳中和道路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下午,学员们怀着满腔热情再次投入到学习中。在第二天任务的实操过后,学员们更加明确了任务方向、清晰了学习思路。在组长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学习、互相交流讨论、积累知识经验。经过两天的了解,组员们日益熟悉、默契与日俱增,在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共同攻克学习难关。
版权说明
图文|杨安歌 郝晴宇 刘文斌
排版|杨安歌
审核|关大博 杨淳然 陈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