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Ds研究|饮食结构转变促进全球食品系统公平性减排进程

学术   2024-08-17 22:26   北京  

CEADs研究

饮食结构转变促进全球食品系统公平性减排进程


食品系统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食品相关排放对于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由于不同国家和消费群体在生活方式、饮食偏好和经济水平上的差异,食品排放呈现不平等的分布态势。当前,全球仍有8亿人面临饥饿,近31亿人无法负担健康饮食。除此以外,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生产扩张将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先前研究表明,尽管食品供应链效率有所提升,但由于食品需求的增长,排放量仍显著增加。因此,亟需通过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食品消费选择来减缓气候变化。

近日, 由CEADs团队单钰理副教授课题组领衔,基于精细化居民家庭消费数据对全球 139个国家140类食品摄入所导致的饮食排放不平等分布进行了量化评估,揭示了不同消费群体在食品排放贡献上的差异。研究进一步模拟了全球范围内采用行星健康饮食模式所引发的排放变化,探讨通过改变消费者食品选择来减缓温室气体的可能性。研究成果以“Reduc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from the global food system through diet shifts”为题,近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这项研究是团队继2023年在《Nature Food》发表研究成果后的又一重要延伸。




研究结果

结果1:全球饮食排放不平等分布

在这项研究中,饮食排放涵盖了包括土地利用及变化、农业生产及其他农场外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完整食品供应链上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将这些排放归因于食品的最终消费者。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各国和区域的人均饮食排放足迹存在显著差异。个人饮食排放足迹通常随着支出的增加而上升,其中红肉和奶制品的排放增幅最大。在大多数地区,富裕群体的动物产品相关排放足迹明显高于贫困群体。然而,在特定地区,植物产品相关的排放足迹随着支出的增加而呈现出与动物性产品的趋势有所不同。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中等支出水平群体的谷物相关排放足迹最高。

图1 全球和区域十分位消费组的饮食排放足迹分布


研究采用温室气体足迹基尼系数来量化各国国内消费群体间的饮食排放不平等程度。该系数基于201个家庭消费支出组的数据计算,数值范围为0到1,分别代表完全平等到完全不平等。结果显示,随着国家人均GDP的增加,饮食排放的不平等程度趋于降低,尤其是动物产品相关的排放。低收入国家的饮食排放不平等程度通常较高,这些国家大多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该地区,支出水平最高的十分之一人口贡献了红肉排放量的40%、禽类排放量的39%和乳制品排放量的35%。相比之下,虽然各国之间存在差异,但高收入国家的饮食排放不平等程度通常较低,然而这些国家的整体排放水平依然较高。

图2 139国家(或地区)温室气体足迹基尼系数与人均GDP的关系散点图


结果2:全球范围内采用行星健康饮食模式的排放变化


研究进一步设定了一个假设情景,即所有国家的每个人都采用行星健康饮食,以评估全球范围内饮食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与2019年的水平相比,全球饮食排放量将减少17%。目前,全球56.9%的人口处于消费过剩状态,通过调整饮食方式,这部分人口能够减少全球32.4%的排放量,这足以完全抵消当前消费不足的群体(占全球人口的43.1%)因采用更健康饮食而导致的全球排放增加。

图3 国家和区域采用行星健康饮食模式后的饮食排放变化



总结与讨论

该研究基于详细的家庭消费支出数据,揭示了国家内部饮食排放的不平等程度,强调了支出和收入水平对饮食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富裕国家通常采用高排放饮食,但其饮食排放的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而在许多贫困国家,尽管总体饮食排放较低,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却相对较高。饮食结构转变情景旨在评估消费者选择变化对食品系统减排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广泛的饮食结构转变不仅能帮助全球 43.1% 的人口摆脱消费不足,还能减少全球 17% 的饮食排放。然而,要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饮食结构转变,必须制定针对不同区域、国家、消费群体和产品类别的量身定制政策,而非“一刀切”的措施。

相比植物产品,动物产品,尤其是红肉和奶制品,在减少排放量和缩小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排放差异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潜力。当务之急是减少富裕国家,尤其是高消费群体,对这些高排放产品的过度依赖。为此,可以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如食品或碳定价、生态标签,以及增加低排放产品供应的多样性,以有效促使消费者改变饮食习惯。此外,精心设计的食品环境,特别在城市地区,能够重塑居民的饮食模式。而配套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则有助于减轻转向更健康饮食所需的时间和经济负担,进一步推动饮食结构的积极转变。

低收入国家在实现健康饮食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饮食结构的转变需要这些国家增加食品消费。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几十年来一直停滞不前,既无法在国内生产,也难以进口饮食结构转变所需的粮食。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饲料和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如改进作物和土壤管理技术,以及引进高产作物品种和杂交种。与此同时,增加营养丰富的产品在粮食进口中的比例,并减少容易抬高粮食价格的限制性贸易政策,也有助于帮助这些国家应对饮食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

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热量高但营养不足的食物。高昂的食品价格和有限的支付能力仍然是贫困群体难以选择更健康饮食的主要障碍。然而,研究表明,粮食价格的下降可能导致农业家庭收入减少,进一步扩大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就业人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特别是在低收入农业国家,并可能加剧农村地区的贫困。因此,为促进饮食结构转变而制定的政策应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进行深思熟虑和谨慎的设计,以避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文章信息

Li, Y., He, P., Shan, Y. et al. Reduc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from the global food system through diet shifts. Nat. Clim. Chang.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4-02084-1



供稿 | 李彦显

编辑 | 陈玉馨

审核 | 关大博 单钰理




碳核算数据库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net)由中外多所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发,展示中国多尺度能源、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核算清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公开免费的数据下载,供非商业用途研究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