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跟孩子做语言沟通治疗,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清楚,首先是沟通。沟通是一个涉及思想、情感和感受交流的复杂过程,它不仅包括语言交流,还涉及非语言手段,如肢体语言和表情。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需要轮流表达并理解情境,以实现有效沟通。对于语言能力较弱或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尤为重要,占到有效沟通的70%。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利用APP、沟通本等工具来辅助这些孩子的沟通发展。
沟通的目的广泛,既包括个人需求的表达,如请求、命名、拒绝等,也包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交行为,如打招呼、报告、计划和表达思想。孤独症儿童可能在这些方面面临更多挑战,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语言是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它包括语音、语法结构、语意和语用等元素。语音包括辅音、元音和声调,而语法结构涉及词法和句法。语意是对事物本质和关系的认知,而语用则关乎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意图和沟通技巧。对于尚未发展出口语的孩子,他们在语前沟通阶段可以通过目光接触、轮流作转等方式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说话是一个涉及呼吸、发声、共鸣和发音的复杂过程,需要时间和训练来发展。沟通不仅是交流的手段,也是学习和发展思维逻辑的工具。
孤独症是一种具有一系列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及社交互动的障碍、局限性兴趣和重复性行为、症状在儿童早期出现且影响日常生活,并且不符合其他障碍的诊断。孤独症谱系的不同程度,从轻度到严重,需要家长或专业人士根据孩子的沟通阶段进行适当的介入。
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上存在障碍,特别是在语音结构、语言内容(语意)和语用技能方面。在语音方面,他们可能会有发音错误,声调或声音变化单调,且错误语音的纠正过程比普通儿童长。家长尝试通过让孩子模仿正确发音来纠正,但这种方法的效果有限。句法方面,孤独症儿童在理解复杂句子,如复合句和被动句时会遇到困难,可能会出现语序错误,无法有效组织语言。
语言内容(语意)方面,孤独症儿童可能在理解抽象词汇和句子深层含义上存在障碍。他们可能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和使用词汇,难以领悟词汇隐藏的意义。例如,他们可能将“有机可乘”理解为有飞机可以坐,而无法理解其比喻意义。
语用技能方面,孤独症儿童表现出严重的缺陷。他们可能缺乏沟通动机,只关注字面意思,难以理解非口语提示如语气和语调。此外,他们在社交规则、场合适宜性、对话技巧等方面也存在挑战,如不懂得如何展开和维持对话,以及在对话中澄清和修补沟通失误。
帮助孤独症儿童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家长和教育者采取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方法。家长在选择教育方法时需要明确方向,因为孩子的语言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梁老师分享自己曾经教过一个3年级的女孩,她在学习上表现出色,但语言沟通能力比较弱,需要从基本的沟通技巧开始教育,如寻求帮助和表达情绪。
(一)语言沟通及相关范畴的评估
1、评估:(1)了解孩子的情况:主要包括: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学习形态、孩子所处的语言沟通阶段。
首先,在兴趣爱好上,需要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欢什么玩具、食物、肢体游戏和活动,以及他们更愿意与谁一起玩耍。注意孩子的感官偏好和异常情况,接受他们可能出现的刻板行为或自我刺激,因为这些行为有助于他们调节自己的状态。对于感官异常的孩子,比如听觉敏感,可以尝试录音的方式帮助他们适应声音,避免因声音困扰而影响学习。
其次,在孩子的学习型态上,孤独症孩子的学习型态各不相同。有的是机械性学习型,喜欢数字和字母,记忆力好但可能只是机械记忆;有的是完全型态,倾向于整句学习语言;有的是视觉学习型,对视觉信息敏感,自学能力强;还有操作型学习者,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型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在孩子所处的语言沟通阶段方面,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可以分为社交伙伴阶段、语言伙伴阶段和交谈伙伴阶段。根据孩子使用的词汇量和沟通能力,判断他们处于哪个阶段,并根据该阶段的特点设定学习目标,如词汇运用、意图表达、词序组织、短句构成和句子扩展。
(2)其他相关范畴的情况:①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是指与他人共享关注点的能力,包括主动引发和回应共同注意的技能。这涉及到对展示物件的回应、目光接触、追踪别人的目光,以及引发共同注意时的协调目光转移。②游戏技巧:通过桌游等活动,孩子可以练习轮流、情绪管理、数字认知、规则理解与遵守,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创新游戏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遵守规则的情况,同时观察到专注力、执行功能和认知灵活性。③情绪调节:评估情绪失控的诱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等因素。观察孩子情绪失控时的行为和程度。了解孩子的自我调控及相互调控能力。
(二)策略支持
1、情绪调控与行为策略
(1)行为策略
孩子在处理负面情绪或过度兴奋时,可能会采取一些行为策略,如扔东西或被妈妈抱拍来平静情绪。使用简单的感知动作,例如拍打,也是一种调节觉醒状态的方法。
(2)语言策略与高阶认知策略
语言策略涉及使用口语或其他象征性动作来安抚自己,例如撞到后摸一下说“没关系”。高阶认知策略则包括自我反思和自言自语,这是引导行为和情绪的有效方法。
(3)游戏技巧与社交游戏的发展
游戏是带来愉快和乐趣的活动,是学习、探索、互动的媒介。游戏的类别包括感官运动性游戏、功能性游戏、建构性游戏和假想性游戏。社交游戏的发展从单独性游戏到平行性游戏,再到交往性和合作性游戏。
(4)父母的沟通方式
父母的沟通方式可以分为老师型、保姆型、话唠型和互动型。互动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与孩子有很好的互动,共同的兴趣和相似的玩法。
(5)如何成为互动型父母
家长可以通过同看、同说、同玩的方式成为互动型父母。这包括玩孩子想玩的,跟随孩子的喜好,以及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玩。
(6)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
家长应面对面观察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表达,并对孩子的表达作出及时和恰当的应答。家长需要修炼耐心,不要错过让孩子主动表达的机会。
(7)支援系统
确定人际支援和学习支援,使用视觉策略和辅助沟通系统,减少环境中的干扰,系统地组织学习内容。
(8)情绪调控的成效
评估孩子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即负面情绪是否会降低。如果策略无效,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控。
通过上述策略和评估方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情绪调控和游戏技巧,帮助他们发展更健康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一)社交伙伴阶段
在社交伙伴阶段,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用口语或非口语方式回应沟通伙伴的互动邀请。孩子应能主动邀请沟通伙伴进行互动或社交游戏,用口语或非口语提出要求或拒绝。在成人协助下,孩子应模仿沟通伙伴的动作或发声,并使用动作、手势、表情和目光对视作为沟通手段。
(二)语言伙伴沟通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语言伙伴沟通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与社交伙伴阶段相似,但深度和广度不同,涉及更多技能。在这个阶段,期望孩子与成人的双向互动更持久。孩子不仅要表达需求和拒绝,还要学会分享,使用不同类别的词汇,扩展语型,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并使用短语或简单句子。
(三)交谈伙伴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交谈伙伴阶段,这个阶段的社交沟通目标更加高级。孩子在互动中应关注沟通伙伴的焦点,并根据情况对自己的沟通或行为作出调整。使用不同句式,语言和语情更丰富,与不同的人分享不同的沟通意图。孩子应学会调节其他人的行为,建立共同专注的话题,并根据不同情境和沟通伙伴保持恰当的身体姿势。
通过这些阶段,孩子从简单的回应性沟通发展到更复杂的双向互动,再到能够进行更高级的社交沟通,如分享、调节他人行为和建立共同专注。这些目标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有效的社交沟通能力。
按照以上三个社交沟通可分为四个部分:
1. 通过不同的沟通模式,如口语、非口语、辅助沟通工具等。
2. 扩展不同的沟通功能。
3. 泛化到不同的环境。
4. 能与不同人主动引发并维持互动交往。
(一)基础社交沟通训练技巧
1、互动策略1-跟随孩子的喜好
(1)跟随儿童的喜好,等候儿童主动开展新的行为,并将儿童的举动演绎为有意思的沟通。
(2)回应儿童的行为以促进其沟通,活动本身要成为孩子的奖赏,使用自然强化。
(3)模仿孩子的动作和声音,诱导发声,以及嬉戏式阻挡。
(4)语言输入与教导技术
①描述自己的举动(自我描述),大声地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正在进行的活动说出来。
②描述儿童的举动(平行描述),提供语言示范,帮助儿童建立事物与语言间的联系。
③早期互动中少提问、少提示,无需儿童回应及模仿。
2、互动策略2-延长及扩展儿童的语句
(1)延长长度,如孩子说“吃饼干”,家长可以重复并扩展句子。
(2)扩展语句的意思,根据孩子的说话加入一些新的相关的意思。
3、交互式教导技术
①加入式的技术,创造沟通机会,等待孩子发起互动。
②必要的时候给予更具有支持性的提示,强化孩子的沟通行为。
4、教导技术金字塔
①交互式教导方式在金字塔顶部,根据孩子的能力使用不同的技巧。
②模仿孩子,成人要充满活力,使用夸张的表情、声音。
③直接教导的方式,用提示和强化教导新的能力。
5、扩展沟通功能
(1)制造要求的机会
①如“看得见、够不着”,提供选择,故意制造缺失。
②故意中断活动,使用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儿童最不喜欢的食物或玩具。
(2)让孩子打招呼
①教孩子打招呼,作出评论,教孩子提问,分享。
②展示自己喜爱的事物,指向物件及协调目光转移以作分享。
③运用轮流作转示范恰当的技巧,使用口头或动作、视觉提示。
通过这些策略和技巧,帮助孩子在不同阶段提升社交沟通能力,激发沟通动机,并扩展沟通功能,最终实现与不同人主动引发并维持互动交往的目标。
(二)高阶社交沟通技巧
1、建立话题
(1)帮助孩子建立话题,如聊学校生活,包括人、设施、活动等。
(2)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分析和拟定话题,促进结构化和视觉化思考。
2、开展话题
(1)使用对话提示卡和视觉提示开启对话,教授不同情境下的开场白。
(2)教导孩子掌握轮流承接话语的技巧,如使用语气助词或点头表示聆听。
(3)通过复述、回应和提供例子来维持对话。
3、对话范例分析
(1)通过小明和小芬的对话范例,展示如何回应、发问、说明和表态。
(2)强调对话的轮转技巧,包括发问、回应和适时的说明。
4、家长的角色
(1)家长应鼓励孩子练习对话,并使用视频反馈帮助孩子分析技能掌握情况。
(2)对于不会开始对话的孩子,家长可以提供开场白和练习结构。
5、转换话题
(1)教导孩子如何自然地转换话题,使用连结句和相关话题进行平滑过渡。
(2)使用提示卡帮助孩子练习转换话题的技巧。
6、对话的结束
(1)教导孩子如何总结谈话内容,并用友善的态度终止对话。
(2)强调在终止对话时说明原因,以及如何使用视频或录音进行练习和分析。
7、社交沟通能力训练
(1)通过视频示范、分析和演练方法,训练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
(2)强调每次只教授一小部分技能,逐步构建孩子的对话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帮助中等能力的孩子提升高阶社交沟通技巧,包括建立和开展话题、维持对话、转换话题和友善地结束对话。这些技巧有助于孩子在社交互动中更加自如和有效。
(三)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症儿童的语用训练原则
1、社交沟通认知技巧
(1)使用社交故事、心智解读和社交思考技巧来提升孩子的社交沟通认知能力。
(2)社交故事可以用来教导孩子正确的社交行为,如使用APP“社交故事一案通”来学习普通话和粤语的社交故事。
(3)强调在对话中等待他人说完再发言的重要性,避免打断别人。
2、语音障碍的纠正
(1)把干预重点放在提升语言沟通能力上,而不是单纯关注发音。
(2)强调语音、语形、语意和语用的重要性,指出单纯练习发音不足以提升语言能力。
(3)对于3岁以上儿童,如果具备良好的沟通动机和专注力,可以考虑进行语音矫治。
3、语音评估与错误模式分析
(1)进行语音评估,识别孩子的错音,并分析错误模式,如声母错误或发音方式错误。
(2)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分析错误模式来简化语音矫治过程,如选择纠正一个典型错误音可能泛化到其他音。
4、错误音矫治的原则
(1)考虑错误音出现的条件、正常发展表、错误音的诱导性和容易模仿程度。
(2)选择容易影响清晰度的错误音进行矫治,如韵母错误比声母错误影响更大。
(3)通过多感官输入辅助儿童理解正确发音,使用口头提示和游戏化练习。
5、语音矫治的实践方法
(1)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语音矫治,避免单纯使用图卡练习。
(2)练习应从单音、词汇、短语逐步过渡到固定短句、句子、段落,并适时给予反馈和增强。
通过这些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症儿童提高社交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尤其是在语用和语音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