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蛋配上眼线,浓浓的舞台妆;
全程保持微笑;
脑袋和身体动作,整齐划一;
……
话说今年元旦跨年夜的一个儿童节目,曾在网络上引起了千万网友叫好,
怎么回事呢?这个晚会上的儿童表演,上面说得浓妆、全程微笑、整齐划一的动作,统统都没有,而且还出了各种纰漏、错误。但反而是这样一场不那么“完美”的表演,反倒成了人们口中“在2025年收到的第一份治愈”。
网友纷纷评论留言
“这才是孩子该有的童真啊!”
“这个时代太好了,大家喜爱的是孩子的天性和个性,而不是整齐,感觉未来又有 希望了!”
明天的春晚会怎样?儿童节目会呈现什么样的风采?是否会昭示一个允许孩子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探寻自我的新时代 ...
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了,我在文末设置了投票,欢迎大伙一起来猜猜今年春晚儿童节目是啥style...
本文首发于果壳亲子Guokr(guokr_kid),经授权转载;作者:霈然
图片:B站晚会节目
“这小姑娘怎么跑出去了?”
“她要干嘛呀?”
“哎呀,蹲下捡彩带去了!”
“她怎么还不回去啊?”
“她好像懵圈了!”
……
跨年夜,我们全家人都蹲在电视前看小破站(B站)的元旦跨年晚会。
但万万没想到,讨论度超级高的,竟然是一个半路神游、跑出队伍的小孩姐。
这小孩姐当时参演是一个跟樱桃小丸子有关的歌舞节目,造型也是小丸子装扮,戴着黄色帽子,穿着白色衬衫和红色小裙子,非常可爱。
按照正常流程,小丸子们要一起先唱完《稍息立正站好》这首歌,再配合前面两位歌手完成表演。但意外的是,刚唱完歌,小孩姐就一个人走下台阶,开始神游舞台。
👆图源b站截图
“神游”这个词用来形容小孩姐的状态真的非常精准。
她走下舞台后漫无目的地来回走。礼花响起的那一刻,明显被吓了一跳。眼睛里透露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迷茫感,两只手也无措地握在胸前。
👆图源b站截图
但她依旧没选择返回队伍,反倒蹲在地上捡起了彩带。
👆图源b站截图
正是这一幕,让我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大家都一致觉得这小孩儿也太可爱了吧。
可是很快,我心里又有点隐隐地担忧:
“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出岔子,这孩子会不会被批评啊?”
第二天,我就在网上搜索消息,没想到还真看到不少关于小孩姐的内幕消息。
1
这第一个内幕消息就是,小孩姐的“神游”不是节目组提前安排的,真是意外发生的。
当时节目组录制了两遍。第一遍时,小孩姐都很配合。但因为中间的等待时间太长了,录制第二遍时,孩子们都有些疲惫,小孩姐才有了“神游”行为。
这第二个内幕消息就是,小孩姐的亲姐姐也在队伍里,全程表现稳定,认真又聪明的样子。两个人的反差,还真的挺像动漫里的姐妹俩。
这第三个内幕消息就是,小孩姐之所以出圈,完全是节目组故意的。
摄像是故意的,小孩姐一走出队伍就被来了个大大的特写,让所有观众都注意到了她;剪辑也是故意的,没有把表现优秀的那一版剪出来,反倒保留神游版本。
当我回看这个节目时,发现不仅是小孩姐各种出岔子,整个节目都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报幕的小孩,面无表情,语气平淡,总感觉他下一秒就要撂挑子不干了。
👆图源b站截图
表演刚开始,有小孩儿已经开始东瞧瞧西望望,走神啦!
👆图源b站截图
唱着唱着,有个小男孩张大嘴巴打哈欠,旁边的小女孩低头看着地上沉思中……
👆图源b站截图
小孩姐突然离开队伍后,她身边的几个小朋友身体还在配合表演,但眼睛和心思已经追随小孩姐而去了,估计那时候满脑子都是问号。
👆图源b站截图
除了这些很明显的“纰漏”,还有很多不符合常规舞台的行为:
没有画大红脸蛋、黑眼线的大浓妆;
没有全程微笑;
脑袋、身体动作没做到整齐划一;
表演开始前,孩子们还在叽叽喳喳地说话,现场观众都听到了;
……
但就是这样的表演,却成了很多网友在新年收到的第一份治愈。
有网友说:
“那个摄像,没有长成无聊又遵守规矩的大人。”
有网友说:
“比春晚排练N次的整齐划一好看。”
有网友说:
“小丸子就是这样的呀,这才是真正的小丸子!”
还有网友说:
“这才是该有的童真啊!”
2
为什么大家会对一个充满了“事故”和“疏漏”的节目如此热爱?
我在一些网友回复里,隐隐地找到了答案。
类似的回复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从以上这些分享中,我们已经提取出一些关键词:
整齐划一、完美、守规矩、犯错挨骂。
👆《加油!妈妈》剧照
在这些关键词里,我看到了两个问题的答案。
问题一:到底是什么治愈了那么多网友?
答案是:让众多网友治愈的不是小丸子们的“神游”和“散漫”,而是他们被允许“神游”和“散漫”,被允许“不完美有瑕疵”,被允许“松弛地犯错”,被允许“不整齐划一”成为独特的自己。
问题二:网友们念念不忘的松弛感、自在感,是怎么消失的?
答案是:在学校老师的规训中,在一次次集体羞辱中,在无数次被大人的批评里,松弛感变成了警惕和紧张,自在感变成了自卑和胆怯。
但老师、大人的规训和批评,是恶意的吗?
从我的观察来看,绝大部分老师和大人在规训孩子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恶意,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因为他们都中了“优绩主义”的毒。
优绩主义,这个词是由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提出的,是一种社会理念和价值体系,强调以个人的能力、努力和成就作为衡量其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的主要标准。
“能者多得,多劳多得”是优绩主义的核心内容,由此演化出教育领域中的考试选拔、职场中的绩效评估等。
优绩主义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竞争心,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人们会更愿意付出努力,也更愿意遵守规则。
所以,老师和家长都更相信,努力就可以成为赢家,努力就能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而努力的终点,就是完美。
老师和家长都尽可能让孩子达到规则内的完美——
舞台表演中,要完美地表现孩子的“开心”和“可爱”,所以要化浓妆突出红脸蛋和大眼睛,要从头到尾假笑;学校学习中,要完美靠近满分才能最大程度证明孩子的能力,所以要上课外补习、要不断拉长学习时间。
孩子成长中,要不断地设置各种“关键期”,一边恐吓错过关键期就可能毁了一生,一边画饼说抓住关键期就能拥有幸福人生。
👆中国人的一生都是关键期
可是,假笑就能代表真开心吗?满分,就能证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吗?抓住关键期,就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吗?
有个网友是这样回答的:
“我从小就是乖乖站好努力表演的小孩儿,长大了也是循规蹈矩努力表演的大人,但世界并没有因为我遵守规则努力表演而对我好一点。”
答案显而易见:不能。
为什么那么多网友如此共情这个小孩姐,是因为他们已经用真实的人生经历验证了“优绩主义”的毒——
他们知道,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社会制度,单纯的努力换不来竞争优势;
他们也知道,过度投入成绩内卷这件事,换来的可能是身心俱疲和高分低能;
他们更知道,人生是立体和漫长的,与优秀和成绩相比,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的情绪、强大的心理韧性更有助于构建幸福的人生。
于是,他们欢呼、珍视并保护,小丸子们的松弛、散漫、自我、真性情。
在评论区,我看到很多人都这样感慨:
“真的是时代变化了。”
“终于有一天也看到了我们的孩子也能这样自由、没有约束了!”
“我们终于不用那么严谨了!我们终于可以有松弛感了!”
“这个时代太好了,大家喜爱的是孩子的天性和个性,而不是整齐,感觉未来又有希望了!”
……
但我更想说的是,这些孩子之所以能表现得如此自由和松弛,恰恰是这些发表感慨、分享经历和高声欢呼的网友们共同守护的结果。
因为大家对成长觉醒,对“优绩主义”的反省,让节目组的导演、剪辑、摄像做出了这一选择,让万千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天然的孩童是多么可爱。
而作为一个妈妈,我想要分享的是,父母的点滴改变,在孩子身上会有多大的转变。
3
生了两个女儿,是我妈一生最大的痛点。家族里的重男轻女,让她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我俩身上。
每一次家长签字,都是我的噩梦。
考得不错的时候,平安无事;考得不好,一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最终,我长成了一个成绩尚可、但平平无奇的成年人。每每审视自己,我总觉得自己身上是灰色的。
👆《小舍得》剧照
做了妈妈后,我一直坚持给儿子松弛感:
他不小心打碎了杯子,我会第一时间关心他有没有受伤,再一起收拾;
他尿床了,我会给他换上干净衣服,讲讲可能导致尿床的原因,再一起换床单;
他说谎了,我会问他“是不是有其他的想法”,再引导他说出真实想法,告诉他“不要对妈妈撒谎,要不然妈妈不知道怎么帮助你”……
有一天,孩子画画时弄脏了床单,我还没开口,他的第一句话是:
“妈妈,弄脏床单没关系的,我们拿去洗洗吧!”
他说的那么轻松、自然,让我呆滞了好一会儿。
这不就是我想要的松弛感吗!
这不就是我想要给孩子的成长环境吗!
所以,请父母们多一点信心、多一些耐心、多做下面的事情:
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真实的试错经历才能增长智慧,才能增强自信;
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表达,诚实的直面欲望和问题才有成长的动力;
允许孩子偶尔散漫,那可能是他们自我疗愈的契机;
允许孩子有缺陷和瑕疵,那正是他们彰显生命独特的出口;
……
小丸子们演唱的《稍息立正站好》歌词是:
抠牙齿 书没背 晚回家
人人多少都有些坏习惯
今天这样 明天一样 怎么办
我总不能 永远这样 会完蛋
下定决心 把缺点打倒
不怕跌倒 信心最重要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
···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有“不怕跌倒,再度开战的信心”。
成人的时间很长,孩子不必着急长大。
父母们,我们一起给孩子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允许犯错、允许不完美、允许自我的新时代!
最后,猜猜明天央视春晚的儿童节目
风格会是啥样?
👆《加油!妈妈》剧照
“果壳亲子Guokr”是果壳旗下的儿童教育公众号,这里有可信赖的育儿科学知识,随时随地的家庭STEAM教育。 帮你成为具备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培养属于未来的优秀人才。
获得更多好经验
扫码加入小花生教育微信群👇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 扫码下载小花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