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孩子在历史的阅读和学习时,总是少不了沟沟坎坎。我们作为曾经背过无数遍课本的家长,碰到孩子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依然语塞到尴尬,不知云何,比如: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什么成了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 “魏蜀吴三家都在争的荆州三国时期到底指哪里?为什么这个地方如此重要?”
★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议和”,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鸿沟到底在哪里?”
★ “古代丝绸之路到底经过哪些地方,为什么说丝绸之路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
如果咱们仔细观察孩子的“提问”,就会发现,他们面临的难点其实不仅在于「时间」,更在于「空间」。
然后现在的青少年在历史学习中经常出现两个困难:
一是地理和历史的学习节奏,并不同步。
七年级的历史围绕中国史来讲,已经出现各式各样的地名,但七年级的地理,是围绕世界地理和基础知识来讲的。
二是当我直接翻开地图,想找到历史大事件中的古地名对应的现今地理位置时,却发现绝大部分古代的地名,在地图册里压根找不到。
今天花生团推荐一套历史阅读书《地图上的中国史》青少版,和平时推荐的历史类图书有所不同,它特点是以历史为主线,以地图开启更广阔的历史视角,帮孩子重塑历史理解力的书。
全书280万字,皇皇3000页,159 幅原创全彩地图,282页重大事件地图专题,1282张书画文物彩图,全景描绘了中华民族从神话时代到晚清鸦片战争近5000年的壮阔画卷。
全书体量、知识密度可以充分补充孩子文史地三科的综合学习。充分覆盖5000+中小学文史地学习知识点和考点。
历史事件,都会有专门的「地图专题」,把历史的时间地点讲明白,史地从此不分家。
图书还有三大赠品,首先是《中国历代疆域图》和《5000年大事年表》,是孩子学习课内历史的“利器”。
然后还附赠李不白老师的视频讲解看地图方法的课程。为了教会孩子看地图,李不白先生的看地图视频讲解课,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进去,相当于读了历史、又补了地理!
像“疆域图”这本,里面有咱们从夏朝到中华民国时期,各个阶段的疆域图,帮孩子解决学历史时无图可对照的烦恼,每个朝代的地理情况如何,一翻便知。
在地图上,孩子可以拥有孙悟空的千里眼、顺风耳和筋斗云,日行千里万里,乘地图之力,观天下之势。
适读年龄:10岁-99岁
点击👇下方小程序下单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说这套书里丰富、海量的知识点,从历史到语文、再到通识百科,它统统能帮上忙,而且每一部分都讲的很精彩!
01
讲历史,有趣有料
孩子一读就上瘾
古人读历史讲究“左图右史”。
地理是历史的空间维度,地理对记忆历史不仅有强化作用,也有唤醒作用。透过不变的地理常量,发现演变的历史规律。
本套书以地理为舞台徐徐展开,将历史、古诗词、文学典故融于一体,融会大语文学习,文史素养与考试能力综合提升。
通过地图开启“解构式学习”,让孩子告别死记硬背,因为理解而记忆。那些藏在历史大事件背后的真正逻辑就能被孩子读懂了。
内容也是紧贴中小学生新课标学习,以一套书架构中小学文史地学习线索,语文历史地理三科融合学习,突破学科壁垒,越学越省力。
除了结合地理的方式讲历史的特点之外,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内容的故事性,让孩子可以轻松读懂。
讲到汉朝的时候,那些星光闪耀的历史人物彷佛神仙打架一般,走到我们面前。刘邦、项羽、韩信、萧何、张良、范增、樊哙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一一登场。千古谋圣与兵仙战神同台竞技,好不热闹。
从秦末大泽乡起义的局势纷争说起,到刘邦、项羽、韩信、秦军等几股主要力量如何分分合合,胶着斗争。
从泗水到荥阳,到关中,从彭城定都到鸿沟划界,从垓下之战到乌江亭。有智斗,有悲歌,有热血,有权谋。再辅助以地图和战争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几股力量的发展变化,如何此消彼长,形势扭转。
整个细节过程像看电影一样丰满有趣,孩子学起来不容易犯迷糊——
讲到宋辽夏金元历史共治时代时,把历史变成鲜活生动的故事,利用群像叙述的手法,读书就像看电影一样,降低长篇历史的枯燥感。
就拿明朝的历史来说,书中用“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贯穿起明朝的历史脉络,没有从明朝如何打下江山、建功立业入手,而是从个人的命运着眼,从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可怜朱重八开写,然后各方人物汇聚,推动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写他偷偷噶了地主家的牛给儿时的小伙伴们解馋,写他和哥哥举目无亲为了巴掌大的一片地方安葬父母四处哀求,写他端着一口破碗以游方和尚和乞丐的身份游遍淮西。
这样的文字既是写清了朱重八成为洪武帝的心路,也以他为代表,反应了元末普通百姓痛苦的生活。
每篇故事的标题也很有意思,孩子读起来,引人入胜。
◇ “二十七天做一千多件荒唐事”;
◇ “高粱河畔驴车急”;
◇ “战不得·守不住·遁不成”;
◇ “黄河回家记”;
◇ “改土归流与地丁合一”;
◇ “五张羊皮换来的好宰相”。
通过这种有趣的故事方式讲解历史,孩子更容易身临其境,记忆深刻,并且学会复述故事给别人,成为孩子群中的故事大王。
02
讲语文,紧贴新课标
联系初高中语文名篇
本书以历史时间轴为线,联系历史语文教材。
对应初高中名篇《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出师表》《隆中对》《将相和》《岳阳楼记》《兰亭集序》等先后数十篇,打通不同学科的融合学习,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以有趣的故事、真实的史料补充课本梗概的历史脉络;以动人的故事、传世的名篇,追溯成语及古文名篇诞生的背景。
以内文的插叙及独立的文学史年表,补全课本简略的文学常识,还原文学发展的完整脉络。
都说史地不分家,文史不分家。文史地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写作,有的名篇名段需要适度背诵。
史地不分家,跨学科探究,融合历史和地理,教孩子多维视角思考问题,综合提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轻松提分不在话下。
03
讲百科,服装、饮食、货币、文化、经济
给孩子一座行走的文物百科博物馆
为了全景呈现古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了解真实的古人,文本还采用模块化叙述,多条小线索齐头并进。
政治、军事、服装、饮食、货币、文化等,体现历史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以服装为例,本书从上古时代壁画陶器上人物的贯头衣,到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再到秦汉时期将衣裳合一的深衣,乃至魏晋隋唐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袴褶、唐装,直到晚清的顶戴花翎、马褂旗袍。
为了更好的呈现历史文物面貌,书中精心附加1282张书画文物彩图,给孩子一座行走的文物百科博物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一呈现:
殷商文明时期的国之重器后母戊鼎;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四羊方尊;
讲述文姬归汉的明代“连环画”《胡笳十八拍》;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年间绘制的《坤舆万国图》;
上古奇幻动物园绘本《山海百灵图卷》;
通过这些了不起的文物和画卷,串联起了中华上午五千年灿烂文明,给孩子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不同的形式,给孩子思维的启迪和关照是爱的更高级形式。
《地图上的中国史》透过地理看历史,乘地图之力,观天下之势。帮助孩子将祖国的山形水势、大好河山,以及华夏文明的丰硕文化成果,一览眼底。让孩子熟知山河间的故事,发现广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