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儿的攀岩成长之路:拿金牌破记录,身心成长“妙不可岩”!

企业   2025-01-23 21:54   上海  

橘子: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带娃攀岩勇夺奖牌,身心成长“全面开花”的故事。


花友@喵姐爱芽酱 的女儿在2024年爱上了攀岩,通过一年的尝试、努力、挫折、总结,在体验了运动带给她的酸甜苦辣后,最终收获了一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


花友总结说:“攀高望远,妙不可岩。”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个故事,带大家了解攀岩这个有点儿“小众”的运动。其实这也是一项特别适合孩子的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80%的攀岩者是青少年。


我想说,趁着寒假不如带孩子尝试一下攀岩,也许娃在这个领域也有自己的天赋,也能闪闪发光!


本文由@喵姐爱芽酱 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小芽同学说:“这一年,我在运动的世界中不断探索和突破。从田径到攀岩,我不仅取得了一些欣喜的成绩,也在挑战中获得了丰盈的快乐。在一次次尝试中,我发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脚步。”

年度回顾:攀岩开出小花

小芽同学的2024年,可以说是运动方面开出小花的元年,回想起来几乎每个月都可圈可点。 


一月,发现娃跑跳节奏不错

年初报名加入学校田径队,是因为小芽同学觉得自己跑得还挺快,也因为是小学的最后一年我也希望支持她尝试更多。之前没同意她报名田径队,确实是因为我懒得一周三四次的去学校接(平时她坐校车),周六周日还得按时间表接送。

在训练中,意外发现在一群都没有接受过专业队训练的孩子中,她明显很会跳远,跑跳节奏把握的自然而流畅。在调整了落地身体的角度和助跑速度以后,她打破了校记录,并一次次刷新自己的记录。

看得在一旁做志愿者的家长直呼“unbelievable”。

与此同时,跳高教练也发现了这个长得个子小小的女孩,怎么那么会跳。小芽同学很快也成为了这批小女孩当中跳高成绩最高的那个。

这种意外体验的成就感,和更高更远的奇妙体验,也促使她在烈日下不知疲倦的一次次练习着,有时候只剩下她一个人在那练习助跑起跳,小脸通红,额头满是汗珠。

二月,开始攀岩一对一私教课

小芽同学正式走进攀岩世界的起点,拥有了一对一的专业私教,开始有规律的每周上课学习攀岩技术,结束了之前一个月最多去岩馆爬三四个小时的纯玩乐。

因为,她说她想参加比赛。

翻看刚开始私教训练的照片,她自己感慨地说,“当时觉得这些线路好难啊怎么也够不到,但教练的指导让我逐渐建立信心,开始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

👆🏻这条相对简单的红色路线需要从右边大圆石块起跳,并抓住上面那块抓点。当时我看着她尝试了二十多次,仍旧未能完全靠自己跳上去。

三月,参加六校联赛。
 
3月1号,AIMS六校联赛。

小芽同学的跳远和跳高比赛都在午饭之后,于是我午饭的时候来到学校,顺带给她带些好吃的。

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手腕包着纱布,两个膝盖包着厚厚的纱布,还印出些许鲜红的血迹。

“被一个高中的大哥哥绊倒了,已经哇哇哭过了,学校的医生给我处理了伤口还询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我觉得不用去医院。”小芽同学把脑袋埋在我身上,对我说。

我当时眼睛鼻子发酸,但又感觉我也没什么其余可以做的。不过伤成这样还能比赛吗?

她表示膝盖疼痛尚能忍受,一定要参加比赛的,最后放弃就白训练了。

是的,她一直期待着能在这次比赛中跳出好成绩,打破校记录,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学校校记录的墙上。

带着伤,面对比她高大半个头的对手,最终拿下跳高和跳远两枚银牌,并如愿打破了学校跳远纪录。

我觉得她没有因为受伤而放弃比赛,而是站在赛场上拼尽了全力,就已经完美的诠释了运动精神! 
 
这场比赛仿佛启动了她对运动更多的热情,小芽同学跟我商量她想每周能增加攀岩的时间。

根据岩馆的规定,未满12周岁必须由持攀岩入门证的成年人带领。在教练们的时间都约不上的情况下,于是三月底我抱着“使命必达的决心”去上了四个小时攀岩课,学会了如何进行绳索保护(belay)如何抱石保护以及顺利地爬上10米墙又心脏砰砰直跳地下来……

我拿到了证,实现了小芽同学和我自己的攀岩自由~ 终于,如她所愿,每周的攀岩时间从3小时增加到了10+小时。

五月,参加亚洲Crank抱石比赛

时间来到了5月4号。亚洲Crank抱石比赛。有来自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选手,包括老牌攀岩强国日本的选手。

谁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芽同学第一场大型比赛的亮相,在看到乌压压都是陌生对手之后,紧张得嘴唇发白、手指发抖。

当时我们多少是有盲目自信的,我对比赛线路的难度可以说根本没有正确的估计,她自己也没有经验。

比赛路线是按难度编号,编号越大难度越高。

我们看了一圈线路,我认为30条路线里面以小芽同学的实力至少能完成10,11号路线——看着……不难啊……我那时只是拿了个证,还没有真正跟小芽同学一起爬墙。

小芽同学在紧张和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中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最终排名U11(11岁以下)组第19名。
我记得有个资深国家级教练曾经说过,参加竞技比赛首先是让孩子学会输,输得起。这场比赛让我和小芽同学都意识到,想要在比赛中走得更远,她在技术、体能、力量和心理上都得有质的跨越。

六月,加强高空技术动作

向上攀登,可能是人类源自深层意识的一种渴望,尽管带着些恐惧,但是会上瘾。

教练也发现了小芽同学对高空做技术动作比较害怕,同时教练更深知攀岩水平就是一面克服恐惧一面提高的。

教练安排了一个星期一的下午,单独带小芽同学去爬15米和20米的墙。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那天下午教练究竟给了小芽同学怎样的指导,只知道后来她就真的不怕了。 

七月,旅行成都体验中国眉山国际攀岩中心
 
暑假。

我们去了趟成都,看了大熊猫小熊猫,抱着大大小小熊猫花花的毛绒玩偶去参观了三星堆,在远古文明神秘的震撼中又驱车去了中国眉山国际攀岩中心——这个承办了2024世界青少年攀岩锦标赛的地方,是小芽同学神往的殿堂。

偌大一个场馆,那天下午几乎只有她一个人在不知疲倦地尝试,尝试,再尝试。那场面确实很像老鼠掉进了奶酪储藏窖。

场馆里没有空调,屋顶悬挂着巨大的风扇,一圈一圈转着带来轻轻的风。小芽同学爬了几条路线就开始小脸热得像桑拿,咕嘟咕嘟喝水,继续尝试不同的路线。汗水难掩欣喜和兴奋,我们直到晚饭时间才离开,她累得躺在垫子上,恋恋不舍。

也许有一天小芽同学会作为正式参赛的选手来到这里吧。 

旅行回来以后的训练,有坚持抓住难点到肌肉酸得哭,有因自己急躁导致就差最后一步而懊悔的哭,有真的摔疼了靠在我身上哭……

问她要么不练了吧?

小眼神永远毫不迟疑:不行。

能够感受到她的力量、技巧和耐力都在稳步提升,这让她对未来的比赛充满期待。 

八月,看攀岩奥运会分析比赛线路

心心念念的奥运会攀岩比赛开始了。

各国运动员呈现了绝佳的肌肉与力量的岩壁芭蕾之美。这时的我们,分析比赛线路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再也不是外行人看热闹,而是深知运动员的可怕实力让那些超高挑战的线路看起来好像挺简单的。

看奥运会回放,用慢速解析全球最厉害的人如何用身体动作诠释线路,分析奥运会比赛线路,就好像陪着小芽同学在学习高等级的数学竞赛。学习了高手的解题思路以后,她将一些自己能做到的技巧不自觉地运用到日常训练。

对于引体向上和指力这些比较枯燥的力量练习,也从只想做一两组到闷声不吭地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开始鼓励她训练或比赛结束的那天晚上睡觉前花半小时写下训练笔记和比赛小结。以前是我拍视频,她自己看视频回放进行复盘,有时候视频比较多,看过了也就过了。写下来能明确分析她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那几条线路,也许那天的时间只够写一条体会最深的线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积累。

九月,参加国际学校攀岩联赛

国际学校联赛攀岩赛季开始,一共有三项比赛:9月的抱石赛,11月的顶绳赛,以及2025年1月的综合赛。

九月的抱石赛,小芽同学获得了一枚铜牌。这是她第一次在攀岩比赛中站上领奖台,激动之余更意识到她自己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可以站上更高更大的领奖台。 
 
十月,亚洲Crank顶绳比赛

亚洲Crank顶绳比赛,在10月4号来到我们身边。我们算参加比赛少的,入门级。有一些厉害的13岁15岁大姐姐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比赛。

赛前小芽同学在努力地保持自己最好的竞技状态,训练且不过度,睡眠饮食都配合得很合理。因为她很期待这一次的比赛,她是U11组的大姐姐,在身体素质、身高和力量都要比同组9岁和10岁的孩子有绝对优势,从实力上来说,能进前三。

可是生活哪可能事事顺心,总得有点波折。

等我们到了比赛场地签到的时候,主办方告诉我们小芽同学被划到了U14组。负责人表示理解我们的心情,但按国际攀联的赛规就是应该在U14组。我们尊重并遵守国际赛规,毕竟我们想要走得更远。

于是小芽同学成为了U14这组最小的选手。

当时听到要跟大姐姐们一起比赛,她情绪明显低落。U14这组有多强,我们心里很清楚,有两个认识的大姐姐就曾拿到过世青赛的前15名,更不要说还有其他国家不认识的选手。

要知道这帮小孩,差半年,身体素质,身高,力量就是next level。以当时小芽同学的能力压根不可能进决赛。

我跟她说,你看骆之鹭其实从小也是这样比进国际顶尖大赛的~我们总能把大两三岁的都熬走😅只要我们不下牌桌。

她幽怨地说妈妈你为什么把我生在年底……我说我那会儿要是知道你以后想参加比赛的,我一定努力地憋到来年1月份再生……

比赛正式开始,小芽同学第一条尝试10号路线。我视频录的好好的,她就滑了,我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那个地方怎么她就滑了。后来我们讨论了一下,是在墙上那个角度看不到黑色大块那边有个抓手,但我站在下面的角度看得很清楚……问题是她也站在下面看了——其实还是说明对路线的读解能力有限。

10号线尝试失败,约摸对信心有点打击,但不多,看不出来。旁边9号线丝滑的到顶。就看她在top位置摸了一下就松手下来了——平时训练就是摸一下……下来裁判员说没有得到裁判示意,不计分。

这时候小芽同学情绪有点崩,自己恨得直咬牙,想发泄但没有出口。 

尝试11号,掉落……她说靠近top有一个大块的怎么够也够不着,想归因于身高不够。

又爬了一遍10号线,可能由于之前失败的影响,10号线依然没有登顶。尝试13号路线,掉落。

没top一律不计分,比赛大约已进行了1个多小时,小芽同学计分板上还是0分。处境就有点尴尬了。

她心里一定很难受,除了难受还有迷茫。由于这是第二次参加国际青少年比赛,第一次是五月份,参赛经验,时间规划经验都是空白。

接连地掉落,信心打击的可能只剩渣了……

她没敢去尝试12号路线,退而选择了难度小一些的,先把比赛要求的六个top拿满。

拿满六个的时候她显得精疲力尽,跟平时训练能连着爬五六个小时状态大相径庭。我知道她还是心里很难过。可以说是从期待摘牌的巅峰一下子跌到了不知所措的谷底。

时间还剩下最后半小时。

她说妈妈我很累了不想再爬了。

我说还有半小时,你确定现在就要放弃吗?刚才那个11号路线,我看到一个泰国小朋友她比你矮半个头,你够不到的那个大石头,她是这样这样处理的。你要不要再试一次,因为有的经验是得你自己摸到石头才能感受到的,不是看个视频就能学会。排队的时候正好可以休息恢复一下体力,好吗?

她有点不情愿,但同意去排队。

我甚至担心很可能排不到她,比赛就结束了。

幸运的是,最后5分钟,轮到她了。更幸运的是,这次她没有因为最后5分钟而急躁,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力和耐心,处理好那个难点,并登顶,拿到积分。

我很欣喜欣慰,我知道她的自信在此刻重建,并又一次成长了,好样儿的!!经验值+10000

最终,她无缘决赛,排名U14组第13。

甲米野攀,我们来啦!甲米真的太像阳朔了,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带她去阳朔解锁更多野攀路线。 
 
十月底的秋假,小芽同学在泰国甲米完成了人生首次野外攀岩,还因此知道了一个我国顶流明星里面野攀最厉害的人,哈哈。 

十一月,拿到自己的第一枚金牌
 
在国际学校联赛攀岩顶绳赛中,小芽同学终于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金牌。这块金牌不仅是对小芽同学一年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的鼓励和鞭策。

整场比赛一共30条线路,依旧是难度按数字大小从低到高,得分也从低到高。时间只有70分钟,包括攀爬和排队依次等候时间。这意味着需要舍弃至少一半线路,最大化自己的得分。

她紧接着选择了旁边暂时无人排队的24号和27号线。练出来的肌肉线条不会骗人,她的实力确实增强了一大截。24号线(黄色)是比较难抓也难踩住的薄片型抓点和踩点,但也在3分钟以内丝滑完成了。 
 
27号线(红色)中间那三个三角体的部分对于小芽同学这个身高的孩子确实非常难处理,她也在这条高分线路上拿到了得分。

观察了26,28,29,30号线路以后,她认为挑战过大,费体能,先去完成20号线路,因为20号好像只有2个人在排队等候。 
 
20号这条路线可能是定线员在这里给选手们埋的一颗心理炸弹,“明目张胆”地挑战着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我们发现这条线路没人排队是因为前面尝试的选手都在一开始就掉落了,起步就是难点。

尽管编号20,小芽同学在第一遍尝试的时候也在三分之一处就掉落了,完全没有19号线路的轻松和24号线路的丝滑。

第二次尝试……掉落。我看到她整理了一下安全带和粉包,向我比了个手势意思是“我很好,我有办法”,情绪稳定,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焦躁。

第三次尝试,在掌声和叫好中登顶,用时不到4分钟。此时已经基本奠定了她最后能摘取金牌的积分优势。

赛后她感叹,当实力变强可以完成难度路线,时间就不会浪费在排队上,不用去挤十几二十几人排队等候的线路,失败了想再试一次还要重新排队。  

年度收获

跟大家分享一下,攀岩一年以来娃的主要收获:

心理成长:第一次攀岩比赛面对压力的过度紧张让我和她都强烈地意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开始把情绪管理调整成重点提升的方向。比赛中的紧张让她体会和学到如何调整情绪,面对挑战越来越从容。

奖项与成绩:一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以及校纪录的突破,是她今年闪闪发光的成果。

“感谢这一年的自己,面对每一次挑战都选择了坚持!明年,我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攀岩技巧,在Crank比赛中表现更好。从每一次训练中汲取力量,向更大的目标进发!”

点击“阅读原文”,和作者交流...


-- The End --

获得更多好经验

扫码加入小花生教育微信群👇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

扫码下载小花生App👇

小花生网
分享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探索高效家庭教育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