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为找不到合适的课程资源而烦恼?你是否渴望与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你是否希望参与到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虚拟教研室(VTRS)。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战德臣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数字教育前沿(英文)》)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Joint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Across Universities: Creating a New Model fo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跨域共建虚拟教研室,打造协同教研新形态》)的文章,深入探讨了跨域跨校共建虚拟教研,旨在推动协同教研新形态,提升高校教师教学与研究水平及高校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水平,以应对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研室是大学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开展教学研究的基层教学组织。本文认为,VTRS是在信息社会环境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为目标,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或专业的教师动态组织,联合打造协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教师共同体。VTRS超越了传统教研室时间与空间限制,强调开放、积累和共建共享。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功能,VTRS可以分为三类:面向课程(群)协同建设的虚拟教研室、面向专业(群)协同建设的虚拟教研室,及面向教改新专题协同研究的虚拟教研室。
面向课程(群)协同建设的虚拟教研室
核心功能示意图
虚拟教研室主要具备以下七大特征:名师引领、中心聚焦、平台支撑、样板示范、共建共享、成果积累、质量提升。VTRS由知名教师领导,他们能够组织核心教研队伍、确定研究方向与协调教学研究。VTRS的成员还拥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聚焦特定的课程、专业或教育改革课题进行合作。此外,公共信息平台或智能平台既是VTRS持续运转和积累成果的重要支撑,也是VTRS开展跨区域、跨校、跨学科协同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同时,VTRS要有样板示范,如国家级或省级一流课程、体现特色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可供教师借鉴与使用的教学资源等范例,增强了教师合作建设与共享教育资源的能力,培养了教师主人翁意识与集体意识责任感。最后,VTRS是教师共同体基于公共信息平台积累教学经验、推广应用教学成果的平台,旨在协同积累教学经验,扩大教学成果的应用范围,最终达到提升自己教书与人水平的目的。
面向专业(群)协同建设的虚拟教研室
核心功能示意图
VTRS的建设框架涵盖四个关键要素: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及内容建设。第一,团队建设包括来自不同大学的教师、技术支持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第二,平台建设应具备支持教研室开展协同教研活动;支持教研室以视频会议、语音会议等方式开展协同教研活动;支持教研室实现教学成果的分享、传播与应用等;发布、展现虚拟教研室的活动成精和成果;组织虚拟教研室的各种培训等功能。第三,机制建设包括组织结构、运营规则、共建共享机制和CTR机制。第四,内容建设是平台应设置不同的内容板块,支持课程设计、合作项目和资源共享等活动。
面向教改新专题协同研究的虚拟教研室
核心功能示意图
本文以基于高等学校虚拟教研室平台建立的“计算思维导论课程虚拟教研室”(简称CTV教研室),作为 VTRS 建设的典范,依托高等教育 VTRS 平台,汇聚了来自全国 220 多所大学的 498 名优秀教师。它以“名师指导”模式为基础,围绕计算思维课程和混合式教学改革展开深入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CTV教研室提出了三种核心课程建设方法和三种跨校协同教研教学模型,包括基于知识图谱的教学设计方法(KT-SQEP)、自演化递进式赋能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建设方法(SSEI)、由真人视频向数字人—虚拟场景互动的数字资源建设方法,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校协同教研模式、K + M + N跨校协同实践课程共建共享模式和克隆班1 & 1跨校协同教学模式。
CTV教研室基于虚拟教研室平台的跨校协同教研教学新模式示意图
VTRS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教学和研究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未来,VTRS将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
点击清言智能体,探索数字教育前沿
Dechen Zhan, Xue Li, Lanshun Nie, Songlin Gu, Long Zhang. Joint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Across Universities: Creating a New Model fo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 2024, 1(3): 254‒266
https://doi.org/10.1007/s44366-024-0030-y
识别二维码,免费获取全文
战德臣
战德臣,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二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学校MOOC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质量规范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慕课联盟联席会标准规范宣贯组组长。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暨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获奖者。在慕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方面成果丰硕,建设了《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计算机专业导论》、《软件工程专业导论》、《数据库系统(上):模型与语言》、《数据库系统(中):建模与设计》、《数据库系统(下):管理与技术》、《如何打造金课》、《企业资源规划与供应链管理》等8门慕课,60余所大学选用其MOOC课程,累计选修人数已超130万人次。受教指委、慕课联盟及160余所大学邀请,作特邀报告或专场报告400余场。
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软件工程专委会主任。
他先后完成科研课题十余项。曾主持过“哈尔滨电机厂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等大型信息化应用工程项目,“适合中国国情的可重构ERP系统”“新一代ERP系统”等科研项目,其主持研发的产品《CERP软件系统》已在数十家企业获得应用。取得了如《基于时间-成本双主线的CERP管理模式与系统》《基于模型驱动方法与软构件的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等若干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著书3部,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2项。
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软件体系结构、云服务与云计算、未来互联网软件、云服务平台及其在物流/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企业建模与软件建模技术与工具、模型驱动的软件复用技术、业务过程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现代企业管理与信息工程、企业资源规划与供应链管理系统。
李雪
李雪,工学博士,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软件、智慧教育等。在JCR一区期刊、移动计算领域重要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学研协同计划等项目/课题多项。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1项,101计划核心课程《计算概论》骨干成员,参与建设大学计算机虚拟教研室。
聂兰顺
聂兰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执行会员,IEEE会员,黑龙江省工商联执委、咨议委委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软件,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实时系统。已主持完成国家级、企业项目多项,成果在Proceedings of the IEEE、ACM Trans等期刊和 AAAI、FPGA、ICCPS等会议上发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突出奖,编著教材多部。
谷松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务处副处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校区《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信息基础》课程负责人,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推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教师团队成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办公室副主任,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CMOOC联盟)办公室副主任。
主持参与各类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主持5项、参与1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3部。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全国首届教材建设二等奖;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校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校区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课程思政竞赛二等奖;优秀教学案例奖等各类教学奖项31项。
张龙
张龙,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数字教材出版办公室,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CCF专业会员。同时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专家、教育部系列“101计划”教材建设专项工作组组长、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秘书长。策划的多种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或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参与申报的教学成果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论文解读 | 系统性文献综述: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主编/联合主编】
【执行副主编】
期刊特点
1. 国际化投审稿平台Editorial Manager方便快捷。
2. 严格的同行评议(Peer Review)。
3. 免费语言润色,有力保障出版质量。
4. 不收取作者任何费用。
5. 不限文章长度。
6. 审稿周期:第一轮平均30天,投稿到录用平均60天。
7. 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
8. 通过Springer Link平台面向全球推广。
在线浏览
https://journal.hep.com.cn/fde
(中国大陆免费下载)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366
在线投稿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fode/
联系我们
fde@hep.com.cn
10-58582344, 10-58581581
HEP
Springer
FD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谭方正
联合主编:杨宗凯 李永智
CN 10-1952/G4
p-ISSN 2097-3918
e-ISSN 2097-3926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
《数字教育前沿(英文)》编辑部
电子邮箱:fde@hep.com.cn
电话:010-58582344, 010-5858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