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池与山王殿|《威远文史抹烟》陈廷德

文摘   2024-12-17 06:01   四川  


白龙池位于威远县山王镇白龙村的威远河葫芦峡谷右岸溪水中,白龙村因有白龙池而得名。白龙池是威远河上最著名的一处深潭,潭底有一眼地下大泉水,常年不断地为威远河补充着地下水资源。白龙池是一处亘古未变的自然名胜,民间至今流传着白龙池的美丽传说:小龙女(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到人间帮助青年后生打井找水,并结为夫妻,过上了一段男耕女织、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被捉回龙宫前,小龙女就地滚身变成一条白色蛟龙而去,从而留下白龙池滚滚泉水,千秋万代造福人间百姓。白龙池的传说描述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我虽未去过白龙池边,但也曾听长辈们讲过,在山王镇象鼻岭古道崖壁石刻土地神龛上,有古石刻神龛楹联:“象鼻岩边日过几千好汉,龙池河上岸住数百人家。”这幅楹联较为生动地描述了古代威远人在葫芦峡谷河岸渔樵耕读、倚池聚居的情景,令人浮想。山王镇场今简称山王场。虎是山中之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白虎是西方保护神有肃杀之威,虎神具有避邪消灾、惩恶扬善、祈丰致富、善结良缘等神力。山王场因场中有供奉虎神的庙宇俗称山王殿而得名,而山王殿又是山王场的古名称。今年63岁的唐泽林老师世居山王场,据他的父辈讲述:山王殿庙宇位于翠峰山顶,即今山王镇政府府邸,殿中仅供奉虎神,庙宇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宋朝以前的史料中,白龙池被称为龙龛,山王场则是有场而无名称(可能是供奉虎神的庙宇山王殿还未修建的原因)。南宋《舆地纪胜》在荣州景物条目下记载:“婆日市,古城在(威远)县西北五十五里,旧经云:唐武后朝(690-705)置,以煎炼硫磺。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有山极高,下有穴名龙龛,出水如乳色,每春月浮污泥,俗呼为龙转,及夏方洁。引龛水堤之使本与溪混就採山茆覆水面,数宿硫磺即散凝其上,乃聚镕之山,五里外茆则不住硫磺,旁有艾壩力倍常艾,旧大雪环山五里余不积,其异如此溪有鱼,俗呼为硫磺鱼。”。《舆地纪胜》在荣州古迹条目下又记载:“婆日市故城,在县西北五十里,旧经云:唐武后朝置,以煎炼硫磺。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舆地纪胜》这两条史料表明:一是婆日市故城,因煎炼硫磺于唐武则天称帝时置,与唐初置的古婆日县(627-634)和《元丰九域志》记载并以首镇表述婆日镇(今严陵镇)为威远县县治所在镇有明显不同。婆日市的名称,可能是为追忆古婆日县而取名,仅是一个寄托名而已。婆日市故城位置,应位于今新场河岸的新场镇老场至新场之间。二是史料中关于县城与“龙龛”的位置距离和龙龛“出水如乳色”的描述,笔者认为与白龙池十分吻合。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的威远先辈们在龙龛(今白龙池)水中采聚硫磺原料的方法和过程(以支持婆日市故城的硫磺煎炼产业),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三是史料中关于“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有山极高,下有穴名龙龛,”的描述,笔者认为这伴随龙龛水而存在的“一场”就是今天的山王镇场,即山王场是一个唐朝时期就已存在的千年古场,只是古场那时还没有名字。而“有山极高”这一山就是今天的芦高山,威远芦高山海拔846米,它是荣威穹窿东侧山脉的最高峰,从葫芦口水库坝基海拔340米看,芦高山峰顶到白龙池岸边垂直落差已近500米。四是由于婆日市故城煎炼硫磺,或新场河上游也存在与龙龛 “出水如乳色” 相似的泉水,这是新场河的古名称“硫磺川”出现在清初《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的主要原因。
白龙池和山王殿又何时得其名的呢?清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山川》记载:“白龙湫,县北四十里,溪有深潭号为龙洞,俗传古有白龙潜于其中,后震电奋飞而去,遇大旱不涸。”查阅字典,湫字字义为水池,白龙湫的含义就是白龙池。乾隆《威远县志——建置》在镇场篇五乡今集场条目下又记载:“山王殿,场期四、七、十日,有猪市,离城三十里。”清嘉庆《威远县志——建置》记载:“山王殿,县北四十里”、“白龙寺,在白龙池,县北四十里”。嘉庆《威远县志——水利》又记载:“(威远)正河自分水岭发源,出土河沟,过上观音滩,下白龙池,至刘家滩,回环曲折绕县城,下流至下观音滩止。车堰地名现在人名备录:…白龙池,周奇荣筒车一架。”由于清乾隆《威远县志》收录了明天启《威远县志残稿》(1621——1627)的史料,因此白龙湫和山王殿的名称可能出现在明末清初,而白龙池的名称则出现在清朝中后期。
1979年,在威远河葫芦峡谷葫芦口,高71米的葫芦口水库大坝拔地而起,高峡出平湖,白龙池因此而淹没于水库水面之下数十米深的河谷谷底。今天的白龙池虽然已沉睡在葫芦口水库库底,但是它仍然在默默无声地喷涌着泉水,滋润着威远河流域的土地和百姓。而白龙池的美丽传说和葫芦峡谷白龙池边的山水人文风景,将永远留在威远人的记忆里。
二〇一三年五月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至群、朋友圈

投稿请发752911920@qq.com

在此鸣谢




威远的早期文史,犹如淡淡的一抹烟云,飘散在茫茫的时空中。
《威远文史杂俎》(威远新出内(2011002))收录了作者十年来关于威远历史文化的调研文章和习作,所录文章绝大部分首发于逐日网,部分文章曾在《长江周刊》、《威远宣传》上发表。
《威远文史抹烟》(威文广新出内(2014)06号)作为《威远文史杂俎》的续篇,辑录了一些与威远文史相关的史志和民间点滴史料,以及作者近年来的调研文章。在这些调研文章中,作者对于早期威远县建置沿革史料相关问题。
《威远文史风微》(威行审内[2024]05号)编撰了一些与威远文史相关的点滴史料,大多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整理的小文章。在这些小文中,作者对威远穹窿古砦群等遗址遗迹相关的文史研究,阐述了一孔之见,供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陈廷德,男,属马,网名马大哥。上山下乡前,曾当过工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兽医学士。曾先后担任威远县畜牧食品局副局长、高级兽医师,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