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杆子高八尺,为什么是八尺,现在还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经过精密的数学计算。这个我们不去讨论。
他们经过测量,在洛阳太阳影子最长为一丈三尺五寸(相当于现在的13.5尺),最短为五寸(最短相当于现在1.5尺)。
现在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都出现在冬至。那时的正月,就相当于现在的十一月,因为冬至在十一月。
这个风俗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一直到汉武帝,汉武帝重用使用夏历,不使用周历,夏历的正月就相当于现在的正月。为什么改呢?
所以冬至的“靠山”是太阳,年的“靠山”是月亮,冬至自然大如年。
到唐宋,冬至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成为官宦宫廷人士祭天祭祖的重要日子,看得出来有关冬至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冬至不同寻常,与以往不同且被称为六十年难遇。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阳气开始回升的时刻,因此这个节日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日子。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等。同时,冬至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二、冬至的文化内涵
阴阳调和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调和的象征。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互换的时刻,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因此,冬至这一天,人们会注重阴阳调和,以求达到身体健康、长寿的目的。
2. 团圆和家庭观念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和家庭观念的象征。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同时,冬至也是家人表达亲情和思念之情的日子,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
3. 祈求丰收和平安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求丰收和平安的象征。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天地万物生长收藏的季节,也是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时刻。因此,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三、冬至的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羊肉等温补食物的习俗,寓意驱寒保暖、迎接新春;南方地区则流行吃汤圆,象征团圆与和谐。
中国民间有“冬至进补”的说法。人们认为在冬至这一天进补可以更好地吸收营养,增强体质。常见的进补食物包括羊肉、鸡肉、红枣、桂圆等。
2. 祭祀习俗
冬至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在唐宋时期,冬至便已成为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一天会亲临郊外,举行盛大的祭天大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百姓们则会在家中向逝去的父母先辈祭拜,以示缅怀与敬仰。
3. 其他习俗
九九消寒:冬至过后,我国各地将迎来“数九寒天”。所谓“数九”,正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的,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便是“九尽桃花开”。民间流传着各种记录“九九”八十一天的习俗,表达着人们盼望长冬尽快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美好心愿。
赠鞋:在冬至节,民间有赠鞋的习俗。这主要是因为冬至之后天气越来越冷,送鞋子给亲人朋友可以表达关心和祝福。同时,人们还相信冬至赠鞋可以带来好运与吉祥,为长辈的健康与长寿祈福。
藏冬冰: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到河里凿冰块,然后藏到家里的地窖里。这些冰块在来年夏天可以用来制冷饮或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
画消寒图:消寒图是冬至节的一种特色活动。人们会在纸上画一枝梅花或是一个九宫格,每天在上面涂上一笔或是一个颜色,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来临,梅花或九宫格也完成了,象征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
酿米酒:在苏州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制作米酒来饮用。他们会将糯米洗净、蒸熟后放入酒曲进行发酵,待米酒酿成后便可饮用。
总之,冬至不仅是自然界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也承载了人们的各种美好祝愿。
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至群、朋友圈
投稿请发752911920@qq.com
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