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又称“至日”、“短至”、“日南至”等。《三礼义宗》释意道: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
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光照回转,冬天已“尽”,故为至。
《月令章句》中则把“至”解释为“三极”:冬至为三极。昼漏极短,去极极远,晷景极长。
而其内涵基本在《三礼义宗》所说的“日行南至”中所有包含。冬至的气候特点是“阳气始生”,如《史记·律书》中载: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虽然此时阳光开始回照,阳气始生,但此时气温并未回暖。《五经通义》曰:冬至阳动於下,推阴而上之,故寒於上。阴气被阳气推动,寒气积于上,所以还需要经历“小寒”和“大寒”的持续寒冷。而冬至三侯也都是围绕着“阳气始生”而产生的。
【冬至·三候】冬至三侯: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蚯蚓结。相传,蚯蚓是一种阴曲阳生的生物。在冬至之前,天寒地冻,属六阴寒极之时,因阳气未动,蚯蚓屈首下向。待冬至时节,阳气已动,蚯蚓便会回首上向,所以身体屈曲而成结。
【二候·麋角解】麋角解。夏至鹿角解,冬至麋角解。解,角退落之意。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所言。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所以夏至一阴生,鹿感阴气而鹿角解;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解。就是因为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
【三候·水泉动】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所以阳生而动。冬至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动耳。泉水为地下水,冬至前地表水干涸,待阳气初生时,地下可以最先感知到阳气萌动,所以水泉动。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
版权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至群、朋友圈
投稿请发752911920@qq.com
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