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赤水 |王大勇

文摘   2024-12-17 06:01   四川  


题记:赤水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黔北边境门户和水陆交通要冲,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最早的县级地方组织诞生在这里,党领导赤水人民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名扬中外,成就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引以为自豪的得意之笔。赤水市委党研室通过查阅史料,核对史实,系统梳理中央红军及红军游击队“一渡赤水”前后在赤水县境内﹙含时属赤水县土城、醒民、隆兴3区,此3地1965年行政区划调整为习水县,不含时属习水县官渡、长沙2区﹚的活动轨迹,揭示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以期推动赤水红色旅游的跨越发展。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随即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之战的帷幕。自此到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巧渡金沙江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毛泽东主席的指挥下,红军在黔北川南狭小的地域与空间里,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反复4次渡过赤水河,迫使敌军疲于奔命,并将其甩在古蔺周围与赤水河沿岸地区,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成就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引以为自豪的得意之笔和神来之笔,被人誉为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绝笔。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把长征称作人类社会的第五大史诗(另外的四大史诗是:以色列人出走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和美国人拓荒西部),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和无与伦比的,并认为如果拿其他四大史诗与长征相比,都将会黯然失色。而从史实角度来说,“四渡赤水”又是长征伟大史诗中最璀璨、最精彩、最绚丽的华章。



一、
“四渡赤水”战役的背景


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开始在党内占据领导地位。1934年1月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大转移——长征。11月下旬,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已从出发时的86000人减至30000余人。12月,敌人调集重兵,准备围歼向湘西转移的中央红军。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西南边境的通道县城,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和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赞同,但总负责博古与顾问李德仍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计划。15日,中央红军攻占黔东南的黎平县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扩大会议,肯定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的主张,通过《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中央红军在黎平作短暂休整后,挥师向贵州腹地挺进,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瓮安县境内)。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渡过乌江,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革命根据地。会后,中央红军分三路从瓮安的江界河、余庆的回龙场和遵义的茶山关强渡乌江。7日,中央红军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取得长征以来最长的休整时间。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老城柏辉章公馆召开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揭露和批评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李德、博古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作出抢占赤水桥头堡、北渡长江建立川西北根据地的决定,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地位,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
“四渡赤水”战役的概况

遵义会议期间,蒋介石对“围剿”中央红军作出新的部署,调集嫡系部队和川、黔、湘、滇、桂5省地方部队150多个团、40余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将中央红军压迫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然后“聚而歼之”。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以红1军团为右路纵队,红3军团为左路纵队,红9军团、军委纵队及红5军团一部为中路纵队,红5军团为全军后卫向北开进。20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指出:“我野战军目前的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钳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向赤水地区急速推进,准备从赤水地区跃入川南,从泸州与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从而拉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1月24日,中央红军右路纵队进占赤水土城(今属习水)。25日凌晨1时许,红2师5团2营夜袭猿猴(今元厚)渡口西岸的侯之担部守军,经2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抢占了猿猴渡口。25日晚,红一军团司令部进驻猿猴场。26日,红一军团1师与川军章安平旅激战于距赤水县城12公里的黄陂洞、重盘一带,红军失利,向南后撤。27日,红一军团2师与川军达凤岗旅激战于复兴场,红军失利,撤出复兴场(今复兴),退守丙滩(今丙安)。26日,红九军团与川军徐国宣部激战于箭滩,战斗失利后退守习水县城(今赤水官渡);27日,抵达古葫(今葫市);随后,派出一部在穿风坳一线阻击复兴追来的川军。28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军委纵队、红一军团2师与川军刘湘部郭勋祺旅、潘佐旅和廖泽旅激战于土城青杠坡一带,红军失利。是日15时许,毛泽东在土城召集政治局常委和军委负责人开会。会议决定放弃红军攻占赤水县城,在四川南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的战略计划,一律轻装从猿猴、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地区推进。29日凌晨3时,中央军委向各野战部队发出《渡赤水河行动部署》。是日晨,部队开始渡河(一渡赤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中央纵队、左纵队从土城的浑溪口、罗染坝浮桥渡过赤水河。林彪指挥右纵队在猿猴的沙沱、川祖庙浮桥渡过赤水河,从马鹿坝进入四川古蔺县境。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河后,转战来到扎西。期间,中央政治局在扎西东南的大河滩召开会议(即扎西会议),总结土城战斗经验教训,分析研究敌情变化,根据毛泽东向北转移、寻找时机、主动消灭敌人的建议,作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的决策。2月15日,朱德总司令下达《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的命令。18日至20日,红军从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淋滩等渡口二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后,红军部队兼程疾进,于24日袭占桐梓;26日攻克娄山关;27日再占遵义城;28日,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于遵义的红花岗、老鸦山、碧云峰一带,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吴奇伟部和王家烈部2个师又8个团,俘虏国民党军3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轻、重机枪数十挺,子弹10余万发,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月2日,蒋介石飞抵重庆“督剿”,并制定“南守北攻”和“碉堡推进”的作战方针。为打乱国民党围剿军的部署,中央红军主力向仁怀推进。3月15日,中央红军攻打仁怀鲁班场。16日至17日,中央红军主力分别在茅台镇的银滩坝、中渡和下渡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境。此时,蒋介石以为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正当蒋介石忙着调兵遣将,企图再次对中央红军形成包围的时候,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等地四渡赤水河。中央红军渡过赤水河后,调头向南,从国民党军的间隙中穿插急进。30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接着,中央红军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4月9日,中央红军出其不意,从贵阳、龙里间越过公路,向国民党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中央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主力随即向西北方神速前进,直抵金沙江畔。5月3日晚,中央红军中路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占领绞平渡,并偷渡成功。至5月9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运动战。战斗时间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111天)。战斗区域包括贵州、四川和云南3省的广大地区,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下,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发扬运动战的特长,纵横驰骋于川黔滇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围困之间,声东击西、出奇不意、避实击虚,陷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于徒劳往返、疲于奔命的境地,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毛泽东运动战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认识“四渡赤水”时,一定要看到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运动战理论的伟大,而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红军在赤水河上往返渡了4次。事实上,“四渡赤水”,只是为了方便称呼而取的名称。“四渡赤水”的实质内容,不论是从战术思想来看,还是从战略思想来看,抑或是从体现出的革命精神来看,都远远超出了“四渡”。


三、
红一军团在赤水的活动轨迹

1月21日,作为中央红军右路的红一军团从桐梓松坎出发,经綦江石壕进入习水县境,占领温水场。22日经良村、大安坝、图书坝占领东皇殿。24日经三元场进至土城场,击溃防守土城的黔军侯之担部刘翰吾旅3个团。红一师作为红一军团的前卫部队,在土城稍作休息停留后,立即沿赤水河右岸向下游赤水县城疾进。24日傍晚,前卫红二团抵达猿猴。防守猿猴场的黔军两个连,早已渡过赤水河,凭借山上的碉堡与滔滔赤水河与红军对峙,并将渡船控制在河西岸。当天夜晚,红二团组织起突击队,乘夜色掩护,向西岸黔军发起攻击,在强大火力支持下,泅渡到赤水河西岸,将惊慌失措的黔军打得落荒而逃,顺利夺取猿猴渡口。同日,红一军军团部随红二师从图书坝出发,经东皇殿进入赤水县境,从三元场、枫村坝进至土城镇,当晚驻扎土城。当天,川军刘湘已令章安平旅、达凤岗旅渡过赤水河进入黔北,阻止红军入川,可惜此情报未能被红军截获。
1月25日,红一师从猿猴出发,沿赤水河继续向赤水县城进军。经陛诏、小金驿、金沙、古葫、小关子直抵旺隆场,沿途未遇敌军阻击。当天,红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黄甦率师部进驻旺隆场,前卫已达泥池沟、七里坎一带,向县城方向警戒。同日,红一军团军团部从土城出发,进驻猿猴场。红军政工宣传人员通过张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刷写标语,向在场群众表明红军的性质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及奋斗目标,并在沙沱渡口的河滩上召开群众大会,将收缴场上土豪劣绅的粮食、食盐分给群众,让穷苦百姓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当天,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已从合江九支渡过赤水河进入赤水县城,并决定26日分两路向土城方向推进,章安平旅为左路,沿贵赤公路(仅有路基)向南出击,达凤岗旅为右路,沿赤水到土城传统商旅大道向复兴场、丙安场方向出击。川军的行动未被红军发现,红一军团各部仍按占领赤水、突入川南行动计划执行。
1月26日早上,红一师从旺隆一带出发,前卫红三团前锋人员乔装成农民送铺草翻七里坎,经五皇庙(即新店)到达离赤水县城约12公里的重盘附近,与从县城出发的川军章安平旅第一团相遇,盘查中因口音不对露出破绽,随即展开激战。川军利用由上而下的有利地位,迅速抢占右侧鸡公坳高地与左侧碉堡,将红一团压制在狭窄的沟谷地带。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红一团占领黄陂洞高地,后续部队已赶到,攻占鸡公坳高地,将川军击溃至重盘一带,但占据左侧高地的川军凭借碉堡与红军形成对峙。刘湘得知章安平部在赤水县城附近遭遇红军后,立即电令达凤岗部增援。下午,已前出复兴场的达凤岗旅黄团取捷径到达黄陂洞战场,随即投入战斗。三块石、月亮田高地相继被川军占领,同时川军对占据鸡公坳、黄陂洞高地的红一师发起一轮又一轮进攻,与红军形成长时间的拉锯战,双方伤亡颇大,形势越来越对红军不利。为避开敌人的优势力量,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决定撤出战场,退回旺隆场,另择通路进攻赤水。傍晚,红一师撤出黄陂洞战场,占领要隘七里坎,退防旺隆场一带。师部仍驻旺隆场,并将重盘遭遇战情况及川军已从北进入赤水消息电告军团部。川军已未敢贸然尾追,只进至七里坎一带设防。
25日,红二师按军团部命令离开猿猴场,继续向赤水城进发,红一军团部次日离开,随红二师前进。部队到距猿猴场下游10里的陛诏,架设浮桥渡过赤水河,作为攻击赤水城的左翼,沿川黔商旅古道,经天恩桥、古家礌、穿风坳、瓦店、柏香林直抵古镇丙滩场宿营。丙滩场原驻有黔军侯之担一个营,因听说红军沿赤水河右岸向旺隆方向出击,认为红军不可能到丙滩,按兵不动,当正午时分红二师先头部队出现在五里坡,才慌了手脚,过风溪口浮桥撒腿往县城方向狂奔而去。红二师前卫部队未费一枪一弹占领丙滩,稍作休息停留后立即沿大路追击逃窜的黔军继续前进,在风溪口顺利通过浮桥,进入赤水河东岸地区。此时,川军达凤岗旅除先期到达复兴场的先头团奉令增援黄陂洞章安平旅外,其余各部已于下午陆续抵达复兴场,在场头朝阳寺、叫化营、水合背一带高地构筑阵地和依凭碉堡设防,向风溪方向警戒。26日,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红二师前卫部队迅速抢占白岩背、水垴上、袁家田、红岩寺一带高地,与川军达凤岗旅相对峙。当天下午,林彪、左权等率红一军团部到达丙滩场,在场中设立指挥部。而此时红一师在黄陂洞与川军发生遭遇战失利,已退回旺隆场,未能按计划推进至赤水县城。为完成中革军委下达北出赤水、跃进川南、抢渡长江的战略计划,林彪、左权与红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等人在丙滩商议,红二师继续按原计划向赤水城攻击,以牵制川军,减轻红一师正面压力,实现攻占赤水城的目标,为中央红军顺利实现北渡长江打开通道。
1月27日,川军达凤岗旅向白岩背一带红二师前卫部队发起攻击,遭到重创,被击溃退回水合背、叫化营一带高地。红军乘势突进复兴场,从下场口向水合背高地守敌发起进攻。川军在水合背居高临下,将场口用火力紧密封锁,红军多次攻击均未能冲出场口,凭据栅门与川军形成对峙。此时,川军派出一支偷袭部队从赤水河边隐蔽向下场口栅门运动,穿过连接河边的小巷,从侧面向正在与水合背正面之敌激战的红军发动突然袭击,一名红军指战员中弹牺牲。防守在栅门的红军一面防备水合背之敌乘机冲进场来,一面组织火力将偷袭之敌压制在小巷内,迫使其丢下数具尸体后,仓惶往河边逃去。但随着川军投入更多的兵力,战斗更加激烈起来,为避免被川军围困于复兴场上,进入场内的红军从下场口边打边撤,退回白岩背一边高地。此时已是下午,土城青杠坡大战在即,由于敌情发生变化,战况异常激烈,为消灭追敌川军郭勋祺、潘佐部,遏制追兵势头,中革军委下令进攻赤水受阻的红一军团取消攻占赤水县城的计划,军团部与红一师、红二师返回猿猴集中待命,以红九军团在旺隆至猿猴间迟滞赤水方向推进之敌。红一军团指挥部接到中革军委命令后,分别向旺隆的红一师和前至复兴的红二师下达作战命令,并改后卫为前卫,率军团部离开丙滩场,再翻穿风坳,从陛诏浮桥再过赤水河,当晚驻扎猿猴场。红二师接到军团部命令后,开始脱离与川军达凤岗旅的接触,以小股部队殿后阻击追敌,大部队有序的向丙滩方向撤退。川军见红军后撤,立即组织追击,以一个团兵力紧紧咬住红一师掩护部队不放。红一师师长陈光下令已转移至风溪口准备过浮桥的红军一部,立即返回配合后卫痛击尾追之敌。随即,红二师全部从风溪口浮桥渡过赤水河,并将浮桥拆毁,以阻川军追击,并从容地沿赤水河西岸向丙滩场方向转移,往猿猴集结。
同日,从黄陂洞退回旺隆场一带的红一师已接到军团部命令,停止执行攻打赤水城计划,开始向古葫、猿猴一带收缩集结,准备增援土城青杠坡战斗,向赤水方警戒和迟滞川军南下部队推进速度,交由红九军团负责。上午,红一师主力在师长李聚奎率领下离开旺隆地区,经小关子、葫市、大金沙返回猿猴,以红三团二营为全师后卫,继续在旺隆一线阻击南来的川军章安平旅,以迟缓其推进速度,保证土城战斗的胜利。中午,从七里坎一线前推的川军在旺隆场附近与红三团二营相遇,开始向红军阵地发起一波一波的攻击。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红三团二营阵地始终未失,此时,川军援军继续从七里坎方向增援,见于已经达到迟缓敌人推进速度的目的,红军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后,顺利撤出旺隆场及附近阵地,向小关子、古葫转移。为防止川军紧追不舍,红三团二营指挥员决定留下一个班红军,利用柏杨坎有利地形,掩护营主力转移,并力争天黑前脱离于川军接触归还建制。留下来的红军战士立即在柏杨坎高地构筑工事,等待川军的到来。川军在旺隆场约作短暂休整后,以其第三团第二营沿贵赤公路搜索前进。大约下午4时左右,川军到达柏杨坎,遭到防守在此的红军迎头痛击,被堵在柏杨坎下不能前进,立即退到附近高地设防,一面组织火力压制,一面发动攻击,但几次冲锋均被红军击溃,无法打通前往古葫之路。川军见正面攻击不能奏效,又派出一个营从左翼孙家岩向白杨坎运动,对柏杨坎防守红军实施包抄,将红军压制在不到一里的山坳里。防守柏杨坎的红军战士利用地形,向两面围攻的川军予以打击,激战一直进行到黄昏,直至全部牺牲,川军才占领柏杨坎,在柏杨坎、旺隆一线构筑阵地,不再继续向前跟进。
1月28日,红一军团军团部与红二师已驻进猿猴场一带,红一师正沿贵赤公路向猿猴集结。中革军委见于青杠坡战斗已形成胶着状态,川军从四面纷纷向赤水地区涌来,下令红一军团红二师必须于28日晨从猿猴场出发,迅速赶到水狮坝作为青杠坡战斗的预备队。军团长林彪接到中革军委电令,立即命令红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迅速集合部队赶往土城水师坝待令,听从中革军委命令行动。下午,红二师赶到待命地水狮坝。中革军委向红二师通报前指电令,决定让其加入红五军团方面的突击,力争将川军赶回东皇殿。随即红二师与红五军团主攻部队向川军占领的山头发起进攻,经过一番激战,红二师攻占永安寺敌指挥部,红五军团已收复早先失去的几个山头,将川军赶回枫村坝一带,但直至傍晚仍未将川军撵回东皇殿,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与中革军委领导人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愈来愈危急的情况,一致同意毛泽东提出的暂时放弃经赤水城“北渡长江”计划,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一带前进。同时,红一师已从古葫返回猿猴集结,防守穿风坳的红二师后卫已将阵地移交给红九军团,于当日傍晚到达猿猴归还建制。
1月29日凌晨,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一渡赤水河作战命令,决定分左中右三路,在土城、猿猴两地西渡赤水河,乘敌不备进入古蔺、叙永一带。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军委二、三纵队、上干队为右纵队,以猿猴为渡河地。军团长林彪接到中革军委电令后,立即在石梅寺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在赤水河上搭建浮桥和部队渡河后行军路线。随后负责搭建浮桥的部队开始集中停靠在猿猴场的木船,征集搭建浮桥所需器材,很快在沙沱渡口和川祖庙(今赤水七中)搭建起两座浮桥。早上,红一军团各部开始按部署渡河,并以红一师为前卫向古蔺出发。同时,军委二、三纵队与上干队开始从土城出发,沿贵赤公路向猿猴渡河点集结。红二师按照红军前线指挥部的计划,配合红五军团兄弟部队,向川军防守的寒棚坳等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以制造出红军仍在土城,要与川军在青杠坡决战的假象,然后撤出战场,向猿猴疾进归还建制,准备渡赤水河。从猿猴西渡赤水河的红军右纵队,分别从大岭、小岭、沙沱沟、油槽沟、石梅沟向古蔺进发,一路经九角洞,翻南天门,从洞坪、碓窝坪进入古蔺,一路经桥沟头、罗家槽、九里十三湾、坭河至马鹿坝,一路从石梅寺进老岩沟,过梨枣树,经泥河老房子,翻红石梁子至马鹿坝。当天下午,红二师、红九军团最后通过沙沱、川主庙浮桥,渡到赤水河西岸,担任守桥的红一师后卫部队立即将浮桥拆毁。直至傍晚,从丙滩出发的达凤岗旅才前至穿风坳,从旺隆出发的章安平旅才进至古葫。直至1月31日,从猿猴一渡赤水河的红一军团各部才完全经马鹿坝和邵家坡、店子坝进入古蔺。


四、
红九军团在赤水的活动轨迹

1月19日,红九军团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开始从绥阳、湄潭和牛场一带向桐梓转移,军团部进驻绥阳县城。20日,经遵义县四面山,沿仁江河进驻泗渡站。21日,经娄山关入桐梓县境,前卫部队进至楚米,军团部至板桥。22日,红九军团前卫从楚米至九坝,进至习水县官店;军团部出娄山关,进至桐梓县栗子坝。23日,前卫经双龙场、葡萄坝、吼滩,进至良村;军团部经九坝进入习水县,从官店、双龙场,进至葡萄坝。1月24日,红九军团按照中革军委命令,改属右纵队,配合红一军团进攻赤水县城。红九军团从良村调头向北,沿鳛水河,经程寨、沙坝场,在大白塘击溃习水县保卫团的堵截,当晚驻大白塘;军团部进至程寨。

1月25日,红九军前卫部队从大白塘出发,经高嵌口,沿习水河边大道进入习水县石堡乡(今赤水市石堡乡)境,经状子田抵达石堡寺(即石堡场)。石堡渡口的渡船已被乡长何有夫下令沉没,无法渡河。红军进场后,仅见到石堡场一向胆大的袁正杰、陈冯氏2位妇女,立即对其进行询问,并要求她们帮助带路。两人顺着习水河边大路,带着红军到达马滩黄桷树下休息时,红军向二人问清到习水县城官渡沿河渡口情况后,给二人开出路条,让其回石堡场,然后从长滩子开始渡习水河。红九军团全部从这里涉水过河,沿东岸向官渡推进,经大滩、来苏渡至大渔湾,在此分为两路,一路继续沿东岸前进,一路由此渡回习水河西岸,向官渡镇对岸的塘村坝推进,以包抄官渡。下午5时,红九军团占领习水县城官渡,当晚军团部已到达并进驻。为方便行动,红九军团在官渡场猪市坝与对岸王爷庙的习水河面上搭建起浮桥,并分驻王爷庙、塘村坝、银鼎上、干葫芦等高地上,场上红军主要驻伪习水县政府、黑神庙、万寿宫及场外龙宝山碉楼、大坟坝碉楼、老房子等,在余家嘴设立电台与中革军委联络。

同日,驻合江县城的川军特遣支队(川军第一师三旅第七团)徐国瑄接到命令,向习水县城开进,配合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军北上入川,实现川军“北防南攻”的计划。经马街、堰坝、虎头,从磨刀溪进入习水县境,至长沙嘴(今长沙镇),遇从县城官渡逃来的习水县长黄雨苍一行人,得知红军已从大白塘向合江而来的消息。当晚,徐国瑄团前卫进至箭滩,团部驻缠溪(今赤水市长期镇)。

1月26日早上,红九军团前卫部队从官渡出发,沿习水河东岸向合江前进,部队前至官渡下游5里远的麻嵌、猴子田一线,与从箭滩场前来的川军前卫部队相遇。双方经短暂交火,分别后撤强占有利地形。红军从青龙坪、独木箐山埂,占领洗马塘高地构筑阵地;川军从林湾子、岩层头,占领团山包高地,隔洗马塘溪沟与红军对峙。双方占领阵地,先后互相攻击,激战两小时,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尽快消灭阻截川军,军团长罗炳辉除派出增援部队至洗马塘阵地外,还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打响后,川军已加快各部前进速度,以支援麻嵌一带前卫部队。战斗一直延续到下午,双方攻击均未奏效,形成胶着状态。红九军团在麻嵌的战斗,虽然给红一军团在赤水方向的行动有一定支持,但未能实现前出合江打乱川军部署,为避免与川军在此纠缠而失去灵活性与机动性,决定主动撤出战斗,返回官渡另觅战机。此时的川军也因遭到红军顽强的打击,伤亡甚重,且仅一个团孤军前进,恐遭红军伏击,因而,当红军主动后撤时,也不敢冒然追击,只在团山包一线加固阵地,向官渡方向警戒。红军撤回县城官渡后,军团部立即将战况电告中革军委。此时,中革军委已收到红一军团在黄陂洞受阻消息,因此要求红九军团放弃沿习水河北出合江计划,向红一军团靠拢,作为红一军团后卫,负责向赤水方向警戒与阻击章安平旅与达凤岗旅的南进,以保证红一军团返猿猴集结,准备参加歼灭郭勋祺旅的土城战斗。接到中革军委命令后,军团长罗炳辉立即召集会议进行部署,各部队开始作转移准备。经过短暂的休息与吃饭,前卫部队率先从浮桥渡过习水河,经五里坎、鸡花坝、矮南垭、鸡飞岩等地,翻过二郎坝大山向葫市场挺进。随后,各部队随军团部相继离开官渡,向葫市场进发,负责守卫浮桥的部队在后卫部队过完后,立即将浮桥拆毁,此时已将天黑,但未见到川军的影子。直到红九军团离开官渡近3小时,川军徐国瑄部才在8时左右进入官渡,并给总指挥潘文华发出收复习水县城和“击溃”红军的捷报。

1月27日上午,经过一夜的行军,红九军团翻越二郎坝,经杉树坪、四合、沙坝、金竹等地抵达葫市场。此时,红一军团1师还在旺隆场,罗炳辉一面派人与红一师联络,一面电告中革军委已从官渡转移至葫市场的消息,并按命令在葫市一线构筑阵地,掩护红一师转移,下令所属各部抓紧时间休息和补充给养。中午,从旺隆场转移的红一师各部陆续经过葫市场,师长李聚奎向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交换川军章安平旅及川军在赤水地区的部署后,离开葫市场前往猿猴。当天,从七里坎一线出发的川军章安平旅,在红军主动后撤后,占领旺隆,又因在柏杨坎受阻,晚上退驻旺隆场。同时,因红一军团二师在复兴场受阻,并奉令返猿猴,中革军委命令红九军团除要担负防堵旺隆场方向川军章安平旅以外,还要派出一支部队到穿风坳,接替红二师后卫,担负警戒从风溪口、丙滩方向而来的达凤岗旅。

1月28日,红九军团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派出一支部队从古葫场渡过赤水河,从燕溪子渡口进山,由箐山口、长五间、杉木埂,翻越雷公背抵达穿风坳,与防守于此的红二师后卫进行简单的交接手续,开始进入阵地,向丙滩方向警戒。红九军团主力也开始离开古葫场,沿赤水河岸的大路,一面警戒旺隆方向的川军达凤岗旅,一面有序的向猿猴收缩。由于章安平旅在黄陂洞、旺隆和白杨坎与红一师激战死伤惨重,虽然占领旺隆场并向前推进40余里,但已不敢贸然与红军接触,继续在旺隆场一带徘徊不前,从而使红九军团能够从容的往猿猴前进。同时,进至丙滩场的川军达凤岗旅,停留在丙滩与风溪一带,因而,防守在穿风坳的红军也未与川军直接见面交火,当晚驻穿风坳。

1月29日,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九军团与红一军团等组织成右纵队,从猿猴渡口的沙沱、浮桥渡过赤水河,红一、九军团分别从猿猴的大岭、小岭、沙沱沟、油槽沟、石梅沟、陛诏沟、葫芦垴、丙滩等地出发,分五路向四川古蔺方向进发。一路经九角洞,翻南天门,至洞坪,到马鹿一路经石梅沟、陛诏沟向马鹿推进;一路从葫芦垴、丙滩穿风坳到泥河沟老房子,与从小岭翻张家山,从沙沱沟翻羊儿坡两部会合。会合后,翻越山顶上,与从石梅寺穿老岩沟、梨枣树,在山顶上与另一路军会合,合后下马鹿坝。后又与另一路从陛诏出发,经穿风坳、下洞坪、张家河坝,在马鹿坝汇合。红军陆续进入马鹿坝后,继续列队前行,有的整休,红军或在路旁休息,或在屋檐下、坝子里驻扎,末进老百姓的家。红军在老百姓的院坝里将饭煮好后,还舀给那些留在家中的老人小孩吃,有的红军还将自己单薄的衣服赠与贫苦百姓。随后红军部队陆续撤离马鹿坝,队伍前面是高山深谷,崎岖小路,后面有紧追不放的川军,一些伤病员和女战士行军速度较为缓慢。为了割掉“尾巴”,断后的红军队伍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朝天嘴、山顶上一带设防。一部分在马鹿坝布疑兵阵,白天进沟,夜晚在山沟里来回跑动,采用疑兵阵巧退追兵。断后红军完成任务后,随即从马鹿坝沟邵家坡、店子坝进入古蔺县境,在龙爪坝归还建制。待红军大部队撤完后,马鹿坝的路被踩宽了,路边的草丛踏得稀烂。在泥河马鹿一带,老百姓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寒过后数九天,红军转战川黔边。马鹿巧布疑兵阵,甩掉川军数百千。"


五、
中央红军游击队在赤水的活动轨迹

石顶山武装起义
1934年10月,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派李亚群到赤水合江恢复发展组织,同时组织贫苦农民抗租、抗捐,并在川黔交界的五通乡精选中队进行策反工作,准备组织武装暴动。发展精选中队队长冯剑魂与分队长余德彰(后改名赵欲樵)入党,将这支武装控制在地下党手中。1935年1月,中共泸县中心县委为了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决定在条件较好地区举行一系列武装暴动,策应红军北渡长江,同时批准在赤合交界的石顶山武装暴动计划。
同年2月底,李亚群在桂梨园召开会议,军事负责人杨其生和冯剑魂、余德彰、邹华轩、袁崇杰、任圣林、赵世咸、向玉章等人参加,研究石顶山武装起义会相关事宜,决定成立“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即赤合游击队),杨其生任队长,李亚群任政委,余德彰任政治部主任,任圣林任组织股长,赵世咸任宣传股长,袁崇杰任后勤部主任,向玉章负责总务工作,邹华轩负责交通联络。游击队以五通乡精选中队各分队为基础,下辖第一、二挺进中队,一中队由冯剑魂任队长,二中队由杨其生兼任队长;同时,设两个赤卫队,第一赤卫队以苗族同胞为主,因而又称鸟枪队,队长王合廷(苗族);第二赤卫队以贫苦农民为主,由谭子清任队长。会上决定起义日期为农历二月初六(3月10日)。
3月10日夜,余德彰率五通乡第一精选分队打响起义第一枪,占领五通乡,随即到黄大桥将第二精选分队带出,向石顶山进发。同时,冯剑魂率精选三分队与王合廷率领的第一赤卫队奉令从桂梨园出发攻打赤水大同区公所,并决定分为三个分队,一分队由冯剑魂带领,负责攻打区公所前门,二分队由冯宪章带领攻打区公所后门,三分队由王合廷带领,负责救护伤员和警戒。11日凌晨,起义队伍到达大同场,迅速将区公所包围起来。冯剑魂假称县里送紧急公事叫开区公所大门,杨其生迅速夺过开门的团丁手中的枪,与冯剑魂一起率领队员冲击区公所,将团丁的30多支枪收缴,慌乱中团丁们四处乱窜,有的翻墙逃走,其余束手投降。前后不到1个小时结束战斗,起义队伍无一伤亡,缴获冲锋枪一支、步枪30多支、子弹2000多发,马刀7把和电话机一部。任圣林、赵世咸等人来到大同场街上散发传单和张贴标语,随后起义部队带上战利品整队离开大同场,返回石顶山。起义队伍经孔滩桥行至水沉岩时,发现大同区团防武装近百人尾追而来,队长杨其生立即命令队伍停下来,埋伏在牛脚迹、青龙嘴一带。待团防队伍进入埋伏圈,杨其生一声“打”,起义队伍立即开火,猛烈火力打得团丁四处乱窜,纷纷溃逃。杨其生随即带领起义部队返回石顶山,在大庙稍作休息,立即赶赴月台山,与余德彰率领起义队伍会师。
3月12日,起义队伍在月台山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大地主刘丕平,并将起义部队重新整编为第一、二挺进中队和赤卫队,由冯剑魂和杨其生分别任中队长,王合廷为赤卫队长。13日,游击纵队夜袭五通场,虽击溃合江团防武装3个精选中队,但却未能击退场上的一个黔军营,被迫撤回月台山。
石顶山武装起义,在川黔边区一带产生很大震动,重庆参谋团急令合江、赤水、叙永三县调集团防武装,配合部份川黔军对其进行围剿。不久,合赤叙三县纠集24个团防中队和川黔军共计约2000余人,齐聚月台山地区,将所有交通路口严严把牢。虽然游击纵队利用地形给围剿之敌以一定打击,却未能打破敌人围困,同时与泸县中心县委失去联系,密函与叙永游击队联系也无消息,处于孤军作战境地,形势非常严峻。为避开强敌,李亚群与杨其生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所有非武装人员一律分散离开月台山,转入地下活动,游击纵队临时转移外出隐蔽。
4月17日,敌人向游击纵队发起总攻击,杨其生指挥游击队员凭借隘口、山林等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并利用对地势的熟悉,顺利转移出月台山。但由于连续作战,游击纵队人员伤亡较大,队伍不断减员,到4月下旬整个队伍只剩下50多人。这天部队转移到梨子塝,被尾追而来的川军和肖镇南团防武装围困在山上,杨其生率众连续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在突围中腹部中弹牺牲,部队被冲散,王合廷及多名战士被俘,政委李亚群、中队长冯剑魂和几名队员突出包围。李亚群决定所有突围的人员各自分散隐蔽,自己到泸州找党组织报告情况。在和游击队员分手告别后,李亚群由冯剑魂护送至龙洞场地下交通站,再由交通员刘连成护送到泸县中心县委。至此,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为数不多的由地下党组织领导以配合红军战略转移为目标而举行武装起义,终于在敌众我寡和无援助策应及中央红军远去的形势下惨遭失败。

宝源伏击战(一碗水战斗)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在扎西部队进行了整编,留下一部分红军干部、战士在黔北和川南地区分别组建“红军黔北游击队”、“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国民党军队,配合主力红军北上。
1935年8月,按照中共川南特委的指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与“红军黔北游击队”合并,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由余泽鸿任纵队政委,刘干臣任司令员,刘复初任参谋长。边区游击纵队下设3个支队、1个直属特务队和1个直属教导队。9月,边区游击纵队巧取叙永县叙蓬溪后,直接威胁泸州。川军震惊,即派驻叙永的川军穆肃中部配合骆国湘率领的叙(永)(古)蔺(古)宋3县联防民团约2000余人,尾追边区游击纵队。边区游击纵队为了摆脱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围攻和牵制贵州国民党军,便向黔西北进发。尾追边区游击纵队最紧的是川军穆肃中旅赵团谢营。边区游击纵队决定选择有利地形,给谢营以迎头痛击。达到惩治谢营,警告追兵,以便转入高山,摆脱敌人的围攻之目的。经侦察,决定在赤水县的一碗水和四川叙永的大石乡交界处大坎坡一带,进行伏击。
一碗水,又名宝源,属赤水县所辖,与四川省叙永县大石乡相连。交界处均系绵长宽阔的大山脉,地势非常险要。清朝后期,宝源一带的乡绅通过集资,在川黔边界修筑城墙,以防御太平天国军入黔。城墙用石料砌成,长约4公里,是川黔边境的一道屏障。
1935年9月21日前夕,边区游击纵队在天池背水一战后,急行军于24日拂晓抵达一碗水,迅速抢占高地进行布防。除牛儿尖山被大同李本初民团30余人踞守外,边区游击纵队分兵隐蔽把守了大坎坡[ 大坎坡及下文的大营顶、红山堡、关爷庙、天堂弯、院子头、袁家山、大岚坳、大田咀、土伏沟、老儿岩、漏风垭均是地名。]山顶、大营顶、红山堡、关爷庙等地。在大城门、小城门、天堂弯等战略要地,边区游击纵队派重兵扼守隘口。边区游击纵队司令部设在院子头;后勤部、政工宣传队、医疗队、伤病员等,驻于关爷庙一带和宝源街上。
24日20时许,尾追边区游击纵队的川军谢营抵大坎坡山脚,未见边区游击纵队踪影,川军错误地估计边区游击纵队已进入贵州的深山。为了试探虚实,便先派一部分川军进入大坎坡,边区游击纵队队员早已从树林空隙窥见,却稳着不动;待川军进入伏击圈大城门沟时,边区游击纵队指挥员一声令下,骤时手榴弹、枪弹齐发,密如雨点,从大城门和大城门沟两侧山上射向川军,组成交叉火力网。探路的川军除1人生还报信外,余皆击毙。川军谢营不甘心失败,随即多次驱兵反扑,进行仰攻,均被分散隐蔽在莽林草丛中的游击战士居高临下击退,边区游击纵队无伤亡。川军见中路攻击不利,乃分兵左右进犯。左翼川军妄图经袁家山夺取大岚坳,进攻大田咀,拿下土伏沟,转攻关爷庙,从背后夺取大城门。当川军进至大岚坳时,即被大田咀驻哨阻击,川军虽数次猛冲,但每次都被英勇顽强的边区游击纵队战士击退,战斗异常激烈。激战中,枪声炮声连续不断,硝烟弥漫如云。指挥员刘复初伺机下令反冲锋时,金燧首先冲在前面,将川军号兵打死。川军丢来的1枚手榴弹刚着地,被金燧拾起向川军群甩去,炸倒了一片川军,金燧1人就缴获了14支枪。炊事员贾树州在山上伏击,1人就击毙击伤川军数十人。最后,贾树州被川军击中,英勇牺牲。与此同时,牛儿尖山李本初的民团,在山上竖起旗帜,作为与川军的联络信号。但因战前边区游击纵队曾向李本初民团的团丁宣传,边区游击纵队是打富济贫的红军,大家都是穷苦人,彼此不打,欢迎过来共同打白军;且李本初民团自知力弱,不敢与边区游击纵队抗衡。因此,李本初民团只得在山上漫无目的地乱放枪,虚张声势,以掩川军的耳目。边区游击纵队为了争取李本初民团,未进行还击。
川军谢营在大岚坳失利后,退回袁家坡,另找路线攻击边区游击纵队,但路道不熟,便派人到牛儿尖山,威逼乡民带路,绕道进攻边区游击纵队关爷庙阵地。25日下午,川军又1个营从侧翼老儿岩、漏风垭插下,进攻天堂弯,把边区游击纵队中部夹在中间,企图把边区游击纵队截为两段进行围攻。边区游击纵队战士奋勇阻击,川军咫尺未进。战斗中,边区游击纵队仅牺牲班长赵明德和2名队员,而付出更大代价的川军,仍未夺取边区游击纵队的阵地。
天黑,双方暂停战斗。经探悉,川军从玉连池方向又增援1营兵力,边区游击纵队为了摆脱围攻,保存实力,伺机再战,决定转移阵地。当晚,边区游击纵队巧设“烟火阵”,将鞭炮裹入火烟包内,火烟包燃一段响几声,使川军误认为边区游击纵队还在山上,迷惑了川军。边区游击纵队以拍手为号,神不知鬼不觉,从容不迫地向方碑、大鹏方向撤走。随后,游击纵又迂回一碗水附近,折经法王寺、土门子,去牌坊坪,过天星桥到叙永县境。天明,川军从左侧绕道偷上山时,只见满山残留的火烟包,未见边区游击纵队1个人影。此时,刘干臣与余泽鸿已率领红军游击队转移经方碑、大鹏、回龙场、天生桥,进入川南叙永。
宝源伏击战,是红军纵队在人少、枪少、弹药少情况下,根据敌情、地形制定的斩蛇行动,即消灭敌人头部,击溃敌人后部。此次战斗打死打伤敌军100多人,缴获枪支100余发,子弹近万发,而红军仅伤亡20余人,在达到了消灭敌人,保存实力的战略目的后,纵队领导审时度势,不恋战,及时撤出战斗。据了解,参加宝源伏击战的红军伤员被当地山民收留掩护,有的伤员在宝源一直坚持到解放,伤员覃万兴还参加了宝元解放后的剿匪活动,前几年才去世。总之,宝源伏击战是红军纵队在十分困难条件下,在游击运动中设置的一场漂亮伏击战的成功战例。

六、
赤水人民为红军长征作出的奋斗与牺牲

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主力在赤水境内横跨赤水、习水两条河,活动战斗7天以上,红军游击队绵延8月之久,与赤水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赤水革命老区为“四渡赤水”取得辉煌胜利作出了功绩可歌可泣、光耀千秋。一是支援红军行军打仗。赤水人民大力支持和配合红军,冒着生命危险筹盐、送粮、送物、带路、报名参加红军、救护红军伤病员,涌现杨绍清搭浮桥、石堡红军树、熊绍林参军、聂亚权送腊肉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二是报名参加红军。红军曾在赤水开展扩红工作,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加入红军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境内各地加入红军的青年达800余人。三是救护红军伤病员。红军转战赤水期间,留下了许多伤病员。这些伤病员中,除少数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外,大多数得到当地群众的救护,因而得以存活。红军战士伤病痊愈后,有的重新回到部队;有的因与当地贫苦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留存当地生活。赤水人民无私无畏地掩护和救助红军伤病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红嫂”聂永珍智救红军伤员就是典型的事例。四是武装起义配合红军长征。1935年3月,中央红军长征中为数不多由地方党组织领导、以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为目的的武装起义——石顶山武装起义揭竿而起。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这次武装起义,中共赤水特支的党员和许多赤水民众参加起义。这次武装起义给川黔边区国民党及地方军阀以沉重打击,迫使国民党抽调军事力量围剿起义部队,钳制了国民党兵力上万人,减轻了“四渡赤水”中的中央红军压力,支援了中央红军长征。

综上所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红军在赤水境内先后进行了猿猴渡口夜袭战、黄陂洞遭遇战、复兴场战斗、青杠坡战斗等大大小小10余次战斗,无数革命先烈血洒疆场,丰碑永存。当年红军长征在赤水的光辉历程,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线路多,贡献大,故事感人等独特之处,历史功绩让世人永远铭记,赤水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赤水的村村寨寨谱写着人民群众无私无畏支援红军的动人故事,老区人民为“四渡赤水出奇兵”取得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历史贡献。赤水作为“长征文化”的一个断面,因“四渡赤水”名扬中外,彪炳史册,也铸就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得意之笔”,更成为赤水红色旅游的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吸引八方游人来此追忆与缅怀。


参考资料:
1,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斗争史》,1985年12月
2、中共贵州省党史研究室著,贵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赤水历史》第一卷(1927-1949)2011年8月
3、由中共赤水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赤水历史》第一卷(1927-1949),2015年1月

文中图片:金色赤水河(李巍 摄)来源:遵义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 王大勇—


王大勇,现任中共赤水市委办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共赤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三级主任科员。早年从事中学政史教育,2001年经公考担任赤水市委办公室秘书,2006年8月起先后在赤水市大同镇、复兴镇等地担任副镇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长期从事文秘写作、机关党建、地方党史、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近年先后参与编辑《中国共产党赤水市历史》(第一、二卷)《赤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赤水 我的家》(红色篇)《改革开放40年》(赤水篇)《大同古镇》等6部专著。年均撰写各类红色文化、党史论文10万字,相继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政协报、中国老区网、中国绿色时报、黔山红迹等媒体刊发文章10余篇,多次接受央视、保密杂志、贵州日报等专访。现为西南作家网签约作家、贵州党史学会会员、遵义党史学会会员、遵义长征学会赤水分会顾问、四渡赤水纪念馆研究员、赤水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赤水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赤水市作协理事、中共赤水市委讲师团讲师、四渡赤水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共赤水市委党校兼职教师!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