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絮语】学习和传承鲁迅“立人为本”的精神(作者:缪迅)

旅行   2024-09-18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学习和传承

鲁迅“立人为本”的精神


缪 


2024年,既是鲁迅先生诞辰143周年,也是鲁迅先生逝世88周年。因为这两个纪念日,因为这两个纪念日之间仅仅相隔25天,即鲁迅诞辰是1881年9月25日。鲁迅逝世日是1936年10月19日。因此,这些日子里,鲁迅又一次成为一个为理论思想界、为媒体、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2011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写了一篇题为《鲁迅是谁》的文章,从而引起了一场怎样全面而正确地认识鲁迅和鲁迅精神的思考和讨论。见仁见智,至今难有定论。


我对周海婴先生在《鲁迅是谁》一文中对鲁迅思想与鲁迅精神所提出的一些新的认识和概括颇有同感。周海婴文中提出:“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这可谓是对概括鲁迅一生及鲁迅作品主题的一句精辟之语。


鲁迅的一生,始终关注着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体现出了对底层民众真正、深挚的尊重、理解、爱与同情,以及对当时那个世界深深的怜悯和忧患。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扬鲁迅关注民生、“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心系天下民众的精神依然显得非常重要。


鲁迅青年时代弃医从文,决心以文艺来改造民众精神,“揭发病苦”,唤醒民众,并引起社会仁人志士“加以疗救的注意”和投入,以拯救整个民族。这就是在鲁迅作品中一以贯之体现的“治病救人救国”的立人为本的写作精神和态度。在“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旧时代,鲁迅在其大多数作品中始终将敏锐的目光和笔墨集中于普通民众身上,他创作的很多小说及其中的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底层民众的深重苦难。鲁迅以此来揭露现实的黑暗,促进民众的觉醒。


在那篇人人皆知的《一件小事》中,鲁迅塑造了一个善良、淳朴、坦诚的人力车夫形象。车夫能够从良心出发,承担起并不属于他的过错,“我”却急于摆脱被撞倒的人。通过对比,反衬了“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自私和漠然。鲁迅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自我审视与毫不留情的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如果说《一件小事》是从正面赞美底层民众的美好心地,那么,《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等则是以更为曲折跌宕的情节来展现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揭示社会的残酷与不公。祥林嫂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鲁迅通过对这个美丽、善良、勤劳然而却命运多舛、悲苦无告的劳动妇女典型的塑造,无情揭露了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对底层百姓身心的摧残。从中可窥见鲁迅对底层民众始终怀有的悲悯之心和博爱之心。


与《祝福》、《药》等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在《故乡》中,我们更能直接地、仿佛面对面地触摸到鲁迅悲天悯人的情怀。通过对童年好友闰土备受煎熬的生存状态的叙述和对当时的农村民不聊生、日益凋敝情景的描写及相关的抒情,在一个更为宽阔的视野中展示了鲁迅时刻关注民生,将底层民众的疾苦付诸笔端,对底层民众倾注一腔同情心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情怀。


可以说,鲁迅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一个永远为人民所尊崇、纪念和学习的人道主义楷模,跟他一生始终怀有一颗爱民之心,一生身体力行,始终关注民生疾苦,尽己所能地期盼民众生存状态能有所好转是分不开的。想。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有一个观点:“是故将生存两间,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这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用现在的话说,鲁迅是把立人当作中华民族能不能自强、能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重大问题看待的。立人的关键在精神的自立和自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成长,走自己的路,这样才会充分尊重和爱护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会尊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果每一个青年人都能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学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包括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成果,就能“树立文化的自信”,获得“民族的自豪感。”



时光飞逝,鲁迅远去了。但鲁迅的精神、鲁迅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理想不会远去。在纪念鲁迅诞生137年、逝世82周年之际,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鲁迅的一番赞颂,更需要结合当下让人民群众都过上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像鲁迅那样对人民群众尤其是俗话说的“草根”阶层、弱势群体倾注满腔的热情。居庙堂之高不忘社会底层人民之苦,处繁华之地心存百姓之忧。不妨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从关心诸如农民工子弟入学、社区里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残疾人生活保障乃至关爱身边患大病重病的同事或朋友等等做起,尽自己的可能给予关怀和帮助。做好这些虽不太起眼但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必不可少的好事、善举,可使我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浮躁、自私、冷漠与矫情少一些、再少一些,也可使我们离鲁迅精神的真谛近一些,再近一些。如是,鲁迅和多少年来中国人民所孜孜追求的美好生活,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缪迅老师赐稿分享!



缪迅先生热文

(1-260)  


(261)王季愚,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62)   过一个安康、安心和安全的端午节

(263)   逛公园的那些往事

(264)   新光电影院的片段回忆

(265)   我家窗下,一口有故事的井


(266)   那年初夏,我通宵看了一场《红楼梦》 

(267)   受追捧的老字号也要居安思危

(268)   学习乃是老年人的“养心”之道

(269)   “物业+”打造5分钟居家养老新服务圈

(270)   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遇见未来的自己”


(271)   从老年代步车和上楼三件宝说开去

(272)   推广普通话,传承上海话

(273)   老字号鲜肉月饼的热销何以长盛不衰

(274)   老年旅游如何再提升一下舒适度

(275)   如何满足养老的多元化多样化——参观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侧记


(276)   因一次外语类院校学生专项调研而想到

(277)   绚烂之极 趋于平淡——记上海市社科大师方重先生

(278)   有感于技能人才工资高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

(279)   让老年人“人老话不老”

(280)   有感于中职生走上红地毯


(281)   老年人要保持学习好习惯

(282)   愿“音乐午茶”的清香飘满申城


(283)   苦读年代的美食记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84)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朝鲜岁月

(上) (中) (下)


(285)  学工琐忆

(上) (中) (下)


(286)   童年窃书记

(287)   漫忆当民兵的那些事儿

(288)  李维屏:“金牌博导”的淬炼和成长

(289)  孟庆和:我人生中的两个“高光时刻”

(290)  邱懋如:峥嵘岁月 家国情怀


(291)  徐瑞华:为学无间断 日进而不已

(292)  杨希钺 :他的夕阳红岁月闪亮光芒

(293)  潘再平:遨游在辞书之海不亦乐乎

(294)  克礼:梦想,要从人生之旅展开

(295)  30年前的“破冰之举”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全国率先实行招生收费入学新制度


(296)  厉麟似: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一代宗师

(297)  国庆前日,在上图东馆听了一场讲座

(298)  洗牙记

(299)  也谈上海话里的童谣

(300)  文化养老 悠哉乐哉


(301)  大年初一,在南京行走于小桃园明城墙

(302)  大年初一坐游轮畅游长江

(303)  鸠兹古镇觅诗意

(304)  马耳他:蓝色泻湖与麦地那旧都

(305)  戈佐岛:史前文明遗迹让人震撼


(306)  春秋淹城遗址访古

(307)  登阅江楼一览长江风光美

(308)  荷兰四日游琐记

(309)  那年岁末在武汉龟山,我瞻仰了向警予烈士陵园

(340)  那年秋天在武汉,我瞻仰了施洋烈士陵园


(341)  寻访树山

(342)  皖南古村西溪南

(343)  瓦莱塔:美轮美奂的袖珍小城

(344)  西溪南的红色印记

(345)  我从渡江胜利纪念馆走过


(346)  希腊初印象

(347)  引人神往的溱潼古镇

(348)  在阿尔卡拉参观塞万提斯故居

(349)  在珍珠一般的爱琴海小岛上徜徉

(350)  走进梅兰芳纪念馆


(351)  顺昌小城夜色美

(352)  沙县小吃“莫哈瓦”

(353)  夜游泰宁古城

(354)  诸子百家园之游

(355)  秋淹城遗址访古


(356)  沙溪古镇:那条历经千年沧桑的老街

(357)  那一年的端午节:和天坛再一次相遇

(358)  爱读书的老人没时间无聊

(359)  每个大学生都要学会写文章

(360)  游居庸关长城


(361)  访旧廿八都

(362)  皖南古村西溪南

(363)  在溱潼感受千年古韵

(364)  新四军老战士黎鲁和他的《走出碎片化》

(365)  蒋巷村人的美好生活是从哪里来的


(366)  养老服务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

(367)  上海工业遗产的“两创”实践大有可为

(368)  教育先行 遏制少儿溺水事件频发

(369)  须出硬招实招遏制“近视大军”扩员

(370)  生活中遇到的两难情景与“沉没成本”


(371)  在希腊雅典,享受古老的情怀

(372)  廿八都古镇访旧及其他

(373)  壮哉!江郎山!

(374)  翁真如书画展的最大亮点是“考拉”

(375)  西班牙:橄榄树的故乡


(376)  在马德里逛奥特莱斯

(377)  德国浪漫小镇——富森

(378)  塞哥维亚:古罗马人的大水渠、烤乳猪和《白雪公主》城堡

(379)  米兰大教堂面面观

(380)  马约尔广场管窥西班牙人的快乐生活


(381)  罗马:一座最具穿越特色的千年古都

(382)  国中之国梵蒂冈

(383)  在雨中,浮光掠影漫游里斯本


(384)  走马看花西班牙(一):萨拉戈萨

(385)  走马看花西班牙(二):巴塞罗那●梦幻之城

(386)  走马看花西班牙(三):马拉加,一座有着亚热带海滨小城风光的城市

(387)  走马看花西班牙(四):千年古城托莱多

(388)  走马看花西班牙(五):令人陶醉的塞维利亚

(389)  走马看花西班牙(六):马德里西班牙广场漫记

(390)  走马看花西班牙(七):参观阿尔卡拉大学城

(391)  走马看花西班牙(八):在塞万提斯的故乡参观塞万提斯故居

(392)  走马看花西班牙(九):瓦伦西亚:前卫与传统混搭的名城


(393)  漫游马耳他(一):美轮美奂的瓦莱塔

(399)  漫游马耳他(二):蓝色泻湖与麦地那旧都

(400)  漫游马耳他(三)参观马耳他国家战争博物馆


(401)  鹿特丹:与充满魔幻色彩的方格屋零距离

(402)  让中小学生切实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403)  慕尼黑: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城市

(404)  因斯布鲁克的水晶世界

(405)  威尼斯:来不及和你亲近就要说“拜拜”


(406)  比萨斜塔匆匆一游

(407)  西班牙百姓的日子还是蛮不错的

(408)  2018年最后一场思想湃

(409)  看《岁岁年年柿柿红》的一点感想

(410)  也谈松江老寿星的“养生秘诀”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