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财税原理解析公众号
带你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准则”
星标方法超级简单,点击上方【桃花源笔记】→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内含报酬率不受折现率的影响
原理: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也就是说,内含报酬率是计算过程也不涉及到折现率,用来算折现率的,所以不受折现率的影响
内含报酬率的缺点
原理:
内含报酬率是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项目净现值为0的折现率。
缺点之一就是当现金流量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流入流出的交替,可能出现无解或多解的情况 。
还有一个缺点是再投资假设,即假设现金流入的再投资报酬率与项目内含报酬率相同,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应该是项目的资本成本。所以就有了修正的内含报酬率法。
修正的内含报酬率
记忆:
分别计算现金流出的现值和现金流入的终值,再计算该终值与现值的内含报酬率。
因为要修理它
所以一出现(流出现值)
就送它入终(流入终值)
静态回收期测试方案的流动性而非盈利性
原理:
静态回收期只要计算回本时间,但回本后的现金流分布便不再关注,两个项目,都是2年的静态回收期,但一个回本后每年能产生100W的盈利,一个是50W,但对于静态回收期这个指标来说,两者是一致的,所以只能测试其流动性,不能测试盈利性。动态回收期也是一样,只是多考虑了一个时间价值。
静态回收期和动态回收期
原理:
相同情况下,静态回收期从数值上肯定是小于动态回收期的。投资成本一致,而现金流量静态回收期不用折现,数值更大,所以自然早回收成本。
当静现值大于0,或PVI大于1,或IRR大于折现率,此时说明肯定能回本,不管是静态回收期还是动态回收期,肯定都是小于项目寿命期
当静现值等于0,或PVI等于1,或IRR等于折现率,此时说明刚好回本,所以动态回收期=项目寿命期,而静态回收期是小于动态回收期的,所以小于项目寿命期
当静现值小于0,或PVI小于1,或IRR小于折现率,此时说明肯定不能回本,动态回收期肯定大于项目寿命期。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初始投资成本现值小于0,无法判断静态的现金流量累计值是大于初始投资成本还是小于初始投资成本或者是等于初始投资成本 ,所以静态回收期与项目寿命期的关系,大小相等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是不一定的状态。这是时间价值因素引起的数值的不确定性。
会计报酬率使用的是账面利润,而非现金流量,而账面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大小为不确定,所以以上三种情况下,会计报酬率与折现率的大小关系都是不一定。
你就想,最后资产的变现价值非常高,是导致净现值为正数的原因,但正常经营期的现金流量是负的,会计利润也是负的。所以净现值为正数,不代表会计利润为正数。
根据净现值无法判断会计报酬率的大小
原理:
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100%,没有考虑现金流量,时间价值,
净现值=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初始投资额。
资本成本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
独立项目中,净现值大于0,可以得出内含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的结论,
但无法得出会计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的结论,因为会计报酬率和净现值公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数学关系。
忽视了净利润的时间分布对于项目经济价值的影响
原理:
比如有两个项目,都是10年,一个项目前9年每年净利润为1万,最后一年是91万,还有一个项目每年是10万,假如投资成本相同,这时候在算会计报酬率的时候,两个项目的价值是一样的。但第一个项目每年净利润少,做到第2年可能就破产了。所以我们说会计报酬率忽视了净利润的时间分布对于项目经济价值的影响。
现值指数=1+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原理:
现值指数的分子是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所以现值指数=(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1+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所以现值指数大于1,能表明净现值大于原始投资额现值,跟净现值大于0的效果是一致的,都能表明投资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
互斥方案
原理:
互斥方案下,两个方案的折现率不一定会相同,由于现值指数和净现值大小受折现率影响,折现率的大小有可能会影响到方案的优先次序,比如折现率低的,优先反而低,而内含报酬率不受折现率的影响。
所以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法结论可能不一致
评价的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结论可能不一致
静态投资回收期公式的记忆
静态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量
记忆:
从名字上去记。
投资-原始投资额
静态-净流量
静态投资回收期考虑了风险
原理: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投资回收期越长,风险就越高,所以说是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投资的风险
动态回收期和静态回收期
原理:
当动态回收期小于项目寿命期时,则静态回收期肯定也是小于的,因为动态现金流要小于动态现金流,动态都回收了,那静态早回收了。
当动态回收期等于项目寿命期时,则静态回收期肯定也是小于的。
当动态回收期大于项目寿命期时,此时则不一定了,可能是小于,等于,也有可能是大于。
投资回报率法与投资回收期法得出的结论可能不一致
原理:
当产生的年现金流量不平均的时候,前少后多或者前多后少,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两个项目,有个项目现金流量后面才多,需要的回收期比另外一个项目长,但投资回报却远远的超过另外一个项目,这样就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
记忆:
两个领导头头(投投)不是一心的。
会计报酬率不能测试项目的风险性
原理:
会计报酬率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净收益的时间分布,所以不能测度项目的风险性。
互斥项目
原理:
寿命期不同的项目,怎么比较。最简单的想法是让它们寿命期相同,所以有共同年限法,然后计算净现值,进行总量的比较。
还有一种比较是进行单位年度净现值,但货币有时间价值,你不能在共同年限法下拿算出的总量除以年度就结束,得算年金,所以是除以带有时间价值的年数,
年金A = 净现值P /(P/A,i,n),这是消除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如果项目可以无限重置下去,也就是每年可以产生一个等额年金A,将这个等额的年金折现至0点比较总现值,例每年产生100的利息,利息率为10%,说明存了1000,价值也就是1000.如果每年产生100的利息,利息率为5%,说明存了2000,价值也就是2000。这个就是所谓的永续净现值,这是消除折现率的影响。如果折现率相同,直接比较等额年金即可。
共同年限法和等额年金法的缺点
记忆:
共限,两个人共同挨着一条线,跑步的场景,起跑点相同。
有的跑的步伐快——有的领域技术进步快,不可能原样复制
风吹的衣服膨胀,整个人都升了起来——如果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必须考虑重置成本的上升,两种方法均未考虑
两个人互相阻挡,速度慢了下来,一个人被挤了出去,淘汰——从长期来看,竞争会使净利润下降,甚至被淘汰,两种方法均未考虑
实体现金流量法确定现金流出量考不考虑利息和偿还本金
原理:
实体现金流量法下,确定现金流出时不考虑利息和偿还本金。因为实体现金流量包括股权现金流量和债权现金流量,利息和偿还本金对于股东来说是流出,但是对于债权人来说是流入,所以实体现金流量不考虑。股权现金流量法下,利息和偿还本金为相关的现金流量。
实体现金流量法不受资本结构影响
原理:
资本结构影响的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实体现金流量是企业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必要的投资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企业一定期间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人(包括股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税后现金流量。而且不用利息和偿还本金,资本结构影响股权和债权现金流,但总额不变。所以说实体现金流量法比股权现金流量法简单。
经营期现金流量
直接法:=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间接法:=净利润+折旧等非付现成本
推导公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等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原理: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税后经营利润+非付现成本
=(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等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记忆:
所得税是T,T的编码是伞,伞是需要折起来的。这样记住折旧×所得税税率。只要记住这个,就不容易错。
为什么不能将旧设备的变现价值抵减购买新设备的购买成本
原理:
旧设备的变现价值在继续使用旧设备中是现金流出,因为是一种机会成本。而购买新设备方案中,更新旧设备和购买新设备是一种互斥方案,两者毫无关联,就算将变现价值抵减购买成本,假如变现10W,新设备价格是100W,那你的购买成本仍然是100W,而不是90W。否则旧设备的变现现金流量会被考虑两次。
或者这么来理解,继续使用旧设备,相当于卖出旧设备,再买入,此时的购买支出就是旧设备的变现价值,而购买新设备的购买支出就是新设备的价值,两个行为此时站在同一起点。否则旧设备的变现现金流量会被计算两次。
运行效率提高减少半成品存货占用资金怎么理解
原理:
营运资本是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的资金,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票据、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占用的资金。所以减少半成品,存货占用资金就是减少营运资本的投入。
在期初的时候,减少,是避免营运资金的投入,那就是流入,
项目结束的时候,是丧失的营运资金收入,那就是流出。
总额肯定为零,但分布时间不同,对现金流量影响不同。
为什么平均年年成本中现金流出总现值为什么要减去流入部分
原理:
更新决策中,把少量的现金流入作为现金流出的抵减项。
所有是平均年成本,而不是现金净流量,更新决策中,主要是成本,是流出。
残值回收注意是一个现金流入。
残值变现收入为何不用交税
原理:
残值本身是固定资产的一部分,当初是支付了对价的。本身是成本,只有变现价值超过残值的那部分才需要纳税。
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
运行成本,持有成本,平均年成本
原理:
运持——用车运固定资产的时候,晕车。
持有成本是占用资金的利息,因为固定资产价值在减少,所以持有成本在降低。
算平均年成本就是算现金流出总现值/年金系数。
可比公司法的基本原理
原理:
当新建一个项目的时候,确定投资项目的合理资本成本是一个重要任务。但新项目没有历史项目作为参考,那么可比公司是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类似行业、规模和风险来确定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
找一个类似行业,规模和风险,则意味着双方的经营风险是一致的,即贝特资产是一样的。但双方的资本结构必然不同,所以需要排除资本结构的影响,再换算成项目的资本结构。所以就有了卸载杠杆和加载杠杆的公式。
β资产和β权益的理解
原理:
β(贝塔)资产是站在总体资金的角度考虑,它既有所有者投入资金,也有债权人投入资金,对于债权人来说利息是流入,对于所有者来说是流出,所以它未来的回报是不扣除利息的,它是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含财务杠杆。
而权益是剩余价值,必然受资本结构,也就是负债的影响。所以说β资产不含负债,不含财务风险,β权益是含负债的,既包含了项目的经营风险,也包含了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
根据加权平均,β资产=β权益 X E/(E+D)+β负债 X D/(E+D)。β负债我们认为合同约定为固定,波动为0,所以β负债=0,最后β资产=β权益 X E/(E+D)=β权益 X 1/(1+D/E)
如果考虑所得税,则
β资产=β权益 X E/[E+D*(1-T)]=β权益 X 1/[1+D/E*(1-T)]
因为股利是税后的,而利息是税前的,利息有抵税效应,所以负债的真实使用成本是D*(1-T)
满足等风险假设,但不满足资本结构假设
原理:
如果都不满足,那必然用可比公司法。可比公司要求经营业务相同,这样β资产就是一样的,再通过β资产来换算β权益。
如果只是不满足资本结构假设,经营风险是一样的,说明β资产是一样的,直接用本公司的β资产当成目标项目的β资产,上文也说到,β资产不受资本结构影响。
所以用可比的β资产来算目标的β权益。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100%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记忆:
理解公式的基础上,这么来记:边和变都是同音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
原理:
保本之上销售额产生的边际贡献,就是销售利润。
预计公司每年有足够的盈利,可以获得折旧等成本抵税的利益
这句话是表达什么,目的是什么
原理:
说明收入-成本-折旧费用后,利润为正的,如果利润为负的,都不用交税,自然起不到抵税的效应,别人也不可能补你钱,算你的现金流入,所以公司每年必须有足够的盈利,这样在计算现金流量时就可以按全额计算折旧抵税,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计算 。
最大最小法和变量敏感系数分析
原理:
两者共同的缺点都是只允许一个变量发生变动,而假设其他变量保持不变。
最大最小法是说变量的临界值是多少时净现值为0,所以说临界值越小,与变量原有基准值相对比的变动率的绝对值越小,说明净现值对该变量越敏感,因为变量只需要较小的幅度增长,即净现值由正转负。
而敏感系数是越大,说明越敏感。
欢迎大家入群学习,跟同行一起讨论交流财税问题,这里有最专业的解答、免费的考证课件和实务资料不定期分享,关注本公众号后,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岛主微信(广告勿扰),备注“你的备考证书(如CPA)”(不关注公众号者,无备注者一律不通过),一起学习,天天向上。
分享+在看+点赞,老铁们素质三连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