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艺启黔行
请观看我们的童书馆项目视频:
为什么一定要在贵州的一个贫困村里盖个图书馆?这件事如果从头细说起来很复杂。但看到村里最瞩目的墙上有这样一个明晃晃的大标语“不送小孩读完初中是违法行为!”,我觉着我们应该可以做些什么。做什么不知道,但有两点是清楚的:“一是孩子们知道村里有个地方可以看书,如果在家没书看;二是看完的书别人还可以看,不用烧掉!”本次项目的体量和难度都非常大,一定要感谢李文平校长、校领导和当地村委会无条件的支持和协调,于是就有了童书馆这个项目。
具体落实到实际的项目内容设计中,我是典型的“既要、也要、还要”,我们几乎设计了项目活动中的所有过程相关的环节,唯独对设计一个“确定的结果”,我是拒绝的。因为我希望同学们可以慢慢理解:创意性的工作,就是每天都在和不确定性打交道。希望同学们知道如何去处理不确定的各种变量,进而寻找到自己独特的锚点。
作为一个大体量的项目活动,当然也有其确定的部分:其一,熟悉创意性工作的人大都会有一种共识:“创作并不来自于创作本身”,这也意味着积累“创作”之外的经验尤为重要;其二,创意性工作的底层逻辑是寻求差异化的表达和解决方案,什么样的场景才可以提供充分的差异化的素材?其三,“在地”的项目特点是真实,问题复杂多变,但具体的问题又那么的可靠,抓得住,也落得下。PBL学习的概念也由Project-Based Learning变为Problem-Based Learning。
本次冬季研学项目经过大半年的设计和打磨,我依然觉着粗糙和不确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可以开始了,可以确信是在这种粗糙的摩擦和不确定中我们才有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野蛮生长”,找到自己热情的落脚点,闪闪发光!
2024年的冬至,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清澜山学校校园里,本次参与研学的清澜学生们满怀着期待与兴奋,早早地来到学校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深圳北站,搭乘高铁抵达荔波站。一路上,学生们欢声笑语,对即将到来的洪江村之行充满了憧憬。
抵达洪江村后,驻地的艺术家老师们在东盟教育基地举行了一场热烈的开营仪式,向学生们介绍了此次项目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让每一位同学都对接下来的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期待。
初到洪江,一切都是新鲜的体会。学生们走进洪江村,进行实地的丈量考察,感受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调研过程中,学生们亲身走访艺术家工作室、村民家,近距离接触当地的艺术氛围和生活气息,为后续的创作汲取灵感。
12月23日,学生们参与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童书馆的开工仪式,深入了解洪江村的地域文化,尤其是聚焦于防潮防盗的干栏式建筑。在土语南居的李向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齐心协力搭建多组样式各异的干栏式建筑屋顶模型,掌握其搭建步骤。通过这一实践操作,大伙儿对传统建筑结构与文化形成了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12月24日,实地调研贵州山区建筑屋顶的多样性研究成为当天的重点。学生们走进瑶山古寨,古老的建筑、独特的人文风情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学子们的眼前。他们仔细观察古村落中干栏式建筑屋顶的多样形式,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在实地考察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对少数民族古建筑的人文研究。当晚,更是体验了当地的瑶族表演和篝火晚会,近距离接触当地民族保存千年的文化氛围。
12月25日,我们的研学项目进入到学生们的头脑风暴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大家围绕童书馆的设计理念、功能布局、外观风格等方面展开头脑风暴,并将此前几日积累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灵感充分融合,尝试勾勒出各具特色的童书馆相关设计方案的雏形。
随后的几天,师生都全身心投入到童书馆的具体设计与制作中。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设计知识,精心规划童书馆设计方案的细节。有的同学探索独属于童书馆的平面风格,有的为童书馆规划产品设计,还有小建筑师探究未来的建筑风格。每位学生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充分体现了清澜学子的无限创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专注于童书馆项目的同时,学生们还参与了其他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拓宽艺术视野。学生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竹编工艺,一根根的竹片在他们手中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学生们还体验了陶土、瓷泥、枫香染、剪纸创意等工作坊,依据所学干栏式建筑的灵感,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等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相关创作设计。
2025 年1月1日正值元旦假期,洪江村迎来了清澜山学子主题为“始于 0”的童书馆相关设计展览的开幕式暨结营仪式,学生们与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留下感悟。27位清澜学生的作品在展览中百花齐放,从创意十足的童书馆建筑模型,到饱含民族风情的装置产品创作,每一件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在结营仪式上,大家回顾了这十三天的点点滴滴,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老师们也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鼓励,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
在本次意义非凡的贵州研学之旅中,一些学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和对此次研学的独特见解...
在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贵州研学之旅中,每位带队老师也都写下了自己的教育体会:
随着1月2日设计成果展示与结营仪式的结束,这场意义非凡的 “艺启黔行” 在地建造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这十三天,清澜山学校的学生们收获满满。
清澜学子深耕当地的文化探寻,钻研多个非遗艺术工坊的技巧学习,以及童书馆设计的头脑激战,无一不是他们拼搏的勋章。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字 Writing|Wanski Wen, Ken Chow
编辑 Editing|Wanski Wen, Ken Chow
视频 Video|燃文化工作室
审核 Auditing|Ken Chow, Wanski Wen, John Zhang, Aui Zhao
相关推荐
Why Tsinglan? 你从清澜高中生的一天里能找到答案!
🏫 参观学校,欢迎预约校园开放日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