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清澜山与最好的教育“凝合”,我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 家长专访

文摘   2025-01-10 17:21   广东  

网络上有一句很热门的话:“在成为妈妈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在Moses和Anthea的妈妈王女士身上,我们或许能看到这句话具象化的样子。



学校各大场合经常出现的钢琴演奏家、国际象棋锦标赛少年组冠军、中学生的哲学课“老师”、AP微积分BC满分与各大竞赛奖项的获得者……11年级的Moses可以说是一个善良温暖、文理兼修的温润少年。


擅长钢琴、小提琴,深圳市游泳跳水馆的竞训队员,年级“阅读数量最多”称号获得者……3年级的Anthea则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乖巧的小姑娘。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王女士的两个孩子都是优秀且自律的娃,可以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李校长经常和家长说:“在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别人家的家长。”


在和王女士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些在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都能在她的身上找到线索。如何成为李校长所说的“别人家的家长”?让我们在王女士的故事里一探究竟。




在清澜山学校,每个孩子都用“尝试一切可能”的校训推开一扇扇未知的大门,或浅尝辄止,或埋头钻研,最后,发掘热爱。


在王女士心里,每一次纯粹的喜欢都像是一颗种子,我们用“尝试”去浇灌,然后,静待花开

对于孩子们的兴趣,无论是学术专业,还是音乐运动,我都会全力支持,鼓励他们去尝试,并一路陪伴。



我喜欢一个东西很单纯,没有目的性,也不理会旁人的评价。


就像当初因为化学成绩拖后腿没能考上我钟爱的数学专业,我不顾外人的看法,放弃毕业分配的好工作,执意报考了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一样。


我单纯地喜欢、热爱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超越数学本身的能力,这超越了世俗意义上的“找个好工作”。


如今,Moses在他热爱的钢琴之路上坚持了近15年,获得过第48届Granquist音乐比赛钢琴组第一名、OMTA音乐节钢琴比赛金牌,在各类国内外钢琴比赛上均榜上有名。


可我并不追求让Moses成为像郎朗一样的钢琴大家,而是希望他能享受音乐,人生也因此更加丰富和多彩。



我原来一直有个疑问,几乎所有小孩子碰到钢琴都想弹两下,但为什么能坚持下来的那么少呢?


我想找一找学琴难的原因,因此在Moses学琴之前,我先开始了我的学琴生涯。


那时每周一次课,我体会着学习的过程,总结着练习与不练习对下节课产生的影响。包括妹妹学游泳,本来怕水的我,也是硬着头皮和妹妹一起学习。


无论他们学什么,都是我先去尝试,了解细节,而不是让孩子去“试用”他们的时间。我会日夜琢磨要学的东西,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并总结学习方法。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多的是陪伴的角色,成为他们的同学,跟他们分享我的苦恼和自我调试过程,而不是评判者


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自觉,我曾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他们和我一样,对生活、学习和新事物都是发自心底的热爱,所以尽管他们学很多东西,但并不觉得累。



相较而言,现在苦恼的反而是我。他们想学的东西太多了,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都想兼顾,必然有一些练习时间会被压缩。


我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探讨过是否要放弃一些,妹妹很认真地说:“妈妈,我这么小,怎么能回答你这么难的问题呢?”哥哥也和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不想功利性地去学习,去选择专业,我要跟着我的热爱走。”我瞬间被打动了。



当然,坚持的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但因为他们对所做的事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因而期间产生的挫折、挫败,没让他们放弃,反而使他们越挫越勇。因为他们的目标还远着呢,他们内心的热爱在支撑着他们。


有时,家长的话语就是孩子的世界,不能因为我们不想坚持,就为孩子的放弃做铺垫。我们要把决定权还给孩子,要尊重孩子的生命,保持孩子的单纯,如果他们想坚持,我就会排除万难帮助他们。因为热爱就像一颗种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发芽了,长成参天大树。




物理教育学士、数学教育硕士、前沈阳市高中物理教研员,王女士的生活早已与“教育”密不可分。


沈阳、北京、山东,公立学校、国际化学校……在教研院工作时,王女士几乎每天都要深入了解一所学校。


在成为妈妈之前,她在工作中探寻教育的真谛;在成为妈妈之后,她用体验与尝试,和孩子们一起重新探索生命的真谛。


拨去浮华,让她首次探校就决定让孩子入读清澜山的原因,是李文平校长提出的:深耕学术

我认为一个好学校首先要有经济实力,硬件条件好才能吸引最好的老师来,才能安心地做教育。第二,清澜山的教育理念符合一个好学校的标准。当然,让我决定来清澜山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校长。


李校长初到清澜山便提出深耕学术,我觉得太对了,一个学校的学术不好还能做什么?一个新上任的校长没有专注于可以“扬名”的活动,而是踏踏实实深耕学术,这多难得呀!一个校长把自己的名利抛在外,首先去想这个学校的孩子怎么办,这样的教育情怀让我非常佩服



她的眼中全都是孩子,当初李校长认识我,也是我“借了孩子的光”。在一次校长早餐会上,我介绍自己是Moses和Anthea的妈妈,李校长一下子就能将我和孩子对应起来。


妹妹从幼儿园就在清澜山,是一个“纯清澜山体系”培养出来的孩子,连她热爱的游泳也是在学校学会的。哥哥在清澜山获得许多组织活动的机会,可以实现他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



清澜山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以哥哥为例,他会每周三给初中生上哲学课、和老师同学一同参加知识问答、在学校组织演出并拍摄,只要孩子想,学校的老师和领导都支持他还是学生会成员,参加了好多社团。他具体有多少个身份我也不知道,但没关系,因为我觉得孩子就是要有他自己独立的世界。


现在,哥哥可以在学校练琴、健身、和同学们上晚自习。他喜欢文科,闲下来时喜欢看历史书;他数学也很好,现在最难的AP微积分BC也考了满分。依靠自驱力和热爱,他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我能感受到哥哥的领导力在大步提升,见识、知识也在飞速增长,连带着妹妹也在进步。



哥哥会给她讲解世界名画、讲历史、在假期安排阅读书目,这个假期妹妹读完了英文原版的《基督山伯爵》,现在在看原版《悲惨世界》。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陪哥哥去香港看展,恰逢妹妹制定了学习乘法表的计划,他担心这次出行会耽误妹妹的时间,于是在乘坐公交的间隙,抓紧一切时间帮妹妹复习。在妹妹心里,哥哥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她对哥哥有一种敬畏。对妹妹而言,清澜山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大学。因为她觉得如果有大学,哥哥就不会离开清澜山。



我特别喜欢李校长说的那句话:找到自己的热爱,成为最好的唯一。我也是这样践行的,我从不会拿哥哥和妹妹去做比较,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在来清澜山之前,我们看到身边许多择校的家庭让孩子一次参加多所学校的测评,我们曾有过动摇,想让哥哥也试一下。但哥哥拒绝地很干脆:“我不想去的学校,为什么要考?”事实证明,来到清澜山之后,他觉得学校环境好、老师好、同学也好,他甚至曾说:我相信清澜山会因为我而变得更好。


去年我们陪着哥哥到泰国去参加一个哲学比赛,由神老师带队。记得那是一个阶段赛结束,我们获得了团队冠军,晚上比赛结束,所有孩子都到沙滩上开派对,但怎么都找不到清澜山的孩子。走一圈才发现原来他们都在神老师的房间里复盘,准备第二天的比赛。你能想象吗?一群十几岁正是贪玩年纪的孩子,没有人要求他们,但每个人都自律且主动。


不过,神老师也真的有这种魅力还有教AP微积分BC的老师,去年每周定时免费给孩子们补习;还有哥哥的升学指导王老师,我很感谢王老师。哥哥刚上高中的时候因为所有的考试都要进GPA,他又正值青春期,压力很大,他对自己要求又很高,担心考不好。那时候都是王老师开解他,从学习管理到情绪管理,这一年,我能明显感受到哥哥的状态好了许多。



作为教育人,我真心觉得老师这份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家长大多只能看到冰山一角。所以家长不要对老师要求太多,其实有时候,如果老师按照家长的要求来,那他们的工作好做太多了。可是清澜山的老师们心中有爱,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大多体现在家长们未曾注意的地方,你只有真正懂教育,才能看得到。




这是王女士在歌手胡海泉发起的“问泉”活动下的留言。成千上万的留言接龙中,她没有想到胡海泉真的回复了她

他把我“骂”了一顿。


30岁那年我还在教育局工作,每一天的生活都很好,可我就是觉得很空洞且迷茫。以我的工作经历,如果留在沈阳,我可以为孩子挑选当地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我很清楚,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坐井观天”,会觉得很多东西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加上我和先生看到太多身边人退休后的样子,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好像已经“一眼望到头”。改变,似乎已经迫在眉睫。


“你就是缺乏勇气!”胡海泉老师的话点醒了我。从那时起,我开始尝试写作——这个在我心里一直存在但没勇气实施的小小梦想。每天我都会写一段文字发在朋友圈,有的是情感,有的是想象,还有的是逛街时的有感而发。我的朋友们也都很给力,因为他们的夸赞我才能将写作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后来,我先生到芝加哥攻读博士,我辞去了别人看来是“铁饭碗”的工作,一家三口搬到芝加哥的一个小公寓中生活。简单的一室一厅就要花费一万多人民币,生活质量可以说“直线降低”,但之所以这样选,是因为公寓旁边就是一所美国蓝带学校(蓝带学校指学校在领导、课程、教学、学生成就和家长参与具有杰出表现而接受表扬的卓越学校)


作为一个刚从异国转来的一年级学生,Moses最初的成绩并不好,但我一点都不焦虑。相反,我从那时发现了他的一个优点——爱读书。



他有多爱看书呢?那时候他们学校有个规定:考试交完卷的孩子可以到班级图书角看书。为了能看书,Moses有时夸张到只写个名字就交卷。在我看来,看书是件好事,所以并没有阻止或跟他说什么。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本质都是向好向上的,学习不应该是家长强加给他,而是需要他自己的觉悟。果然,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慢慢向前,多次获得所有文化课程并列第一名并取得优秀学生奖,还当选了学校“世界公民”称号(每个年级仅选一名)。



在芝加哥那几年我每天都很开心,我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每天的充实让我的内心感到富足。


我一直觉得Moses和Anthea是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我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但我们又是各自完整、独立的个体,他们教会了我很多,让我重新成长。


我看到Moses对环境极快的适应能力,看到他凭借着心中的热爱坚持阅读、努力练琴,我也没有忘记追求我心中的热爱。2020年初,我又给胡海泉老师留言,发了我写的文字。没想到他找我要了微信,夸我写得好,并鼓励我尝试写歌词,说希望有一天能唱我写的歌。


2021年,这首由我作词的歌曲正式发表。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得到了很多的掌声和鼓励,我很感恩所有给予他们称赞的人。但我也告诉孩子,别人的评价并不代表真正的你,自己的好坏是由自己决定的我希望他们是自发地感受人生进步的喜悦,希望他们能成为真正的、最好的自己,希望他们获得真实的快乐。



如果说我对孩子们以后有什么期待,那就是李校长说的“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路”



Moses和Anthea家每周都会开一个“周例会”,四个人坐下来讨论一周的规划。当讨论到“妈妈是否要成为校家委成员”的议题时,Moses说:“妈妈,学校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不能总想着从学校索取什么,还要想我们能为学校做什么。”



在第二届家委成立大会上,王女士正式成为清澜山校家委会副主席与宣传部负责人。通过校家委宣传部,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好朋友,遇见了一群有趣的灵魂:“我非常感恩清澜山,这里不仅让孩子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也让我的生命因为收获友情而更加丰盈。”


从前,她以妈妈的身份活跃在校长早餐会、家庭教育论坛等赋能家长的场合;现在,她以王秀明的身份,用另一个视角与校内外的家长分享她眼中的清澜山学校,在家委会举办的读书活动中将自己从海量阅读中收获的教育心得与体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每一位家长



她说:“我始终认为人生是一个感觉的积累,你不是收集成功,或者总结失败,而是要感受过程,要追求自我实现和情感获得。我喜欢挑战新事物,学习新东西,享受去琢磨如何让我变得更好的过程。”


在积极的变化中,找寻不变的特质。当她先成为了她自己,榜样的力量也会让她的孩子们,发现并成为独一无二的,他们自己。


文字 Writing|Nars Wang

图片 Photos|Xiuming Wang(家长)

编辑 Editing| Nars Wang

审核 Auditing|Jade Liu, Xiuming Wang(家长), Wenping Li

相关推荐










Why Tsinglan? 你从清澜高中生的一天里能找到答案!


🏫  参观学校,欢迎预约校园开放日


📖  联系我们

清澜山学校TsinglanSchool
创办于2017年8月,清澜山学校是一所由华为全额出资建设的民办双语国际化学校,涵盖了幼儿园到高中每个学段。在清澜山,我们尝试,一切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