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将于2024年10月30—11月1日在上海奉贤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科学问题、科学认知、科学决策”,涵盖气候变化的多个议题,从科学问题到适应措施的落地实施,搭建多学科交流平台,将推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详细信息请点击“【第三轮通知】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
今天将为大家介绍本次大会的“气候风险管理”分论坛。
本分论坛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姜彤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温家洪教授共同召集,特邀欧洲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院Z W. Kundzewicz,俄罗斯科学院院士Alexander Gelfan,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张肖阳、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袁嘉灿、世界资源研究所郭禹琛、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超等专家作为发言嘉宾,本分论坛将围绕风险管理,针对气候变化风险、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开展研讨,推动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科学发展,邀请从事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们参与讨论。
8:30—9:00
发言题目:The Heat Goes On: Heat Waves in the Warming Climate
发言人:Zbigniew W. Kundzewicz(Poznan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
9:00—9:20
发言题目:Mountain Hydrology and Water Security under Climate Change
发言人:Alexander Gelfan(Water Problems Institute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9:20—9:40
发言题目:1990年代以来DRR、CCA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结
发言人:温家洪(上海师范大学)
9:50—10:10
发言题目:Climate Risks and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APs)
发言人:姜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
10:10—10:30
发言题目:中国气候变化风险治理话语的演变(2007—2023):从减缓导向到适应与韧性并重
发言人:张肖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30—10:50
发言题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大幅降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的人口暴露度
发言人:袁嘉灿(复旦大学)
10:50—11:10
发言题目: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的野火对云南5种主要农产品的气候风险资金量化评估方法
发言人:郭禹琛(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
11:10—11:30
发言题目:电力系统气候适应性的探索、挑战与展望
发言人:袁家海(华北电力大学)
11:30—11:50
发言题目:利用观测约束提升气候风险综合评估的可靠性
发言人:李超(华东师范大学)
11:50—12:00
总结展望
主持人:姜彤,温家洪
姜彤
欧洲科学院院士(Academia Europaea),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未来地球计划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担任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Atmospheric Research和Climate Services等国际杂志副主编。参与撰写IPCC AR5 WGII CH3淡水资源、IPCC AR6 WGII CH16 跨行业和区域关键风险,以及历次国家与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SSD、BAM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20余部,授权中国、美国等专利20余件;他引万次,H指数超过50,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和教学奖励9项,多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温家洪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担任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FE)委员、《震灾防御技术》副主编,IJDRS、《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等编委。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韧性城市综合风险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GRIP/UNDP—上海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极端事件与气候变化适应、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灾情信息集成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 SSCI论文60多篇),出版《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导论》《冰冻圈灾害学》等专著多部,获省部级奖3项。
Zbigniew W. Kundzewicz
波兰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波兰国家地球科学终身教授。曾在波兰科学院农业与森林环境研究所领导气候与水部门,任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首席级科学家和客座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一位签约海外院士和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极端水文事件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相关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BAMS、PNAS和The Innovation等期刊上发表550余篇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曾四次担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协调作者。荣获三项国际水文学和水资源领域最高科学奖项:国际水文学奖(IAHS-UNESCO-WMO)、Dooge奖章以及国际水奖。
Alexsander Gelfan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俄罗斯科学院水问题研究所所长,现任该研究所水文研究室主任,罗蒙诺索夫国立莫斯科大学教授,2019年荣获“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荣誉工作者”称号。曾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水文可预测性特征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Physics of Hydrological Predictability)主席,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俄罗斯国家地球物理委员会代表,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雪冰水文委员会副主席;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的主要作者。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发表了近百篇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张肖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政治生态学、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等研究。发表《城市新陈代谢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健康风险》、《“全球公共健康伦理”:建构危急时刻的全球伦理共识》、《后巴黎协定时代气候正义基本共识的达成》等近20篇论文。
袁嘉灿
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Urban Climate、Asia-Pacific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副主编,Nature Climate Change, Journal of Climate等国际杂志审稿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9章(Ocean, Cryosphere, and Sea Level Change)贡献作者。主要从事城市气候、海平面上升模拟预估、热浪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与影响、气候动力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预估和碳排放成本估算方面的研究。发表国际论文近30篇,荣获上海市浦江学者、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奖项。
郭禹琛
世界资源研究所(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北京代表处研究数据创新部门的数据分析师,主要从事数据分析和算法开发,支撑机构内部所有的数据驱动的项目,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世界资源研究所致力于研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与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合作,共同为保护地球和改善民生提供革新性的解决方案。
袁家海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动经专委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双法”研究会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与决策等,聚焦碳中和愿景下的电力脱碳路径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等学术问题。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120篇,Nature/Cell子刊论文4篇。2021年入选爱思唯尔发布的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环境领域)。
李超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曾担任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贡献作者、国家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国际水文学会统计水文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理事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极端天气与气候、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和统计气候与水文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篇,合作论文近30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2005年5月
由中国气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JCR)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6版之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被SCI收录
英文版2023影响因子6.4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影响因子2.1887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公众号ID:accr_journal
Email: accr@cma.gov.cn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对版权问题有疑问,请联系:accr@cma.gov.cn。
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