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气候变化研究与应对分会】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

学术   2024-10-26 12:57   北京  





会议背景


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将于2024年10月30—11月1日在上海奉贤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科学问题、科学认知、科学决策”,涵盖气候变化的多个议题,从科学问题到适应措施的落地实施,搭建多学科交流平台,将推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详细信息请点击“【第三轮通知】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

今天将为大家介绍本次大会的“人工智能助力气候变化研究与应对”分论坛。


分会场介绍

本次分会场旨在推动极端气候事件及其风险评估研究深入交流,为与会者呈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见解,激发更多学术灵感与实践创新,共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构建更加安全、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在气候科学的研究正处于前沿探索阶段,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气候预测、灾害风险评估、数值模拟及环境监测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全新方案和有力支持,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稀缺性、模型可解释性、计算效率及实际应用中的伦理与隐私保护等多重挑战。


本分会场由陈德亮院士、谭显春研究员黄小猛教授三位专家共同召集,他们将分别就人工智能在科学框架、气候服务、数值模拟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度剖析。分会场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黄刚研究员分享人工智能在气候科学中的创新应用与深刻思考。会议还邀请了复旦大学的李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尹国安副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的孟梦副教授、吉林大学的张萍副教授、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的徐文佳高工和南京大学的胡丽条博士,他们将从机器学习在灾害风险评估、气候适应、气象预测模型、气候变化模拟及环境监测等多个方向,分享人工智能在气候研究领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前沿思考。


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气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分论坛日程安排


分论坛召集人介绍

陈德亮




瑞典哥德堡大学奥古斯特·罗斯讲席教授,国际知名气候学家。在区域气候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气候动力学及气候变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编写专著两部并参与了八本书的写作,研究成果被引用55000余次,H指数94。他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国际科学理事会院士、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和挪威科学和文学院外籍院士。陈德亮院士为多个政府、政府间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国家研究资助机构担任科学顾问和评审专家,参与和领导了多个国际计划和组织,担任多项国际科学大奖的评委, 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科学家,在世界科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


谭显春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导,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IPCC AR6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长期从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与咨询工作。


黄小猛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工作,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多项成果被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科学大装置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CESM模式采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担任模式发展领域著名刊物GMD专题编辑,以及世界天气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作组组长。



分论坛报告嘉宾介绍

黄刚




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二级),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季风与海气团队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科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且优秀结题,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获国家气象局“十三五”以来气象科技优秀成果(第一),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涂长望青年科技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以及卢嘉锡优秀导师奖等奖励。发表293篇,其中210篇SCI,包括Top期刊30篇, H指数54,入选"2020—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等。


孟梦




现任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气候适应性规划、气候适应技术与政策管理、极端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2023年入选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近5年主持获批国家、省、市各类基金1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荷英国际合作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国际国内期刊、会议论文、政府决策报告、著作30余篇(部)。


胡丽条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毕军和马宗伟,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下自然灾害风险、城市韧性和能源转型话题。曾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被评为优秀,获南京大学研究生英才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江苏金融租赁奖学金、博士生校长特别奖学金等奖项。


尹国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年冻土变化及其灾害效应评估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目前通过降尺度模型量化了不同尺度下未来北半球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基于机器学习集成方案详细评估不同尺度下冻土退化的灾害效应并预测其未来变化,揭示了冻土退化在空间上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并预测其未来变化。


李昊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伏羲气象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曾任阿里巴巴达摩院算法总监。发表人工智能顶会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60余件。


张萍




现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曾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学,并于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SCI/EI检索论文。研究领域包括: 从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个角度,运用数据整合、野外调查、数学模型和遥感解译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全球变化和水鸟生态的时空动态和驱动机制。基于人工智能、多模式和降尺度结合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预估研究。


徐文佳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目前就职于中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2010年以来,主要从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碳足迹、甲烷监测、碳资产、低碳技术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集团公司科研攻关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9篇。2022年,入选中国石油集团青年科技人才。


长按二维码报名参会

2024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



<
  往届大会回顾 
>

重磅|首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成功举办

视频回顾|第一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2005年5月

由中国气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JCR)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6版之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被SCI收录

英文版2023影响因子6.4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影响因子2.1887




关注我们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公众号ID:accr_journal

Email: accr@cma.gov.cn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对版权问题有疑问,请联系:accr@cma.gov.cn。

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创刊,CJCR、CSCD核心期刊。《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10年创刊,2019年被SCIE收录
 最新文章